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莫名焦慮的人,大多沒有牢記這3句話

經常莫名焦慮的人,大多沒有牢記這3句話

文丨薇安Viann


01


國內的疫情逐漸平穩,大家的工作也逐漸走上正軌。


這原本是一個好消息,沒想到身邊一幫人都開心不起來,究其原因,每個人的答案都是兩個字:焦慮。


在我看來,迷茫和焦慮是不同的,迷茫是不知道前進的方向,也不知道該如何努力;而焦慮是對當下的自己不滿,想改變現狀卻能力不及。


這不,學員樂樂就向我傾訴了她的煩惱:作為一個職場媽媽,她想開展副業補貼家用。方法也想到了:錄製視頻漲粉。


這個方法當然是可行的,現在是5G時代,很多人都很喜歡看短視頻和直播,如果堅持做一定會有結果。


但是樂樂很苦惱,因為她覺得自己需要籌備太多東西了,比如需要學專業知識,跟著我學溝通,學演講,還要模仿別人直播的方法準備自己的直播事宜。


她還給自己制定了計劃,每個周要直播3次、錄製小視頻,還要根據各平臺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題材去錄製,簡直頭大。除了這些,她還有本職的工作,還需要兼顧家庭,把2歲的娃照顧好才行。


她對我說:“薇安老師,我太焦慮了,感覺自己腦子裡有一根線繃得太緊,我該怎麼辦?”


其實很多人都有跟她一樣的困惑:

對自己的高期待沒有盡頭,卻對自己的能力不足頗為失望,這是大家焦慮的根源。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對自己有期待和要求是好事。


適度的焦慮,有助於我們推動和完成一件事情,但是如果過於焦慮,就會對我們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想給每個希望變好但是陷在焦慮中的小夥伴分享3句話,它可能不會馬上解決你的問題,但能讓你重振精神,不再揹負沉重的思想包袱。


02

第一句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記得2年前,我還在上海的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做高管,閒暇之餘開始寫公眾號,積累了自己的一批粉絲。合作過的乙方公司有一位很厲害的HR問我,應該怎麼寫公眾號?


她跟我說,感覺自己也可以寫一些文章,分享一些招聘的技巧或者職場成長秘笈,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寫。


我還記得當時的回答是,你就把電腦當成粉絲,把文字當做和粉絲對話,把內心最真摯的建議告訴他們,然後堅持下去,就可以了。


幾個月之後,我的粉絲達到了10萬人,我問她文章寫的怎麼樣了,她告訴我說,寫了兩三篇就寫不下去了。


因為總是對自己寫的內容不滿意,感覺文筆不夠好,素材不夠有吸引力,擔心粉絲不喜歡,也怕同行質疑,就沒有堅持下去。但是又感覺放棄公眾號很可惜,每天都焦慮不已。


3年後的現在,她也沒有做成一個公眾號。


這位HR是一位追求完美的人,她總是想找到一個靈感爆發、精力充沛的時刻寫文章,期待那雙靈動有力的手,能敲擊鍵盤發出最悅耳的聲音。


她一直在等待這個時刻,等到公眾號的紅利期過去,等到自己喪失寫作的動力。


我想說,這個世界上從來都沒有完美的東西,更不可能有一經誕生就完美的東西。


任何文章,哪怕你寫的妙筆生花,從選題到素材再到修辭都很優秀,都免不了被人挑出錯處。


文章也好,視頻也好,商品或者軟件都行,一開始都不會很完美。但我們要做的,是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後根據讀者或者用戶的反饋和建議,一點點修正和改進,為成功積累經驗。


所以無論是什麼,一旦你開始做了,就要放寬心,告訴自己: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要做的就是持續改進,而不是一下子就到達最完美的境界。


你說,最值得回憶的經歷,是那些失敗的痛苦和挫折,還是成功的高光時刻?想必都有,因為這些都是你成長的見證,它們有意義,也有價值。


有些人看待失敗越來越焦慮,是因為他們只盯著自己的缺陷;而有些人看待失敗越來越坦然,是因為他們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無限可能。


03

第二句話:過程精進,結果隨緣


就拿開頭提到的學員樂樂來說,她最苦惱的,還不是準備直播的細節和家庭瑣事的處理,而是結果的未知。


萬事開頭難,很多人怕的不是難,而是熬過開頭的難之後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樂樂想錄製作品漲粉,但是她擔心自己學識、能力和談吐都不夠突出,擔心自己得不到讀者的喜愛,也擔心前期的努力付之東流,這讓她焦慮萬分。


所以她現在覺得自己特別浮躁,做吧,擔心得不償失;不做吧,又覺得互聯網是趨勢,不想放棄。整個人失去了方向感,手頭工作都做不好。


樂樂不是一個人,她代表的是一批人,一批特別想要結果、又特別功利的職場人。


大家太想要一個結果,所以會焦慮未知的可能。我們焦慮的是:萬一達不到結果怎麼辦?萬一做不好怎麼辦?


我們還沒有在過程當中拼盡全力,就已經開始擔心結果。太想快速收穫成功,但結果往往可能會讓你失望。


為了有一個好的結果,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答案只有1點:更好地控制過程。


在這裡跟大家強調一個概念:積極主動。你要做的,是關注你可以控制的影響圈,而不是你無法控制的關注圈。


結果就是關注圈,而過程就是你的影響圈。


我做事情很少去考慮結果,我所考慮的是怎麼把過程儘可能做好。


因為我經歷過的很多事情告訴我,即使我把過程做到完美,即使是我拼盡全力了,結果也未必能如我所願。


如果我沒有努力,如果在過程當中沒有盡力,那得到不好的結果,我就會很懊惱;但是如果過程中我已經盡我所能了,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那我的心也是安的,因為我已經努力了。


所以我想告訴你:過程一定要精進,因為這事你可以控制的;但結果一定要隨緣,因為結果往往不是你能控制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04

第三句話:心態放開來,腳步邁出去


很多人的焦慮是因為壓力太大,而自己無法排解。就拿最近來說,壓力山大的人著實不少:


創業的CEO擔心公司資金鍊斷裂,下一輪融資困難;

上班的職員擔心被裁員,下個月的房貸車貸難還;

在國外留學的學生們面臨著回國還是繼續留在國外的艱難選擇。


不同人生階段和工作崗位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源。壓力無法消除,它會伴隨我們,如影隨形。


作家連嶽曾經說過,讓一個人持續變強的,是壓力。


沒有高考的壓力,學生們不可能一天讀十多小時的書;


沒有生存的壓力,公號博主們不會一週寫幾篇文章;


沒有證明自己的壓力,那些生存無壓力的歐洲貴族子弟,就不會去冒險,去創作、去研究;


在一個無壓力的環境中,學習不可持續。所以,不要害怕壓力,反而應該歡迎壓力。


有競爭力、挑戰和危機,就會有不同的壓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心態調整好,走出去,向書本學習、向他人學習、向錯誤學習。


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的:那些最有創造性的人,是那些終於知道壓力(或害怕)是好信號的人。


我們需要隨時保持開放的心態,聽取多方面的意見,保持客觀中立的想法,去看待事實的真相。只有這樣,我們的思維才能不斷的迭代,只有這樣才能變得越來越正確。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走出去,去看廣闊的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跟著名師學習,少走彎路。


一個死守著自己狹窄領域、狹小空間的人,他看不到外界的世界,只能終生抱著錯誤的GPS,永遠過不上想過的人生。


你今天想不通的道理、看不清的方向、想不明白的事情,全部源於你當下思維和眼界的侷限性,而你今天遇到的挫折、困難和壓力,已經有無數成功人在這條路上取得了成功的經驗。


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學習,張大眼睛去看到這個廣闊的世界,不斷的升級自己的思維,開拓自己的眼界。


久而久之,你再也不會因為眼前的小事和壓力而焦慮不安,反而會邁上更高的臺階,擁抱更大的壓力,那是你實力的證明。


我相信,每一個焦慮的人都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們也發自內心地想成為更優秀的人。


如果你把這三句話記到心裡,並嚴格貫徹執行,我相信,你的焦慮情緒能夠得到很大的緩解。


希望我們都能夠戰勝焦慮,成為自己的王。


- THE END -


文章首發於薇安說。薇安,全球傑出女性平臺Queen時代創始人,知名公眾號“薇安說”創始人,創業公司CEO。前世界500強高管,每年掌管生意數十億,暢銷書《迭代》作者,資深教育專家。


歡迎關注:薇安說,在薇安說後臺回覆“成長”,教你如何在迷茫中崛起,如果你也想獲得快速的成長,少走彎路,這份成長小驚喜一定要來領取!


更多精彩好文:(點擊藍色字即可跳轉原文)


經常莫名焦慮的人,大多沒有牢記這3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