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補貼企業撤離中國,你腫麼看?

今早我看到一個大新聞:

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均表示將協助其在華企業撤離中國。

先來看日本。

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於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抗疫經濟救助計劃,但其中有一個“改革供應鏈”的項目,卻專門列出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資金,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生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

在2435億日元當中,有2200億日元將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產線遷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將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工廠轉移至其他國家……

一位參與制訂該計劃的日本高級官員對記者表示:

“供應鏈多元化非常重要,……,除了遷回日本本土,廠商今後很可能要將在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一部分去亞洲、非洲等多個地區。”

根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進駐中國的日資企業增至2005年的2.2倍,達到7.6萬家,其中有很多企業都在中國開設工廠,比如眾多的知名的日本車企和日本半導體企業。近兩年隨著中國內地製造業綜合成本的提升,一些日資企業也開始撤離中國。

美國日本補貼企業撤離中國,你腫麼看?

但是,以前這些日資工廠的撤出,都是市場因素導致的企業自主決策行為,像日本政府這樣,公開出資鼓勵本國企業撤出中國的行為實屬幾十年來的第一次。

當我們以為,日本政府鼓勵企業遷出中國已經是“活久見”的時候,美國白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洛德也突然發聲:

“對於美國企業從中國遷回美國的所有支出,美國政府給與100%的報銷。”

美國日本補貼企業撤離中國,你腫麼看?

兩天之內,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經濟體,都在鼓勵自己的企業遷出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什麼節奏?

毫無疑問,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的行為,意味著1990年代以來極速擴張的全球化進程的急剎車,也意味著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不再認可中國是他們休慼與共的重要合作伙伴,也不再相信中國發展到最後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這可能是比2015年美歐日共同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和2018年毛衣戰更不友好的行為……

現代社會,任何商品都處於供應鏈之中,需要原材料和供應商,不論是從降成本還是增盈利的角度,供應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龐大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使得生產商較為容易地以較低時間或資金成本獲取所需生成原料,而任何企業外遷他國或回遷本國的行為,都不可避免地面臨重新調整供應鏈的難題。

從經濟安全角度考慮,這也說明中國產業鏈的擴張和完善,已經到了讓美國、日本都寢食難安的地步——如果說,以前他們還覺得中國的產業鏈讓他們有擔心但並無大礙,但這一次的新冠疫情爆發,中國迅速組織起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相應的醫療防護產品的工業生產並供給全球,卻一下子讓他們一激靈的清醒過來:

如果遇到更大的危機,與西方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中國卡脖子怎麼辦?

在西方看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現實的危險,對歐洲援助和銷售與新冠疫情防治相關的醫療用品上,歐洲媒體已經在指責,中國在利用疫情施加自己的影響力。

從產業鏈分佈的廣度方面來看,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箇中類和525個小類,從而形成了一個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到可以滿足民生、軍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中國產業界藉此贏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成為中國經濟全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

美國日本補貼企業撤離中國,你腫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