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业恶业”的生起和消失,阿罗汉和菩萨有不同对治方法

打破那个单一不变,主宰性的我,就是在讲我是众因缘和合出来的。有三性叫做善性、恶性、无记性,还有三业,是善业、恶业、不动业,不动业,就是定业,修禅定的业叫做不动业。因为无记的业,影响不大。我们平常会有善心善念,善因善缘,恶因恶缘,还有无记性叫做不善不恶。什么是善不恶呢?比方肚子饿了要吃饭,困了就想睡觉,无关无善恶,这些都不会造成夜力的影响。

“善业恶业”的生起和消失,阿罗汉和菩萨有不同对治方法

“意业”里头主要是私心所在造作,第六意识的思心所,思想恶的事物和善良的事物,也就是说身口意的“意”所制作的业是“意业”,这些我们是看不见的,但是心里要清楚,就像我们认识一个人,我们只能看见他的眼耳鼻舌身的根而已,如果我们的心思很细腻,才能读懂他的心,“意业”就是读懂他心的这部分。这些善意恶业能够灭,是由种子熏习,第八意识里面的是种子,第七意识就是习性,也就是说这个“业”能不能灭掉,以解脱道来讲的话,他用的是智慧和定力去伏住他,伏住七八两识的生起,这种伏住是短暂的,以以叫做“伏”不是“断”,没办法直接断。

“善业恶业”的生起和消失,阿罗汉和菩萨有不同对治方法

把这个“业”伏住之后,就是七来生死、一来生死、不来生死然后就不受后有了,这个层次大概就是从初果须陀恒七生七死,到四果阿罗汉的无生无死,这个“业”就灭掉了。菩萨不用这个方法,它是第二大阿僧袛劫来转染成净,然后再用第三大阿僧袛劫来把杂染的种子清理干净,才能达到究竟,“业”的究竟灭。以声闻来说是暂时灭,流转也是七八两识,灭掉的也是七八两识,人生不过只是短暂的几十年而已,更重要的是储存在这里的因缘,这个因缘是千百劫都不会失掉的,如果成熟了就会显现出来,不成熟就会处藏在里面等待因缘,只要有业力的存在,必然都是在三界生死面。

“善业恶业”的生起和消失,阿罗汉和菩萨有不同对治方法

“贪嗔痴”是我们烦恼里面最难对付的,他是不善之根本,因为我们的造作业力往往是在有生之年,这个业力就是烦恼,烦恼是恶的。恶不是单指做了大错特错的事情叫做恶,烦恼即是恶,所以有时我们觉得这个人很好的人,没做过坏事,但是怎么会碰到业障现前,问题是恶不是到那么严重才叫恶,我们的烦恼本身就是恶,不要看烦恼很小,其实到了重大恶极那么大的事情,还是从着小小的烦恼生起的,所以佛法有非常重视在烦恼里头,“贪嗔痴”不善之根本。对治愚痴就是用因缘法,缘起法对治愚痴,缘起法是智慧、光明,“痴”本身有如醉如迷的特质,

“善业恶业”的生起和消失,阿罗汉和菩萨有不同对治方法

对真实事物的无所知,无名无知、糊里糊涂、颠颠倒倒、不知善恶、不知因果、不知业报、不知凡圣、不知事理都是“痴”。“嗔”很重“贪”很深,用慈悲心去对治我们的嗔恨心,嗔恨心重的人一般来说贪心就没那么重,因为贪心本身有爱的特质,“嗔”是恨的特征,恨和爱很难同时存在,为什么要爱,就是因为贪而忘了嗔恨心,当嗔恨心存在的时候,就不可能有贪爱,因为这个时候正在气头上,就贪爱不了他。本文内容是从“成佛之道”搜集整理而来,请不要断章取义,本人专业;宝宝结缘取名,店铺及其他取名,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