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者》: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还记得那名在辞职报告中说“世界太大,我想去看看”的人曾轰动一时。想必没有人不想去看看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呢?人的一生短暂而有限,阅读就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户。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尽可能去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所以,郝明义说:Read the word = Read the world。因为教科书式的阅读指南《如何阅读一本书》认识了译者郝明义,读完《越读者》更是惊为天人。

这本书是郝明义翻译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的作品,褪去枯燥乏味,更多地分享了他多年来的阅读心得。读完觉得十分美妙,很多观点都令我记忆深刻。对我今后的阅读之路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越读者》: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人们阅读的目的分为三类:获取知识、获得思考、娱乐消遣。这三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在乎于阅读者本人是否有所得。

何为越读者?就是超越界限的读者。知识犹如密林,阅读是通达的方式。信息爆炸的当下,郝明义说:无越界不成阅读。

阅读的饮食分类

回顾我的阅读历程,幼年多是父母帮我们选购书籍,其中童话、寓言还有当时很流行的脑筋急转弯一类的书。进入初中,老师推荐我们读名著、读《读者》、《中文自修》等报刊,还是被牵引地更多。从大学开始就进入了乱读的时代,会更多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行阅读。现在回想起来,大学四年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菊与刀》,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越读者》: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郝明义将阅读比喻为饮食,认为阅读与饮食有相似之处,都要经历被喂食、自行觅食和形成自己特有的饮食品味这三个阶段。具体来说又可以将阅读分为四种饮食类型:

- 主食阅读——人生在职业,工作,生活,生理,心理等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

- 美食阅读——高浓度思想的结晶,也就是经典之作。

- 蔬果阅读——帮助查阅的工具书。

- 甜食阅读——用于消遣休闲的阅读,以追求阅读快感为主。

阅读的饮食中,虽有这样四种分类,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饮食一样,阅读也会发生匮乏的情况,比如常年不读书或者饮食不均衡。

经常有人问我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事实上我都答不好。因为我是一个阅读杂食动物,太杂太没有体系了,阅读的营养不够均衡。唯一的方法是各种书都去读一读,并且还要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切勿走马观花或者贪多。

为阅读开出一条路

为何不能贪多?郝明义给出了一个我认为十分恰当的比喻。假如知识是一个密林,如果知识在原地打转或者毫无头绪地乱走,无法去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找不到自己感兴趣、可以深入探索的阅读主题大概是很多人难以真正爱上阅读的最大障碍。郝明义给出了比较硬核的八个步骤:

1.选一个感兴趣的阅读主题,但这个主题不能太大。

2.找到这个主题的入门书,通过交叉使用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三个方法,筛选出1至3本入门书。

3.把1至3本入门书,利用熟读精思的方法仔细阅读。

4.在寻找的过程中向能在这个主题上给你指引的人请教。

5.设定收集涵盖四种阅读类型的四五十种书的时间表。

6.尽可能地从网络上收集这个题目有过的重要整理及讨论资料。

7.把这些书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吸收,整理出心得。

8.在相关主题的书店书架前,浏览一便架子上的书,说出少了哪些应该放进去的书以及为什么。

《越读者》: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看起来相当繁琐对吧?我也深有同感,但收获也是巨大的。以年初的时候关于阅读主题的阅读为例,我先确定了以阅读的主题后,开始在知乎、豆瓣上搜罗相关书籍,还特地讨教了读书达人,要来了一份阅读主题书单。根据这几个途径的交叉筛选之后,列出了入门的书单,其中包括本书和《如何阅读一本书》。然后进行了阅读,还输出了一张书单《 》,不仅整理了阅读的书籍且在此基础上厘清了自己今后的阅读方向与方法。

尽管没有机会站在书架前查看相关主题缺少哪本重要的书,但是当朋友来问我关于阅读需要看哪几本书的时候,我可以如数家珍,并且根据他们更加细化的需求给与指引。能做到这样,我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一条路是虽耗时耗力,但结果令我相当逾越。

郝明义的阅读之道

郝明义的读书方法可以总结为”用功读书”四个字。也就是说,对待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功夫”。甜食类的书只需不求甚解,主食类则要观其大略,美食和蔬果类的书需要熟读精思。

《越读者》:没有越界,不成阅读

具体来说,郝明义认为,读书是一个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此,喜欢在书上做笔记,并形成了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1.直接记书上

2.需要马上用的笔记记在随身携带的PDA上

3.有些话太长了,就记在小笔记本上

4.把第一类中喜欢的笔记以及第二、三类笔记输入电脑

比较有趣的是在书上划上代表不同意义的标记,如:

- 有启发的标上“!”并写下心得体会

- 作者只起了个头,需要读者自己挖掘、展开的,画上“□”

- 觉得看不明白,需要再重读的就打个“?”

- 不同作者的观点就画上“×”

与郝明义不同,我记笔记的方法分为三步:

1.在书上勾画出觉得有共鸣的观点,还会贴上标签帮助我在需要的时候迅速翻到

2.把书上的重点记在笔记本上

3.把内容都输入笔记App中存档

钱理群说:读书是这样的一种精神活动,一书在手就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自由穿梭于古今中外,漫游于人类所创造拥有的一切文化空间,在阅读中重新经历,重新感受书中的生活。

读书是贯穿于人一生的。如何找到自己的阅读之道,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