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靜趣·夕陽下的西湖 老周攝於2013年夏

穿越百年時空的“信書”:我的心寄託在什麼地方,讓我的腦也就寄託在那裡


全國各地的高三學生也在陸陸續續的開學了,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晚開學不知晚多少天,但卻又無他辦法,在家中複習上網課效果也無從得知。以為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影響應該還是不少的。自從上次寫完關於高考延期的文字,總覺言個人感受多而深刻道理和有效方法少,很是膚淺。究其原因,一是見識有限,二是學識有限。但又總想再寫點什麼,一是因親戚家也有將高考在即的學子,二是青少年的晚輩也不少,三是我現在也初為人父,更希望能把我讀到的這些大師的話以這樣的方式習得並傳遞給我的下一代,這便是做此文的初心。與即將參加高考並面臨升學選科的高三學子關係最直接的是“談升學與選課”篇,該篇筆記在下文,若讀者是高三學子可先行選擇閱讀,然後原文最好再去閱讀,我覺得這也算是最緊要的事,先生對於這件事說的話清晰透徹,是在人生的關鍵路口為青年解惑,是先生掏心窩子的為學子們寫下的肺腑之言。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七封信:談升學與選課

此外,便是最近也算是在讀書,有幸讀到了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雖是先生作於上個世紀20年代,跨越近百年,但依然讓我在今天讀來豁然開朗,醍醐灌頂。而先生的行文落筆,也亦師亦友,情詞懇切,用心至極。人生良言,講的深入淺出,不厭其煩,旁徵博引,舉例子擺事實講道理,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娓娓道來,讓我讀的深感先生寫作時的一片赤誠博愛之心。

在讀本書的時候不禁常嘆,我在讀高中時若是能讀到此書該是多好。倒不是見得那個時候讀了先生這本書,就一定人生髮生怎樣的改變,只是覺得早讀到一天便多一份早的好處,就像良師益友早認識一天便早一天受到良益的影響。這樣的好是不可用直接的回報來衡量,因為真正的改變都是長期一點一滴的積累所致。早一點讀到先生這本書,我也便早一點將先生這些與青年人交心的話珍藏在人生的行囊裡,或許我也會忘記一些,但是總歸是到了心裡,有些話想忘也忘不了。遺憾的是我今日才把這本書算是讀完,先生的話記住了一些,慶幸的是雖然有點晚,但是總好過從不曾讀過。現在我依然還是可以將先生這些交心的話,放到我人生的行囊裡珍藏,何其幸。

說起來與先生的緣分很早,十五年前,我在老家買了一本先生的《詩論》,一直視若珍藏。因為很早就喜歡詩歌,唐詩宋詞的影響自不必說,現代詩歌的啟蒙除了課本上的,我想最重要的便是泰戈爾的了。於是讀了一點詩後,常常不顧作法,也不懂作法,直抒胸臆。又常感不得要領,不甚專業,故總想找一本這樣的專門論詩的書來解我心中喜歡詩歌的理由,同時也指導我更得要領的繼續去進行詩歌的創作,抒發內心的一切情緒。現在回想起來,與先生寫的《詩論》相遇多是偶然,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本《詩論》我依然還是讀讀忘忘,但是還好書一直都在。或許這正是十五年來,冥冥之中的安排。先生這本《詩論》默默的伴我十五年,就是在等我真正去追尋先生的腳步。於是這次當我讀到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便也發了狠,決心餘生追尋先生在中國奠基的現代美學之路。雖人到中年,但卻很堅定的想往這條路上尋一尋,也不怕那些冷眼與嘲笑,我發自內心的熱愛便可。能追尋先生作一個美學的佈道者,我還一點資格都不夠,但我也倍感幸運,能遇見先生,讓我有了這個念,這也是人生難得的幸。莫要辜負這與先生、與自我、與世界連接在一起的緣分,能走到哪裡自不可知,惟有用心盡力。願餘生我能拾得一點先生的牙慧,在學習美學的路上得一點真知,那便此生無憾了。

在人生的路上,回想起讀書生涯,很遺憾未能早些遇見先生寫的書,更遺憾未能把先生寫的書認真讀好。所以這次讀完《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便仔細整理了先生在該書裡寫到的觀點、態度以及所提及的名師大家、名著名作,發自內心的期望我整理的文字和通過網絡的力量讓更多年輕人看到、讀到,那便甚感寬慰和值得。這也是一本值得放在枕邊常常翻閱的“信書”,它穿越百年時空,跨越百年時代,書中的觀點和態度在我讀來並未過時,倒是依然有著一針見血的力量和對青年的博愛關懷。

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本能一直伴我們成長的書,更是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願更多的年輕人早日與此書相遇相知,以下便是我整理的關於本書的筆記,以饗諸君,亦自勉之。

先生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努力為之。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朱光潛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先生辭切言真的寫給青年的十二條人生建議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書筆記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思維導圖 周老闆的小花園 老周製作出品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一封信:談讀書

01 第一封信: 談讀書 ——要趁早養成讀書的習慣,通過讀課外書培養興趣


  1. 學校課程安排的書是基本知識,認真讀好很重要,但是讀課外書是培養興趣,讀課外書的時間是可以安排出來的,要有多讀課外書的意識和決心。因為其一學校功課門類雖多,但是範圍狹窄,其二念講義看課本,拘束枯燥,藉此培育興趣,非常困難。
  2. 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
  3. 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
  4. 興趣和趣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隨著年齡增長感覺興味的銳敏力會隨之遲鈍。
  5. 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經過時代驗證的書才具有永久性,讀什麼書需要慎加選擇,請教批評家和專門學者。
  6. 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達想象,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注重發達理解。初中生宜多讀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7. 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8. 讀書方法:一,凡是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快讀,著眼全篇大旨和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之處,以及自己的意見。記筆記幫助記憶,以及讀的更仔細和激發更多思考。
  9.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孫中山《建國方略》、《孫文學說》,柏拉圖《理想國》、凡爾納《八十天環遊地球》、《海底兩萬裡》,笛福《魯濱遜漂流記》、大仲馬《三劍客》、霍桑《奇書》、《丹谷閒話》,金斯利《希臘英雄傳》,法布爾《鳥獸故事》,安徒生《童話》,騷塞《納爾遜傳》,房龍《人類故事》,《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古詩十九首》、《文選》、《世說新語》、《陶淵明集》、《李太白集》、《花間集》,張惠言《詞選》、《紅樓夢》,索福克勒《七悲劇》、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歌德《浮士德》,屠格涅夫《處女地》、《父與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易卜生的戲劇集,莫泊桑的小說集,小泉八雲關於日本的著作,濟慈、雪萊、柯爾律治、布朗寧的詩集。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二封信:談動

02 第二封信:談動 ——怎麼看待煩愁和化解煩愁


  1. 人之所以感覺煩惱,是因為自我的生機被抑鬱。成年人還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意發洩,故更加容易煩惱。
  2. 愁生於憂鬱,解愁的方法在於洩。憂鬱由於靜止,求洩的方法在於動。儘性發洩,去運動,發展和創造,不要有閒愁。
  3. 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小瞧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找到適合抒發自己的方式方法,讀書、打球、彈琴、唱歌,追劇,哪怕是跟人聊聊娛樂圈的八卦都可以,當你很投入的沉浸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中,就能放下煩惱,享受當下。人生的樂趣就在於活動和創造。
  4.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托爾斯泰,希臘廊下派哲學家,勃朗寧,孟子,陶侃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三封信:談靜

03 第三封信: 談靜—— 習靜使心界空靈,在生活中尋出趣味,做個有趣味的人


  1. 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一半得之於感受。所謂“感受”是被動的,是容許自然界事物感動我的感官和心靈。
  2. 世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一半由於天資,一半由於修養。
  3. 所謂“靜”,是指心界的空靈。“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靜中比較容易出趣味,但習靜並不必要逃空谷,也不必要學佛家靜坐參禪,要學會於忙中靜趣。
  4. 靜的修養不僅使可以使你領略趣味,對於求學處事都有極大幫助,能使人在倉皇擾亂中能鎮靜雍容應付事變。忙中偷閒,鬧中覓靜,於身於心,都有極大裨益。
  5. 做一個有趣味的人。當自己多在靜中領略些趣味,不但自己受用,身邊的朋友跟你相處時也覺得快慰些。
  6.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梁啟超《飲冰室文集》,詹姆斯《與教員學生談話》,周啟孟《雨天的書》,小林一茶的俳句,朱熹,陶淵明,王維,嵇康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四封信:談中學生與學生運動

04 第四封信: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1. 不讀書空談革命很危險,思想革命成功,制度革命才能實現。辛亥革命還未成功,是思想革命還未成功。
  2. 要撐起中國場面,也要生旦淨丑角俱全,救國讀書都不可偏廢。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3. 救國不是空談革命了事,要丟開學生架子,要到“民間去”,重視起鄉村細務,而不只是國家大政。
  4. 年輕人在談愛國談革命之前,先看看自己是否夠資格談,自己本身做的怎麼樣。
  5.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屠格涅夫《父與子》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五封信:談十字街頭

05 第五封信:談十字街頭 ——要時時戒備十字街頭的危險,要時時回首瞻顧象牙之塔


  1. 《走向十字街頭》的兩種解釋:一是哲學、文藝與現實生活接觸,二是學術須思想流佈人間,雅俗共賞。
  2. 十字街頭中含有許多腐敗劑,也有很多引誘使人汩沒自我。名利聲勢虛偽刻薄膚淺欺侮我們都會遇到,也做不到心靜如水,也擺脫不盡。要時時戒備十字街頭的危險,要時時回首瞻顧象牙之塔。
  3. 十字街頭上握有最大權威的是習俗。習俗有兩種,即傳說和時尚,儒家禮教是傳說,新文化運動是時尚,傳說尊舊,時尚趨新,都不能不假思索盲從附和。習俗對於維持社會安寧,自有相當價值。但是習俗是守舊的,社會在發展,有些習俗就有必要打破。
  4. 打破習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須以一二人之力抵抗千萬人之惰力。習俗的背叛者比習俗的順從者更難能可貴。
  5. 強者皇然叫囂,弱者隨聲附和,舊者盲從傳說,新者盲從時尚,相習成風,每況愈下,而社會之膚淺頑劣虛偽酷毒,乃日不可收拾。站在十字街頭的青年不免彷徨失措,但是不必因此頹喪。相信自由思想可達真理之路,用少年的勇氣衝破十字街頭膚淺虛偽的傳說和時尚這些真理的障礙,打碎一切市場偶像。
  6. 自由伸張自我,不要汩沒在十字街頭的影響裡去。以冷靜態度,灼見世弊;以深沉思考,規劃方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
  7.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廚川白村《出了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頭》,威廉·莫里斯,托爾斯泰,蘇格拉底,羅曼·羅蘭,羅素,伽利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狄更斯,泰戈爾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六封信:談多元宇宙

06 第六封信:談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面的,世界是多樣的


  1. 什麼叫“多元宇宙”?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發展到極點,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價值標準。我們不能以甲宇宙中的標準,測量乙宇宙中的價值。
  2. “多元宇宙”有哪些宇宙?分別為“道德的宇宙”、“科學的宇宙”、“美術的宇宙”、“戀愛的宇宙”。
  3. “道德的宇宙”與社會俱生,人與人接觸之後,道德的需要便因之而起。人是社會的動物,但同時又秉有反社會的天性。因法律存在,人類彼此方互不傷害,宴然相安,因道德存在,人類彼此方遵從成文禮法和默認信條,歡然同樂。善惡是“道德的宇宙”中的價值標準。 在道德的宇宙,若能登峰造極,也能實現偉大自我,如孔子、蘇格拉底、耶穌等照耀千古。但“道德的宇宙”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善惡也不是一切價值的標準。
  4. “科學的宇宙”中,科學適當的價值標準是真偽。
  5. “美術的宇宙”中,美術的價值標準只是美醜。自希臘以來,學者對於美術有三種不同的見解:分別是美術含有道德的教訓、美術的最大功用只在供人享樂和美術既教人道德又供人享樂。美術家最大的使命是創造一種意境,而意境必須超脫現實。
  6. “戀愛的宇宙”中,戀愛的最高境界是是否純真。在“戀愛的宇宙”中戀愛至上。真正的戀愛是為了戀愛而戀愛,戀愛以外,不復另有宇宙。在“戀愛的宇宙”中,也可以表現出最偉大的人格。愛恨到極點的人都不是庸人,戀愛是人格的交感共鳴,故戀愛真純的程度以人格高下為準。
  7. 動於一時飄忽不定的性慾衝動而發生的婚姻關係,實則是冒名戀愛的縱慾。青年人不要在血氣未定時,盲目借戀愛之名尋求洩慾,應懂得戀愛神聖。戀愛是至上的,神聖的,所以也是最難遇到的。戀愛者酣醉於“戀愛的宇宙”裡,不顧一切,是符合戀愛真純的最高境界,否則倒不至真至純了。
  8.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意大利美學泰斗克羅齊,曹操,阮大鋮,李波·李披(Fra Lippo Lippi),拜倫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七封信:談升學與選課

07 第七封信:談升學與選課 ——升學選科都是人生的關鍵,要非常謹慎選擇,既要考慮社會需要,更要顧自己的興趣


  1. 升學是人生的一大關鍵,要非常謹慎的選擇。
  2. 升學問題分為選校和選科兩個問題,密切相關。選校以有誠懇的良師和愛的益友,自由博愛的學校文化為準。選科選課既要考慮社會需要更要顧自己興趣。
  3. 中學所打的基本學問的基礎還不算穩固,還不能使你進一步談高深專門的學問,在大學的頭兩年,在精力時間範圍內,還要多選課,極力求多方面的發展。
  4. 進入大學後的學習,還需要多方面的吸收知識,要基礎樹得寬廣,要重根基,先要博大而後才能精深,博學守約,這樣專業學問才能走得更遠。學科、知識之間息息相通,密切相關。
  5. 侈談高遠要不得,混文憑、混資格鑽營取巧更要不得,不要浪費錢財和時間,做學問、做事業全靠自己,不是讀了大學,出國留學了才有資格做學問。
  6. 不應把自己只看作社會的機械,做學問,做事業不能忘卻生活,生活是第一位的。
  7.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亞里士多德,康德,歌德,亞當·斯密,羅素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八封信:談作文

08 第八封信:談作文 ——一切藝術裡,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刻苦練習訓練有方更是必不可少


  1. 寫作可以練習嗎?當然可以。不要迷信天才,在一切藝術裡,天資和人力都不可偏廢,古今中外許多第一流作家都經過刻苦訓練推敲揣摩方才有所成就。
  2. 不要以為倚馬千言不加點竄就是寫文章的高手,通過托爾斯泰和小泉八雲寫文章的故事我們知道好文章是咬文嚼字,改了又改方才意思風格妥帖的。
  3. 初學寫作,要做到兩點:多讀書和要練習寫生。寫生要勤做描寫文和記敘文的練習。
  4. 文學大師從事寫作之初也經歷模仿學習前輩大師的階段,文學大師在寫作的路上也是常年刻苦訓練,文學大師的優秀作品也是改寫很多遍方才流芳百世。
  5. 文學上只有好壞之分,沒有新舊之分。
  6. 青年時,趁早學一種音樂、一項運動、寫作等等,時間精力自由度大,進入社會就比較難了。
  7. 在藝術的田地裡比在道德的田地裡,更要講良心,不能苟且和作假。
  8.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夏丏尊和劉薰宇合著《文章作法》,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Count Ilya Tolstoy《回想錄》(Reminiscences),福樓拜,莫泊桑,小泉八雲,張伯倫,霸若(搜索不到,此人還在考據),莎士比亞,布朗寧,雪萊,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九封信:談情與理

09 第九封信: 談情與理 ——“仁者心之德,義者事之宜”,仁勝於義,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


  1. 科學家討論事理,對於規範和事實,辨別極嚴。規範是以人的意志定出一種法則來支配人類生活的,事實是受自然法則支配的。規範雖和事實不同,但卻不能不根據事實,規範限於事實。不根據事實的規範毫無意義。
  2. 理智支配生活的能力是極微末,極薄弱的,尊理智抑情感的人是思想上開倒車。
  3. 理智的生活是狹隘的,冷酷的,刻薄寡恩的,人類如果完全信任理智,不但人生毫無趣味,甚至道德也流為下品。
  4. 問理的道德迫於外力,問心的道德激於衷情,問理而不問心的道德,只能給人類以束縛而不能給人類以幸福。
  5. 中國人的認為的“孝”,既可以做問理的道德也可以做問心的道德。如單講理智,父母對於子女不能居功,而子女對於父母也不必言孝。因為“我們做父母的也不曾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塗的給他一條生命,況且我們也並不曾有意送給他這條生命。我們既無意,如何能居功?”(胡適語)這便是假定孝只是一種報酬,只是一種問理的道德。
  6. 孝是情感的,不是理智的。孝是一種愛,是以心感心,以情動情。世間父母不惜一切養護嬰兒,世間子女在父母那裡尋得別處得不到的安慰,都是愛的起源。這種孝是至誠的,是問心的道德。
  7. 世間其他一切道德都可有問心的和問理的分別,孝不過是許多事例中一種。問理的道德亦不可少,但衡量其價值則在問心的道德之下。
  8. “仁者心之德,義者事之宜”,仁勝於義,問心的道德勝於問理的道德,情感的生活勝於理智的生活。
  9. 生活是多面的,我們不但要能夠知(know),更要能夠感(feel),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沒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縱使理智能支配情感,理勝於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10.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馬克思,張東蓀,杜亞泉,柏格森,尼采,叔本華,邊沁,麥獨孤《社會心理學》,弗洛伊德,胡適《答汪長祿書》,孔子,孟子,王充,孔融,朱熹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十封信:談擺脫

10 第十封信:談擺脫 ——人生的悲劇多生於衝突不得解決,“擺脫不開”是人生悲劇的起源


  1. 黑格爾以為凡悲劇都生於兩理想的衝突。就安提戈涅說,做國民的職責和做妹妹的職責相沖突。
  2. 人生何嘗不是一種理想的衝突場?不過現實和舞臺不同,舞臺上的衝突之得解決,二人生的悲劇則多生於衝突不得解決。
  3. 生命之途上實際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有所取必有所舍,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世人站在歧路徘徊顧慮,既不捨魚有不捨熊掌,還垂涎盤算,悲劇便由此而生。
  4. “擺脫不開”是人生悲劇的起源,不是人們“見不到”,而是“擺脫不開”。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痛苦,而事業夜不能成就,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地過去的。
  5. “擺脫得開”方能避免人生悲劇,要“提得起”、“抓得住”。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地向那裡走,其餘一切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6. 文章之術在知遺漏,生活也要知所遺漏。
  7. 因為人人都“擺脫不開”,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
  8. 本篇出現書單和大神參考:黑格爾,希臘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釋加牟尼,蘇格拉底,耶穌,屈原,文天祥,希望第歐根尼,斯賓諾莎,卓文君,司馬相如,張翰,陶淵明,司各特,拜倫,郭林宗,斯蒂文森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十一封信: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11 第十一封信:談在盧佛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在人生和文化上,“效率”不是估定價值的唯一標準,更不是最高標準


  1. 科學越進步,人類征服環境的能力越大,但同時也產生很多問題。困難日益減少,人類越把事情看得容易,便越輕浮草率,艱苦卓絕的成就也就越來越少。
  2. 在人生和文化上,“效率”不是估定價值的唯一標準,更不是最高標準。最高價值的估值標準一定要著重人的成分,要看裡面是否包含心血和熱情,氣魄和理想,安慰和希望。
  3. 科學進步,社會發展,生活忙碌,我們沒了前人的呆氣和執著,也沒有了前人的苦心和熱情。
  4. 驚讚熱烈的失敗,欣賞呆氣和空想,景仰不計成敗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5.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達芬奇《蒙娜麗莎》,佩特(Walter Pater)《文藝復興論》,貝多芬,雕像《密羅斯愛神》,歌德《浮士德》,培根,笛卡爾,亞里士多德,包慎伯,《十三經注疏》,勃朗寧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第十二封信:談人生與我

12 第十二封信:談人生與我 ——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鬥成功而得的快慰


  1. 我有兩種看待人生的方法:把自己擺在前臺和把自己擺在後臺。把自己擺在前臺,就和世間的人和物融合在一起,有我;把自己擺在後臺,就袖手看他人,無我。
  2. 人類比其他物類痛苦,就是因為人類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重要,認為自己應該比草木蟲魚待遇更優厚。其實世間不多一個你我,也不少一個你我。人類自居“萬物之靈”,其實並不比其他物種特殊,也有諸多不如。
  3. 我不在生活以外別求生活方法和生活目的,順著自然的本性生活,像草木蟲魚一樣。
  4. 人並非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是來享福的,有苦惱不算奇怪。生活在這變換無常的世界裡就是生活本身。
  5. 站在人生的後臺,我把人和物一樣的看待,對著這些紛紜擾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小說,看圖畫,件件都有趣。有時看到人生的喜劇,有時看到人生的悲劇,而人生的悲劇尤其使我驚心動魄。
  6. 我們所在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是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若事事盡善盡美,自然沒有希望發生,那也沒有努力奮鬥的必要了。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鬥成功而得的快慰。
  7. 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這個世界之所以美滿,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機會,有想象的田地。
  8. 悲劇是人生的一種缺陷。它好比洪濤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見出莊嚴,在黑暗中見出光彩。
  9. 無論站在前臺或站在後臺,我對於失敗,對於罪孽,對於殃咎,都是一幅冷眼看待,都是用一個熱心驚讚。
  10.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莊子,孔子,孟子,宋儒,希臘廊下派哲學,李石岑《缺陷論》,李白,毛聲山評《琵琶記》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附錄一 :無言之美

13 附錄一 :無言之美 ——以美術觀點談無言之美


  1. 言不能完全達意。言有限意無限,言固定有跡象,意瞬息萬變飄渺無蹤。言散碎,意混整。
  2. 所謂文學,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在文學作品中,語言,意象,情緒都要盡美盡善,才能引起美感。
  3. 美術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true to nature)。和自然逼真是要窺出自然的精髓所在而表現出來,不是要把自然原封不動很機械的抄寫下來。
  4. 美術作品不能撒謊。我們所想如我們所說,我們所想說的都毫無保留的吐露心聲。
  5. 在文學美術裡,所謂無言,是注重在含蓄不露。不一定指不說話,也不一定要完全表現。
  6. 拿美術來表現思想和情感,與其儘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與其把一切說出來,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
  7. 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8. 美術的使命是幫助我們超現實而求安慰於理想境界的。
  9. 人類的意志可向兩方面發展:一是現實界,一是理想界。現實界不完全受我們的意志支配,所以我們的意志就不得不和現實發生衝突。
  10. 讓現實把意志征服是一種極懦弱的表現。墮落、自殺、逃空門等等都是消極的解決法,消極的人生觀並不是解決意志和現實衝突的最好方法。
  11. 處世有兩種態度:人力所及就竭力征服現實,人力不及就暫時超脫現實到理想界去,儲蓄精力待將來再征服現實。
  12. 美術家成了一件作品,自己覺得有創造的大力,當然快樂至極。旁人看見這種作品,覺得它真美麗,於是也愉快起來了,這就是所謂美感。
  13. 美術家的生活就是超現實的生活,美術作品就是幫助我們超脫現實到理想界去求安慰的。
  14. 美術作品的價值高低,要看它超脫現實的程度如何,所創造的世界是闊大還是狹窄,能否借極少量的現實界的幫助創造極大量的理想世界來。
  15. 要提高文學,必先提高文學欣賞力。必先在詩詞方面特下功夫,把鑑賞無言之美的能力養的很敏捷。就文學說,詩詞所含的無言之美比散文更豐富。
  16. 從實際生活來說,世間最深切的莫如男女愛情。愛情擺在肚子裡面比擺在口頭上來得懇切。
  17. 人心有許多靈悟,都非言語可以傳達。
  18. 口開則靈魂之門閉,口閉則靈魂之門開——梅特林克
  19. 金剛怒目,不如菩薩低眉——中國諺語
  20.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孔子,《論語》,陶淵明《時運》、《讀〈山海經〉》、《歸園田居》,錢起《省試湘靈鼓瑟》,陳子昂《幽州臺懷古》,李白《怨情》,杜甫《後出塞》,白居易《琵琶行》,濟慈《希臘花瓶歌》,(諾貝爾獎得主)梅特林克《青鳥》,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德林瓦特《林肯》,王爾德《溫德梅爾夫人的扇子》,希臘著名雕像《拉奧孔》,萊辛《拉奧孔》,老子《道德經》,英國詩人布萊克(Blake)《愛情之秘》(Love’s Secret)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附錄二:悼夏孟剛

14 附錄二:悼夏孟剛 ——先生對於自殺的意見,努力“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1. 青年人大半都免不掉煩悶時期,積極去發現人生多面的精彩。
  2. 生的自由倘若受環境剝奪了,死的自由誰也不能否認。
  3. 人生是最繁複而詭秘的,悲字樂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地過去,反倒覺庸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總不免苦多樂少。
  4. 悲觀至極,總不出乎絕世絕我兩條路。自殺是絕世兼絕我。
  5. 絕世而不絕我,又分以玩世為絕世和以逃世為絕世。不能絕世,便不能無賴於人,人世憂患便還是隨之俱來。故玩世與逃世,就他人說,為不道德,就自己言,為不徹底。
  6. 自殺比較絕世而不絕我,固為徹底,但與絕我而不絕世相比,則又微有欠缺。
  7. 所謂“絕我”,其精神類自殺,把涉及我的一切憂苦歡樂一刀斬斷;所謂“不絕世”,其目的在改造,在革命,為建立新的世界而奮發。
  8. 我自己不幸而為奴隸,我所以不惜粉身碎骨,努力打破這個奴隸制度,為他人爭自由,這就是絕我而不絕世的態度。
  9. 努力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10.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托爾斯泰,歌德《麥斯特遊學記》,柏拉圖,叔本華,中國屈原,希臘賽諾,羅馬塞內加,蘇曼殊,釋加牟尼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代跋:再說一句話

15 代跋:“再說一句話” ——先生談寫這十二封信的用心和期望


  1. 我的心寄託在什麼地方,讓我的腦也就寄託在那裡——勃朗寧
  2. Where my heart lies,let my brain lies also. —— R . Browning:One Word More
  3. “心之官則思”,思想是要用心的。據威廉·詹姆斯派心靈學家說,感情就是血液循環和內臟移遷的結果。那麼 ,心與其說是運思的不如說是生情的。
  4. 我要說的話,都是由體驗我自己的生活,先感到(feel)而後想到(think)的。換言之,我的理都是由我的情產生出來的,我的思想是從心出發而後經過腦加以整理的。
  5. 人生也需要有若干喜劇才行。
  6. 本篇出現書單和名家大師參考:劉薰宇,勃朗寧《男與女》,《再說一句話》,威廉·詹姆斯,《說文解字》,杜亞泉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美學大家 朱光潛先生

朱光潛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翻譯家,我國現代美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1922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文學院。1925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致力於文學、心理學與哲學的學習與研究,後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授。1946年後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講授美學與西方文學。

主要著作有《文藝心理學》、《悲劇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談美》、《詩論》、《談文學》等。此外,他的《談文學》、《談美書簡》等理論讀物,深入淺出,內容切實,文筆流暢,對提高青年的寫作能力與藝術鑑賞能力頗有啟迪,有《朱光潛全集》。美學大師經典作品精編《厚積落葉聽雨聲》、《一升露水一升花》。


穿越時空的“信書”—— 世紀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周老闆的小花園·美學工作室 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