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事改編電影《熔爐》:那些聾啞孩子,需要的是呵護,不是傷害

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結束之後充滿無處發洩的憤怒、壓抑、無助和恐懼?如果看過,那你肯定知道我說的是《熔爐》。

真事改編電影《熔爐》:那些聾啞孩子,需要的是呵護,不是傷害


2005年,韓國媒體曝光了韓國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的聾啞人兒童被性侵事件。由於當時的網絡媒體還不發達,事件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影響。

2008年,韓國一位知名的女作家孔泳枝,根據這個事件改編成一部小說,取名《熔爐》,小說銷量可觀但仍未引起韓國廣大國民和政府的重視。

2009年,韓國著名的電影演員孔侑看到這本小說,並提出拍成電影的想法,後來被公司採納,由孔侑本人擔任男主角。

2011年,電影正式上映,引發巨大的連鎖反應,這個案件也被重新調查,出臺了一部防止兒童性侵害的修正法案,又被稱為“熔爐法”。

在韓國一個常降大霧的霧津小鎮,有一所聾啞人學校。一天,學校來了一位教授美術的啞語老師,叫姜仁浩。為了養家餬口,照顧天生哮喘的小女兒,他不辭萬里從首爾跑到小鎮來教書。

第一天,他就被當教務主任的上級敲詐五千萬韓幣。

接下來,任教的姜仁浩發現,班上的孩子大都是孤兒,沒有家屬,唯一有一個親人的學生全民秀,他弟弟也臥軌自殺了。

某一天,姜仁浩在休息時間,聽到了女廁所傳來悽慘的哭喊聲,想去查看情況的姜仁浩卻被警衛態度惡劣的攔截,並禁止接近和觀看,還聲稱這些孩子因為聽不到,所以心裡需要用更大的聲音來發洩。

但是姜仁浩卻總感覺哪裡不對勁。之後,他還遭遇了一系列古怪的事情:班上的孩子們總是陰鬱壓抑,有學生被老師毒打,被侵害,甚至還不止一個……

震撼的姜仁浩想解救孩子們,向警察廳、市政廳、教育部舉報,但是沒有人理他,走投無路的江老師和自己認識的人權組織成員友真向法院起訴。悲哀的是,霧津當地的市民們卻不相信他們,認為他們是在汙衊學校,集體抵制江老師和友真,連姜仁浩的母親也迫於壓力,勸他不要管閒事,先顧好自己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所有的證人都臨時倒戈,所取得的證據對孩子們極其不利,就連醫生和律師也為學校開脫,極力抹黑姜仁浩和孩子們。

涉案的幾個老師被判極其輕的罪名和刑期,傷心欲絕的江老師和那些聾啞學生徹底在法院靜坐抗議判決的結果,卻被警察暴力驅趕。絕望的江老師,抱著民秀的照片在靜坐的廣場一遍一遍的向人們控訴:這個孩子……他聽不到聲音,也說不了話……這個孩子的名字,叫民秀……是個聽不到聲音,也說不了話的孩子……

真事改編電影《熔爐》:那些聾啞孩子,需要的是呵護,不是傷害


影片的最後,孩子們由友真帶著,離開了那個人間地獄。

真事改編電影《熔爐》:那些聾啞孩子,需要的是呵護,不是傷害

真實的事件遠比電影更讓人揪心,不少罪犯因為已經過世並沒有予以追究,僅有少量罪犯被判刑。而孩子們的傷口能否真正癒合,沒有誰能知道。

這部電影讓人恐怖之處,在於讓我們體會到弱者在強權面強的深深無力感,那是一種似讓人永遠黑暗之處無處可逃、無法見到光明的恐懼。

這部電影,不管是從拍攝手法、劇情展開,還是演員的表現來看,都沒有刻意刻畫的痕跡,也沒有過分煽動或渲染,就如《82年生金智英》和《素媛》一樣,只是用一種類似描實的方式,來表述一個真實的事實,冰冷又殘酷。在這種表現手法下,事實顯得更加殘酷,主人公們的處境更讓人絕望。

唯一欣慰的是,現實中,這個案件被重審,還因此修改了法律,這大概是對金民秀這些孩子們的一點慰藉了。

法學界有句名言: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後來看案件進展的新聞報道時,我陷入深深的困惑: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這到底是正義還是非正義,我也無法說明道清。這些孩子,他們沒有父母,沒有親人,還身有缺陷,聾啞人學校成為收留他們的最後一個港灣,本以為人生應該慢慢開始變好、更好,卻怎知被社會拋棄一次後,再次被應當保護、關愛的校園和園丁傷害,就如電影的名字一樣,對於他們來說,這人世間,就似一個毫無出路的熔爐。

也不知道那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那些孩子是否走出陰影,重新開始生活。也希望他們和素媛一樣,自此之後,永遠走沐浴陽光,再也沒有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