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

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生活压力也大。很多家长脑门上都刻着两个大字——“

压力”。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就给孩子报各类的辅导班。

我记得有一个新闻:有一个2岁半的孩子东东跟随父母住在上海,有一段时间,东东的妈妈发现在近几个月内孩子总是在掉头发,而且越来越严重,头顶很快就出现硬币大小的秃点。而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孩子患上了一种叫斑秃的病。

在医生的了解下,才知道孩子的患病原因竟然是:为了让孩子可以考到好一点的幼儿园,东东妈妈竟然给他报了5个培训班,每天学习并且丝毫不敢懈怠。

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

这种现象呢,并不是个例,而是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家长给孩子压力的原因无非不是喊着一个口号“希望你有美好的未来”。并且很多家长会趋于一个形式,那就是——怕落后(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我家的孩子也要学)。

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家长甚至为了陪孩子学习,孩子没学好,自己到学了个精通。这种典型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也让自己的孩子们活在了水深火热的补习生活中。

小小年纪的他们早早的就被规则化,被强制化。虽然大家也在想,自己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很累。但是仍然会随波逐流,一门心思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

我们总会在意别人说“你的孩子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你的孩子不会唱儿歌,不会讲故事”“你的孩子。。。。。。”

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就算别人这么说了,那又怎样呢?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喜好、个性,有自己独特的好奇和对这个世界的憧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台机器,不是一台由着你的心情让我们父母自由塑造的雕塑。他们有着他们自己的世界、自己的心情。

如果孩子主动说:“妈妈,我想学游泳”,那么你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去学习他喜欢做的事。告诉孩子,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只要你努力。你要相信,所有的兴趣爱好都是一块敲门砖。

演员邓超曾经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说过,他从来不会主张给孩子学习压力,不会给孩子报培训班。他说:“我不会给等等报任何补习班,就是运动,让他彻底享受童年,输在起跑线上就输在起跑线上,我要保存一个很好的等等,我不要那些学习压力。”

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

演员刘烨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观点超正:“让孩子有一个父母相爱的童年,比上辅导班更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正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很正,所以有了大家喜欢的诺一。不仅吃苦耐劳,而且各种乐器都掌握的得心应手。

同样,主持人孟非也说过:“现在的家长们很少有家长问自己的孩子,你今天过得开心吗?”

我们的家长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我的孩子真的过得开心吗?

讲到这里那就又有家长会这样想了:光想着让他开心了,玩了,到时候什么都不会。

我们是不是又陷入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当中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明星的孩子起点高,不会输在起跑线。我们普通人的孩子呢?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随波逐流,不是报各种培训班,而是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的方式才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

那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1、幼儿身心发展存在关键期。

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

这三个阶段是:2——3岁;6——7岁;11——12岁。

在这三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当中,有两个年龄阶段是处在学前期(3岁——6、7岁)。学前期孩子在言语、思维等方面发展中,会表现出明显的质变。比如: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2、幼儿身心发展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幼儿身心发展是由孩子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来说,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同,因而,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说的可变性。

3、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身心发展在正常条件下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且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超越性。

4、幼儿无意想象占优势,想象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幼儿初期想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幼儿的想象常常没有主题,没有预定目的。

并且幼儿初期想象容易和现实混淆,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清楚的区分开来。比如:一个3岁多的幼儿听到别人介绍公园,那他也想去公园玩一玩。星期一去学校老师问他:“周末去哪玩了?”他回到:“去公园玩了,玩的很开心。”我们会误认为孩子在说谎。

由此可见,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不是可以由我们家长自行决定的。我们并不能强迫我们的孩子在不恰当的年纪学习本来很难接受的事物。而是应该正确对待孩子的反抗期。允许孩子和你说“不!”

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培育孩子?

1、策划

询问孩子想得到一些什么,然后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他去发展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作出最好的选择。

2、分享

帮助孩子捕捉内心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3、肯定

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和他分享他的看法和感受。

4、设立限制

家长可以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里面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外面是不能接受或者没有效果的东西。

你有没有问过你的孩子——“今天开心吗?”

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不过就是短短的几年,总有一天他们会独立,会离开父母的怀抱。孩子的才艺或者成绩是否优秀,在我们可以陪伴的这短短的几年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了呢?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去探索世界探索内心,享受他们可以自己选择的权利,这些都是家长不可替代的。

所以,亲爱的父母,问问自己的孩子“你今天开心吗?”放手让孩子勇敢的、开心的飞翔也是一种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