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可能你有這樣的經歷,

你的親戚、朋友告訴你,他正在做一個賣產品的項目,非常賺錢,然後一頓介紹……

你聽到要拉人頭、招會員時,反問:你說的不是傳銷嗎?

對方趕緊否定,“不是,公司已經取得了直銷牌照!”

(我們常見取得直銷牌照的企業有雅芳、玫琳凱、安利、中脈等)

沒有拿到直銷牌照的就不談了,反正不合法。

但是,在取得直銷牌照的企業做產品銷售,就一定都合法?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直銷企業管理的法律法規

之所以叫直銷企業,特殊點就在於取得直銷牌照,當然適用的法律法規也有特殊,《直銷管理條例》就是專門為它定製的,搭配實施的有《直銷產品範圍公告》(2016年修)、《禁止傳銷條例》。

當然,直銷企業也是企業,也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當然,直銷從業人員也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最後,每個企業、個人都適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常適用的法律法規就這些,一些不常用的,就不寫出來傷大家的腦。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直銷行業常見的違法違規行為

在實踐中,按照適用的法律不同,直銷行業中較為常見的違法違規行為,分成以下幾類。

一是違反《直銷管理條例》、《直銷產品範圍公告》、《禁止傳銷條例》類,常見的行為如下。

1.在非直銷區域開展直銷業務。每個直銷企業都有直銷範圍限制,必須滿足條件,並通過審批才能設立分支機構及服務網點,例如中脈公司在全國的直銷範圍有9處(見下圖)。現實中,直銷從業者往往在未審批的區域開展直銷活動,發展具有獨立經營資格(持有經營執照)的經銷商,以開展“傳統營銷”為名或在非直銷區域發展人員。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相關信息可往“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址:http://zxgl.mofcom.gov.cn/front/index)查詢,可查詢直銷企業、直銷區域、直銷員培訓、直銷產品等信息。

2.直銷員無證經營。直銷員必須取得直銷員證後方可從事直銷活動,並且只能在固定營業區域將產品直接推銷給消費者的人員。現實中,一些直銷企業為規避法律風險,推卸責任,在直銷員招募時,不給直銷員發證,刻意弱化直銷員與直銷企業的直接關係,只是借用“優惠顧客”“銷售顧問”等名義讓其推銷產品。

同時,有幾類人員不能成為直銷員:未滿18週歲的人員;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員;全日制在校學生;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和現役軍人;直銷企業的正式員工;境外人員;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從事兼職的人員。

特別注意:教師、醫務人員、公務員,不能從事直銷。

3.違規對直銷員開展業務培訓。主要表現在直銷企業開展業務培訓時,大量採用“系統領導人”以分系統方式自主組織培訓,沒有經過直銷培訓員的培訓,直銷企業僅作形式上審批或組織,認可或默許非直銷企業正式員工進行培訓授課。

很多直銷從業人員也不知道需要辦理從業資格,被直銷企業或上級直銷員矇騙,沒有辦理從業資質文件。

4. 違規銷售直銷產品。根據《直銷產品範圍公告》,每個直銷企業銷售的直銷產品都必須經過審批,例如安利的直銷產品有6 類 170 種。通過直銷方式超範圍銷售非直銷企業的產品,就屬於違規銷售。

簡單說來,就是沒有經過審批的直銷產品,不能通過直銷方式銷售。只能賣牙膏,你賣床墊就不行。

5.虛假宣傳。一些直銷員也使用欺騙、誇大、誤導等行為進行銷售,而直銷企業也對自身的實力規模、產品功效進行誇大、虛假宣傳,並且縱容、默許經銷商、直銷員誇大宣傳。

權健經銷商大肆宣傳,“鞋墊作用很大,頭疼放頭上,腰疼放腰上,有心臟病可以從腳底拿出來放腋窩,可以立馬好。”

二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等稅務類法律法規,常見的行為如下。

1.直銷企業不按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直銷企業及其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

很多直銷企業的分支機構,不按照規定登記,最常見還有直銷從業人員註冊一個與直銷不相干的公司,但從事的卻是直銷行為。

2.直銷企業不按規定納稅。一般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適用稅率為20%),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徵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直銷企業收入主要來源包括:銷售貨物收入;直銷獎勵;其他收入。

3.直銷從業人員不按規定納稅。在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按規定取得各項個人所得,都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綜合所得,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經營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

直銷從業人員主要收入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經營所得;偶然所得等。上述的“超額累進稅率”,就是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也需要扣除減稅、免稅的項目。

你可能問,有幾個做直銷的賺到錢了啊?當然,你一個底層的直銷員,沒有賺到錢正常,你去問問區域領導?


三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常見的行為如下。

1. 非法經營罪。直銷從業人員在未取得合法資質的情況下,從事直銷活動,這是在非直銷區域開展直銷業務的延伸,情節嚴重的,應當考慮適用非法經營條款。同時,有的直銷人員,為了將自己的直銷產品推銷出,常無證銷售藥品等需要經營資質的產品,“鷹視寶龍澤熊膽膠囊”案就是一個典型案件。

2.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以直銷為幌子,行傳銷之實,是直銷行業的現狀,典型特徵以高額獎勵為誘餌,引誘他人購買成本與售價嚴重背離的產品成為會員,再以發展會員的人數為依據進行返利,誘使會員繼續發展他人參加,形成金字塔式層級關係,典型案例就是“權健”案。

常有人認為,費用高就是傳銷,例如一張床墊一萬多元、一件內衣七八千元,但是衡量是不是傳銷最準確的標準,還是“拉人頭”“入門費”“多層次”“團隊計酬”……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辨別直銷與傳銷,只要一招就夠了(大道至簡)。

3.逃稅罪。直銷企業、直銷從業人員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佔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很多直銷區域領導實際的獲利非常大,但他們常常會採用各種方式逃避繳稅。通常採取虛假申報或者不申報的方式,有時也會與故意銷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罪相重合。

4.逃避追繳欠稅罪。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這類罪與逃稅罪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超過稅務機關核定的納稅期限,或在稅務機關追繳所欠稅款期間,採用了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相比較虛假申報或者不申報行為更加惡劣。

有點繞了,簡單點說:就是該繳稅但是沒有繳,不僅不繳,還變著法逃避繳納。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你可能會發現,也可以按照行政部門管理來分類。

確實,可以按照工商管理(市場監督管理)、稅務管理、公安機關來分類。

那麼,其他行政部門就跟直銷的無關了?

當然,還有直銷企業的主管部門國務院商務部門可以撤銷其相應的許可。

未盡之處,還請指教!


直銷從業人員注意!直銷行業常見違法違規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