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園林線上課堂(42)| 觀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在當前特殊時期,中國園林博物館“閉館不閉展,服務不斷線”,推出“園林線上課堂”,持續推廣科普教育。

為了讓您宅在家裡也可以享受一個人的專場展覽,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線上觀展,精選出30餘個歷年優秀展覽,以VR虛擬展覽和圖文科普等多種形式,帶您再次“回到展廳”,探尋園林歷史文化脈絡。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盆景作為別具一格的傳統藝術形式,最早源於中國。這種通過在盆缽中對花、草、樹木、山石等基本材料濃縮加工的微型園林美景,集合了園藝技巧、繪畫美學及詩意於一身,不下堂筵而能坐窮泉壑。

盆景的發展與中國園林苑囿的出現以及傳統文人所追求的道法自然之觀密不可分。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已將植物栽種於器皿之中;到東漢出現了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的盆栽藝術;隨著山水畫興起,唐朝人應用山水畫理,使由園藝培養的“盆栽”昇華為意趣生動的盆景,置於几案之間以得臥遊之感;元代則趨向小型化。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明清之際盆景技藝更為成熟,涉及園藝種植知識和盆景賞玩之趣的理論專著甚豐,如明代名士文震亨所著的《長物志》、清康熙年間陳淏子的《花鏡》、蘇靈的《盆玩偶錄》、高士奇的《北墅抱甕録》等等,除此之外盆景的形象也更多的出現在了書畫、文學等其他藝術作品中,成為上至皇家宮廷,下到民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裝飾元素和抒懷言志寄託。

天然盆景受天氣時令及人為養護等因素的影響,自古遺存者甚少。故而,本次展覽旨在通過相關文物,集中展現清代盆景各個層面的藝術工藝水平和詩意盎然的創作表現力。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此次展覽集結了百餘件南京博物院所藏清代“盆景”題材精美文物,包括滿飾珠玉且充滿寓意的宮廷工藝盆景、“盆景”藝術三構件中的盆缽、幾架以及表現文人思想意趣的盆景主題書畫和表現民俗樂事的年畫、皮影等,並藉助中國園林博物館這一具有代表性的展陳空間,除了表述“盆景”藝術在清代發展的盛況和古人追求精緻生活與自然生活的內心夙願,更是“以古喻今”,用這一形式向觀者傳達在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新時代、新形式下,社會主義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內涵。

皇家氣象 萬法包羅

清代前期政治權利高度集中,軍事力量強盛,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致使工藝技術的發展達到高潮,這在清代宮廷用器中尤為凸顯。

就盆景 “景”、“盆”、“幾”三要素而言,清宮舊藏多為“御窯廠”或“造辦處”所做,其樣式造型多為欽定,工藝用料極盡精巧,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宮廷風韻,即便民間所供之物也是極盡各家之所成。

本章節展示與宮廷盆景藝術相關文物,主要從工藝和審美角度出發,諸如:為仿造天然盆景而利用珠寶玉石等珍貴材料製作的“工藝盆景”、中國製瓷史上最後一個黃金時代所製作的“御窯盆缽”以及用料考究、工藝繁複的“盆託幾架”,真正是天工奇巧、萬法包羅,一派皇家氣象!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銅胎掐絲琺琅琮式瓶玉石菊花景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碧玉描金委角長方盆芙蓉石梅花盆景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宮舊藏綠釉蛙形瓷花盆

整體造型為仰頭正待躍起捕食的青蛙,形象生動。在清代宮廷盆景中,所用瓷胎類盆缽佔比甚重。而這些瓷器的出處主要來自“御窯廠”。

“御窯廠”是專門生產和管理宮廷用瓷的窯廠和機構。在這裡所做瓷器多為欽定和部定,專供皇家,進而用料講究、造型奇巧,無論是作為完整藝術品的組件存在,還是器物本身都是絕美的存在。

下面展示的這一組盆器是自同治十三年開始燒製的慈禧太后專用“大雅齋”瓷,因嚴格的工藝要求及極強的特色,為式微的陶瓷業帶來了一絲霞光。

這批定燒器中花盆類的器皿所佔比例甚高,其紋樣多來自為太后代筆女畫家所繪小樣,以“花鳥”題材為主,配以色階豐富的粉彩描繪,整體風格上雖承院畫體系卻獨具晚晴女性繪畫的柔情細膩、典雅清麗,故而多搭配荷、水仙等花卉作為組合。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光緒“大雅齋”淡綠地黑白彩壽帶鳥梅樹紋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光緒“大雅齋”墨彩萊芙菜秋蟲紋長方形瓷水仙盆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光緒“大雅齋”白地粉彩壽桃鸚鵡紋方形瓷花盆

清宮室內盆景,除擺放在獨立幾架、桌案之上,也常常置於博古格中。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南京博物院藏 清黑漆嵌螺鈿花卉紋博古格

(注:圖片非在展展品)

南京博物院藏清黑漆嵌螺鈿花卉紋博古格,其上所用螺鈿鑲嵌工藝,是用螺殼與海貝磨製成薄片,並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總稱。

海蚌、硨磲、文蛤或海螺等的外殼切而磨之,質如白玉,色呈五彩可為裝飾品。清代宮廷傢俱較之明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用料講究、紋飾繁密,螺鈿裝飾既豐富了裝飾效果,又滿足了宮廷審美。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乾隆雕花紅木小几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晚期大理石面雕花長方形炕幾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紫檀邊嵌玉博古掛屏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乾隆回紋方形紫砂花盆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鄒元鬥歲朝圖

閒情逸趣 臥遊懷古

“盆景”藝術大多為文人喜好,究原因,其創作過程,實際上是創作人精神世界的美學思想折射。這和文人作品中追求的“境由心生”、“道法自然”之觀不謀而合。

在狹小的盆盎之間,植物、山石、水、土等因素都被賦予無限的精神內涵。如南北朝時畫家宗炳就運用畫理縮景於盆,寄情山水,高枕臥遊,在有限的空間內表現著無限的詩意情懷。清初崇古之風大盛,文人將盆景藝術與書畫美學、禪意思想、詩文古意等融合且發揮極致。

盆景中的花草樹石、山水林泉在文人指端造化之間、筆墨淋漓之餘呈現千姿百態,被賦予獨特象徵意義。

本章節所選文物,內容上皆見盆景藝術形象,或局部或整體,從清供題材到淺絳寫意,從文人創作到宮廷器物,其中的一草一木寄寓著作者深厚的情感,或超然世外,或自持傲骨,都暗含了無限的意境。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黃慎和靖愛梅圖軸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張曉村盆菊圖軸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銅鏨胎琺琅菱花式盆芙蓉石梅花盆景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銅胎掐絲琺琅葫蘆瓶玉石花景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剔紅方形盆松樹盆景

在盆景藝術創作中,無論是整體佈局還是組件中的盆缽彩繪,文人力求彰顯詩書畫意相結合的美好意蘊,以達到心緒與意境的和諧統一。

故而“淺絳彩”這一藝術形式——“畫法惟宗南北派,作風不讓東西鄰”,源於水墨畫意,格調清雅,正好與文人心境相契合,畫法之精髓,在顯示非凡藝術魅力的同時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境界。它在晚清時期盛行,並且為製作盆景的雅士所喜好。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光緒周友松繪淺絳彩品茗圖瓷花盆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光緒淺絳彩攀桂圖瓷花盆

每年正月,古代詩禮之家將各種盆景、文玩、瓜果等雅物陳設於案頭,即“歲朝清供”。它源於宋元時期,多認為是祀神的遺風,體現了古人極盡細膩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

而“歲朝清供圖”作為傳統文人畫題材,繪金石古器、彩燈、盆玩等文雅物品,常用於饋贈親友和裝飾庭堂,既為新年增添了喜慶熱鬧的氣氛,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德林蘭石清供圖軸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倪田陸恢金心蘭歲朝圖軸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沈焯人物圖軸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胡義贊戊子生肖歲朝圖軸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胡義贊庚寅生肖歲朝圖軸

百態繽紛 歲月繾綣

清代,無論是山石或植物盆景已不是宮廷或文人雅士的獨享,而是家家戶戶陳設中必不可少之物。盆景集自然與園林之妙,與庭院民宅相襯,裝飾居室。清朝園藝和盆栽著述豐富,大量彙編和輯錄前人成果。

盆景的普及和表現出的美好內涵,使其很快融入百姓生活創作中。它是年節物件中的表現對象,也用於佛前供養,還是攝影技術剛剛傳入中國後,拍照中常用的背景等等。

歲月變遷,穿過歷史的輝煌與浩劫,這些存留在絹缽之上、繡在綢緞之間、印刻在皮紙上的盆景形象,或為陪襯、或為主角,但無一不詳實而直觀地為我們記述著那些百態繽紛的市井生活和逝去的美好時光。

鴉片戰爭後在歐洲流行開來的攝影術傳入中國。清廷統治者一度將其視為“異端邪術”,然而負責洋務活動的王公大臣們卻欣然接受。1902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將一張全家福贈送給慈禧太后,自此她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特召御用攝影師入宮,精心佈景,裝扮華貴,拍攝了三十餘種裝飾、不同場景的上百張照片。

這些照片也成為研究清末宮廷史、外交紀實的珍貴資料。到清代末期照相術更為普及,不再是皇家獨享,但是這些照片都選用盆景作為裝飾背景,可想盆景在當時是美化裝飾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也為我們還原了清代盆景的真實面貌。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宣統女子照片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末慈禧太后與宮人合影照片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末皮影道具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末皮影道具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末皮影神案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文竹刻纏枝蓮壁瓶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廣群芳譜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紅緞地刺繡“博古”帳沿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清周慕橋閨中十二景圖冊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盆景是微觀的園林,園林是自然山水的濃縮。“雖由人做宛自天開”是其在美學上的終極目標。今天我們透過“盆景”這一小小的隔窗,可贊古人非凡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亦可深思中國盆景文化甚至是園林文化的發展及精神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成為博物館日益面臨的挑戰,盆景文化生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成為當代體驗園林文化,打造詩意棲居環境的重要抓手。特別感謝為此次展覽提供精美展品和內容策劃的南京博物院以及為此次展覽補充展品的北京市文物公司。

一個展覽並不能盡現盆景藝術和文化的魅力,希望展覽能為我們每一個人提供借鑑,用以打造我們心中的園林。

“園林線上課堂”將推出更多形式豐富的優質科普,藉助互聯網的力量,讓大家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就能瞭解璀璨瑰麗的園林歷史文化、藝術、生態和科技。美的園林,就在你身邊。

關注中國園林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微園林”線上觀展覽 賞文物 品文化後續還將有更多精彩的“園林線上課堂”系列推送

溫馨提示

1、做好個人工作場所清潔消毒,勤洗手,多通風,增強防護;

2、同一辦公空間內有多人時,佩戴好口罩,保持適度距離;

3、正確獲取權威發佈的疫情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4、消除恐懼心理,作出理性判斷,保持良好心態

园林线上课堂(42)| 观展·“盆盎生趣”清代盆景文化展

向上滑動閱覽往期精彩回顧:

園林線上課堂(1)丨新春•蒔花弄草好園居

園林線上課程(2) | 新春·吉慶有餘話金魚園林線上課堂(3)丨新春•描鸞刺鳳園中繡園林線上課堂(4) | 新春·生生不息祥瑞獸園林線上課堂(5) | 園博線上觀展指南 足不出戶領略園林大展

園林線上課堂(6) | 走近“清微澹遠-中國古琴文化展” 品味山水情懷

園林線上課堂(7) | 線上觀展——京津冀地區園林樣式雷圖檔展

園林線上課堂(8) | 線上觀展——避暑山莊·外八廟皇家瑰寶大展

園林線上課堂(9) | 線上觀展—— 四川遂寧金魚村南宋窖藏瓷器精品展

園林線上課堂(10) | 賞景·深藏在蘇州園林中的亭

園林線上課堂(11) | 品珍·太湖石立峰賞石

園林線上課堂(12) | 聽苑·青銅器“刖人守囿車”

園林線上課堂(13) | 線上觀展·紀念徐悲鴻先生誕辰120週年特展

園林線上課堂(14) | 觀展·VR看“走進古中山國”展

園林線上課堂(15) | 聽苑·四十三年逨鼎

園林線上課堂(16) | 賞景·風光盡廊前 蘇州園林裡的長廊

園林線上課堂(17) | 品珍·象鳥蛋

園林線上課堂(18) | 聽苑·上林瓦當

園林線上課堂(19) | 賞景·嶺南園林看廳堂

園林線上課堂(20) | 品珍·上林瓦當

園林線上課堂(21) | 觀展·瓷上園林·從外銷瓷看中國園林的歐洲影響

園林線上課堂(22) | 賞景·嶺南園林觀勾闌

園林線上課堂(23) | 品珍·奔子母鹿紋瓦當

園林線上課堂(24) | 觀展·VR看“園林與崑曲”展

園林線上課堂(25) | 品珍·四吏輔首銜環樹木紋畫像磚

園林線上課堂(26) | 賞景·嶺南園林品灰塑

園林線上課堂(27) | 觀展·VR看“從南越國宮署遺址到海上絲綢之路”展

園林線上課堂(28) | 品珍·鵝紋畫像磚

園林線上課堂(29) | 賞景·春分和氣應 暖陽照園林

園林線上課堂(30) | 觀展·VR看首屆“彩塑中國”全國雕塑作品邀請展

園林線上課堂(31) | 品珍·嚴道橘園封泥

園林線上課堂(32) | 賞景·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園林線上課堂(33) | 觀展·VR看“看見”圓明園展

園林線上課堂(34)| 品珍·黃楊木根花臺

園林線上課堂(35)| 春韻·春來早知道 悉數“真”迎春

園林線上課堂(36)| 節俗·清明又寒食 經典憶先賢

園林線上課堂 (37)| 頌英雄清明詩會

園林線上課堂 (38)| 節俗·曲水流觴話蘭亭

園林線上課堂 (39)| 品珍·青花山水人物紋盤

園林線上課堂 (40)| 雲賞春·東風嫋嫋泛崇光

園林線上課堂 (41)| 聽苑·綠釉陶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