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摘10)

第十章 攻擊傷害他人

攻擊:為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言語行為

敵意性攻擊:又憤怒引起,以傷害為目的

工具性攻擊:只是把傷害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大多數戰爭都是工具性攻擊

攻擊性的能量來自本能,是非習得和普遍的

未受過虐待的殺人犯的前額葉激活水平比正常人低14%,反社會者前額葉則比正常人小15%,而前額葉被認為是對與攻擊行為有關的腦區進行緊急抑制的,其他對殺人犯和死因的研究也證實,腦區異常可能導致異常的攻擊行為

遺傳因素影響神經系統對暴力的敏感性

攻擊行為是由一種能夠改變神經遞質平衡的基因和童年時期受虐待經歷共同決定的,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並非單純的只受“不良”基因或“不良”環境的影響,相反,基因會使某些兒童對虐待更敏感,反應更強烈,先天和後天因素是後天影響的

酒精可以降低人們的自我覺知和考慮後果的能力,同時促使人們將酒精和攻擊在心理上建立聯繫,進而增加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酒精還會讓人將模稜兩可的行為(比如擁擠中的碰撞)理解為挑釁,酒精使人們個性弱化,降低我們的抑制能力

男性的睪丸激素能夠增加面部的寬和長的比率,面部相對較寬的男性表現出相對更高的攻擊性

睪丸激素可以促進支配欲和攻擊性的產生,但同時支配或取勝的行為也會提高睪丸激素水平

神經系統、基因、生物化學因素對某些人在面對衝突、挑釁時會不會作出攻擊反應都有重要影響

挫折總會導致某種形式的攻擊,這裡挫折指的是,任何阻礙我們實現目標的事物(敵意性攻擊,而非工具性攻擊)

攻擊的能力並非直接朝挫折源釋放,我們學會剋制直接的報復,特別是當知道別人會對這種行為表示反對或者進行懲罰時,我們會把我們的敵意轉移到安全目標上

當我們把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時,我們的挫折感,就會變得比較複雜,工人的幸福感取決於同一個工作線上的其他人,相比他們獲得的報酬是否公平,提高城市警察的工資水平雖然可以暫時提高他們士氣,卻可能同時降低城市消防員的士氣,這種感覺稱為相對剝奪

充滿敵意的衝動來自內在情緒,這些情緒可以把體內攻擊慾望“釋放”出來,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學習同樣可以引發攻擊,觀察到成年人對玩具娃娃攻擊的兒童,更傾向於表現出相同行為

人們對攻擊學習不僅發生在其親身體驗其後果時;通過觀察別人人們也可以進行同樣學習,像很多社會行為一樣,當看到別人變現攻擊行為並沒有受到懲罰時,我們會習得攻擊

日常生活中,我們受到來自家庭、文化和大眾媒體的攻擊性“榜樣”的影響

攻擊行為是由挫折、疼痛、受辱等令人不快的體驗激發的,這些體驗在情緒上把我們喚醒,但我們是否真的會選擇攻擊性行為,取決於我們對結果的預期,當攻擊看上去比較安全,甚至會帶來好處時,我們在被喚醒之後就很可能會那麼做了

能誘發攻擊事件通常不僅包括挫折,還有一些令人厭惡的體驗:疼痛、令人不適的炎熱、受攻擊、過度擁擠

厭惡事件而非挫折才是敵意性攻擊最基本的誘發因素,雖然挫折確實是一類重要的不愉快事件,比如希望破滅、人身侮辱、軀體疼痛等,都可以激起情緒爆發,甚至沮喪狀態,造成的折磨也會增加敵意性攻擊的可能性

一種軀體喚醒狀態引發怎樣的情緒,取決於人們對這種喚醒的解釋和分類

挫敗、炎熱或者侮辱性的情境都會提高我們的喚醒水平

當攻擊線索“拔掉瓶塞”,胸中怒火噴湧而出時,暴力行為最容易發生。看到武器就是這樣一種線索,尤其是當它被看作一種暴力工具而非消遣時,槍支會啟動敵對性想法和懲罰性判斷,對於一個獵人來說,看到一把獵槍並不會啟動攻擊想法,但是對於獵人以外的人卻又啟動效應

槍支不只是能提供攻擊線索,它還拉大攻擊者和受害者之間的心理距離

色情作品把性攻擊描述為對受害者是愉快的,這增加了人們對強迫性關係的接受程度,接觸色情信息增加了人們對“強暴謬論”的接受度,色情作品也會導致男性對女性的實際攻擊,暴力色情刺激增加了對女性懲罰性行為

反覆觀看以快速、強迫的性行為特徵的色情影片容易導致:性伴侶的吸引力下降;更容易接受通姦和女性對男性的性服從,男性對女性的感知更容易從性的角度出發

對女性施以性脅迫的男性,常常既有不涉及感情的性經歷,又有男性特有的暴力征服傾向

觀看一個攻擊者會引發孩子的攻擊慾望,並交給他們實施攻擊的新辦法

一項對208例判刑罪犯的調查發現,10人中有9人承認他們通過觀看犯罪節目學習到新的犯罪技巧,10人中有四人說他們嘗試在電視中看到的那些犯罪行為

觀看媒體中的暴力無論是即時的還是長期的均會增加攻擊行為和暴力行為的可能性

脫敏作用;一般常識告訴我們情緒性反應會“消失”,在看了上千遍殘忍行為後,我們有同樣的理由相信會反生類似的情緒麻痺

社會腳本;當我們發現在一個新的環境中不知道該如何行為,我們就會依賴社會腳本,所以青少年觀看越多的性內容,他們就越有可能覺得他們的同伴是性活躍的,於是會發展出性開放態度,並經歷過早性交,媒體灌輸了這種社會腳本

對那些看了太多電視的人來說,世界變成了一個可怕的地方,媒體塑造了對現實的直覺,而且對攻擊性詞語更加迅速,媒體啟動了思考,看電視消耗了人們的精力,壓抑了他們的心境

任何一個人在性格形成時期花在看電視時間越長,公共活動參與度越低

——羅伯特丶普特南

暴力遊戲會導致攻擊行為,人們在玩暴力遊戲之後變得更加容易利用同伴,而不是信任或與之合作,他們與情緒有關的腦區表現出更少的激活,既對暴力脫敏

玩暴力電子遊戲產生的效應:誘發攻擊性行為,引發攻擊性思維,喚醒攻擊性情緒,減少對他人的幫助和同理心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周圍的媒體,並保證其接觸健康的媒體

通過社會“傳染”,群體能夠放大攻擊傾向,正如他們極化其他傾向一樣

種族屠殺不是殺人行為的重複,大屠殺是被道德規範所強化的社會現象——一種集體思想(包括圖騰、辯術和意識形態)動員一個群體或一種文化做出異乎尋常舉動

報復從短期看可以減少張力,甚至提供快樂,但從長期看卻能激發更多負性情緒

體罰同樣會產生消極作用,懲罰是一種厭惡的刺激,它為我們盡力防止行為提供了榜樣,而且它是強迫的

為了創造一個溫和的世界,我們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出榜樣並獎勵,敏感性和合作,或許可以通過訓練家長用非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達到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