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汊河镇朝阳村贫困户吴峰:摒弃“等靠要”勤劳忙脱贫

现年40岁的吴峰,是干汊河镇朝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5口人,上有年老体弱父母亲,下有嗷嗷待哺儿子,2014年秋,吴峰的父亲外出干农活不幸跌断腿,母亲又患高血压病。吴峰面对家庭生活困难,毫不退缩,敢于向困难挑战,不等不靠也不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脱贫路上辛勤地耕耘着。

2014年,吴峰父亲外出干农活不慎跌断腿,送往医院手术治疗后慢慢康复,当年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药,不能从事体力劳动,他母亲也患高血压病不能干重体力活,他妻子需要照顾幼儿,又无空承担生产劳动活,受伤生病的父母亲医疗又留给家庭万元外债,从此家庭生活重担一下子都压在吴峰身上,吴峰就成了家中的顶梁柱。

干汊河镇朝阳村贫困户吴峰:摒弃“等靠要”勤劳忙脱贫

面对家庭缺劳力创收,还有万元外债,吴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考虑到如果全家人都待在家里不创收,长期下去家庭生活就会很困难,但是他又考虑到如果自己出远门打工,留下妻子一人在家,既要照顾幼儿,又要照顾受伤未痊愈的父亲和患病的母亲,感觉不放心。于是,他就考虑居家发展养殖业,向亲友借款5000元购买了2头仔牛,在家一边养牛,一边照顾父母亲。待父亲伤情好转能动后,他就将牛交给父母亲和妻子共同饲养,自己到舒城一处工地上打小工,每天早出晚归,工地上没有活的时候,他就在家养牛干农活。他想方设法尽力创收,挣点钱维持全家老小生活开支,但父母亲治伤看病和买牛所欠的钱没能还上。

就在吴峰一家被生活所困之时,2015年,村里干部通过走访得知吴峰一家生活困难情况,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将吴峰家庭列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一系列扶贫政策落实到户,镇村干部针对吴峰家庭落实帮扶措施,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多次上门走访指导吴峰发展产业脱贫。在帮扶联系人的帮助下,当年3月份,吴峰养牛3头,申请获得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000元;6月份,又申请光伏扶贫获得补助资金2000元;9月份申请光伏小额信贷又获得补贴资金600元。

虽然,吴峰一家被列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获得了政府一定资助,但是吴峰并没有因此坐等政府资助过生活。为了尽快创收还清家庭外债,尽力摆脱家庭贫困局面,2016年,吴峰与本村几个贫困人员结伴,来到合肥一处工地上打工。他不怕苦,不怕累,工地上无论有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别人干不了的活,他也会帮着干。他说:“和我一起干活的老乡,岁数都比我大,自己多做点活没累多少,再说都是老乡,又是和我一道外出到合肥干活的,我就想和大伙们多干点活,多赚点钱,也好让大伙和我自己早日脱贫。”吴峰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刚到工地什么都不会,边干活边学习,到现在在工地上带班,带着十几个工人一起干活。他说: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我们有手有脚,只要不懒,贫困只会是暂时的,我们不能光等着国家扶贫政策资助来养活自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吴峰与本村几个贫困人员在合肥勤劳打工,到2017年底,吴峰获得务工收入20000元,更为之高兴的是当年他家养的2头牛产下了一头仔牛。当年他家养牛出售收入23000元,土地流转收入800元,光伏补助收入2000元,家庭总收入41800元,不仅还清了家庭外债,也为稳定脱贫提供了收入来源。吴峰考虑到自家已经符合脱贫标准,就积极主动申请脱了贫。

当走访吴峰的村扶贫干部询问他对扶贫工作意见和要求时,吴峰高兴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已经使我享受到很多资助,谈到未来生活打算时,吴峰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会越过越好。

在当今社会,有些人有“等靠要”的思想,而吴峰却利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撑起一个家,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呢?他告诉走访干部,一个好手好脚的人为什么要靠政府救济,如果每个人都想着伸手要,政府能承受得起吗?他还告诉走访干部,只要勤奋努力,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就一定能脱贫。(吴苏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