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建行:金融科技通“云渠”百亿“活水”惠“三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林强报道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在最美的龙江四月天,一款“手机新农具”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播撒着金融惠农“金种子”,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超100亿元的农贷资金正源源不断地通过手机“云端”流向田间地头。

春耕在即,哈尔滨依兰县愚公乡四新村的农户王海峰还在为买种子化肥缺资金而发愁,经同乡介绍,他用建行手机银行办理了“农户信用快贷”,很快解决了农资短缺问题。“没想到动动手指,10万元说贷就贷下来了,建行的高科技贷款实在太方便了!”王海峰乐得合不拢嘴儿。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滞不了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针对疫情期间农户无法按期还款问题,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推出了三项“助农”举措:一是为贷款即将到期的农户延长“宽限期”至28天。宽限期内不计收罚息,不产生违约记录,不记入征信报告;二是对确有还款困难影响持续农业生产的农户提供贷款展期服务;三是开通农户贷款征信异议处理绿色通道。多措并举全力保障农户不受疫情影响获得信贷支持,快速投入到新一轮春耕生产中。4月1日,随着王海峰这笔农贷的成功投放,该行疫情期间涉农贷款投放额攀升到100.61亿元,惠及全省10.63万户农户和275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距离农贷投放窗口期还有一个月时间,这个数字还在以平均每天增长1亿元的速度被不断刷新着。

金融服务需要力度,更需要温度。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拥有不断创新“好平台和好产品”反哺社会的信心底气。100亿元的数据刚刚统计出来,该行党委书记、行长樊庆刚立即动员各行继续加大农贷资金投放力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来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我们有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好的产品,还有很多农民没有享受到我们线上产品的福利和便利。只有确保金融资金‘活水’丰沛充足,‘三农’的发展动力才会更强劲,我们要汇聚更多资源和力量,帮助农民创业致富,助力龙江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战略!”

疏堵通渠—从金融供给侧破题,助力龙江“农业强省”

备春耕前跑贷款“跑细了腿”;审批通过后十几天才能拿到贷款,有时候会耽误了购买农资;贷款审批的数额不足使用,还要借助高额借贷……这是不少农民、合作社都体会过的大“难事儿”。

农村金融领域的痛点情况复杂且存续历史时间较长,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深入全省15个县、67个村屯,走访了近千个农户和84个合作社,现场组织110多场座谈,全面了解农业农村生产经营规律、金融需求、涉农贷款风险状况及成因,准确查找农村金融领域的真实痛点。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困扰龙江“三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融资、信用环境、销售渠道等环节。

查明了“堵点”,就要因症施策,寻求“疏堵”良方。

2018年5月,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立足回归社会本源,践行国有大行情怀担当,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破题,最终确定了“智慧乡村”项目建设的目标:解决农业“补贴乱、监管难”;解决农村“缺信用、服务难”;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

“作为国有大行,就是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主动拥抱金融科技变革,把发展普惠金融事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初心,转化为创造性金融实践、服务社会民生的使命。要用金融这把温柔而有效的手术刀,解决龙江‘三农’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让辛勤劳作在黑土地上的广大农民朋友们,真正享受到金融科技的‘便利’和普惠金融的‘福利’,让美丽的乡村和希望的田野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樊庆刚一语道出了黑龙江建行人的责任担当。

他们将“智慧乡村”项目列为一号工程,紧密联合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财政厅和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组成300多人的研发攻关团队,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历时5个多月研发,全国首个以金融科技+农业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乡村”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及一系列助农惠农产品,赶在贷款投放周期开始之前正式上线运行。

“四省一有”—线上产品精准服务,贷款不用再求人

农业稳,基础稳,农业兴,百业兴。“智慧乡村”项目针对两类客群,建设一个平台,推出5款全流程线上产品。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福利”和金融科技的“便利”。

两类客群,即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

一个平台,即“智慧乡村”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黑龙江省“农业云”),内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管溯源系统和手机App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系统5个线上产品,即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地押云贷、农信云贷,为垦区农户服务的垦区快贷,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农户抵押快贷和农户信用快贷。

在此基础上,黑龙江建行又向上游延伸研发了“农采云贷”产品,为农资经销业户提融资服务,进一步打通涉农产业链融资堵点;向下游拓展推出了“粮易融”产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粮食供应链金融服务;配套开发了“农户消费快贷”产品,为农民日常消费融资增添了新路径;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惠农宝”系列产品,有效降低了粮食价格波动给农户带来的经营风险;全新上线“土地托管贷”,为没办法种地、没时间种地、进城打工的农民增加了土地托管的增收渠道,实现了种产收的最大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

“智慧乡村”平台产品到底好不好用?好在哪里?广大农民朋友最有发言权,他们形象地把贷款体验总结为“四省一有”—省钱、省时、省事、省心、有尊严。

【省钱】齐齐哈尔讷河市龙河镇保安村杨丽丽:“1万元地押云贷用一年,利息才450.25元,建行帮我省了3万多利息,太划算了!”

“去年我贷了105万,今年还完款,我准备扩大种地规模就又申请了145万。我信用好,银行系统自动给我提额了!”前不久,家住齐齐哈尔讷河市龙河镇保安村丽丽家庭农场的杨丽丽,足不出户,在自家炕头上用建行“惠懂你”APP即成功申请了145万元的“地押云贷”。疫情期间,针对新申请贷款的普惠类小微企业,建行还出台了年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政策。杨丽丽自己算了一笔账,如申请1万元贷款,使用一年她仅需支付450.25元利息,与往年相比她又省了3万多的利息。“我们农民种地不容易,辛苦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办建行农贷太划算了!你们是实打实为减轻我们农民负担着想啊!这回我心里总算有底了!”

【省时】双鸭山市集贤县永安乡农民刘立军:“建行的高科技,节省了我们2、3个月的等待时间,而且秒申秒贷,随借随还,真是太方便了”。

双鸭山市集贤县永安乡农民刘立军种了15晌水田和6晌旱田,出力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但最让他感到头疼的是资金的严重不足,过去每年5万元的农业贷款限制了他想要扩大生产的想法。“身份证、结婚证、房产证和土地证……银行贷款时需要准备的证件很多,还需要夫妻双方签字画押审核,一整就是2、3个月还不一定能办下来。正在我发愁的时候,建行的客户经理告诉我手机就能贷款,下款可快了,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下载了建行手机银行APP,没想到当天申请当天就下款了,建行的高科技,节省了我们2、3个月的等待时间,而且秒申秒贷,随借随还,真是太方便了。今年我们打算换一台新的大马力拖拉机,再多承包一些地,年底卖粮多挣些钱,供我儿子考大学!”

【省事】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东沟村农民吕纯章:“无需抵押、凭借良好的信用就能贷款,我听了很受鼓舞!”

“这几年,国家政策扶持农业,我们做农场这块的,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这不去年,我们农场得到了11万的粮食补贴,可是这些年一些收益都买了设备了,资金还是有缺口。我去好几家银行打听了,可是人家一看我这样自己没有符合银行条件抵押物的情况,都不愿意给我贷款。”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东沟村农民吕纯章说起他的贷款经历内心五味陈。今年1月份,牡丹江第二支行了解到他的情况,向他介绍了无需抵押、凭借良好的信用就能贷款的“农户信用快贷”,吕纯章听了很受鼓舞。“工作人员帮助我用手机操作,21万元很快就到账了,以后啊,我再申请贷款,都不用跑银行了,拿着手机坐在炕头上就能获得贷款了。感谢建设银行对我的信任和扶持,我一定用好资金,种好粮食,用丰收的硕果回报建设银行!”

【省心】鹤岗宝泉岭管理局农垦社区28队农户吴树财:“不用相互担保,手机就能办,建行产品真省心!”

“过去我们农民贷款,都得凑齐5、6户人家10多口人相互担保,一户出了问题,其他几户都要跟着遭殃。到银行跑腿不说,我们复印材料都得一大摞,利率得7厘多,加上各种费用,算算都挣不了几个钱,而且放款得20多天,我这心理焦啊!”鹤岗宝泉岭管理局农垦社区28队吴树财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建行专门面向垦区农户设计了一款全流程线上产品,用手机就能办的“垦区快贷”产品,“利息低不说,还啥事都不耽误,大银行就是不一样!”

【有尊严】齐齐哈尔拜泉县蓬勃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树山:“以后咱这贷款再也不用求人了,咱也有面子了!”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齐齐哈尔拜泉县蓬勃家庭农场的张树山每年春耕都需要贷款。“干这行就这点儿真是麻烦。以前我办贷款时手续麻烦不说,贷款还得找个担保人,现在人都小心着呢,谁愿意给你担保啊,人家都怕你还不起,都不给你担!”急于用款的张树山四处求人,嘴皮子都磨破了,亲戚朋友也都找遍了,他再也不好意思向人张口了。“后来,我那发小给我支了一招,说建行贷款快啊,还给我一个工作人员的电话,我一咨询,银行马上就上门服务了,你别说,这手机操作没多长时间,60多万‘农信云贷’就到账了,利率还低。都说助农惠农的,我看建行才是真为我们农民着想,以后咱这贷款啊再也不用求人了,咱也有面子了!”

科技赋能—大数据信用画像,银行“敢贷”农民“乐贷”

银行有“钱”用,农户缺“钱”花,两者相加,正好平衡。但想做好这道简单的方程式,中间过程却要回答好不简单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贷”“怎么贷”“贷得起吗”?

“技高人胆大”。“智慧乡村”项目敢这么大胆地简化放款流程,是因为它在系统内部嵌入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系统和手机App农村金融服务系统,作为土地确权成果转化、农业大数据及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成果,它们充分释放了土地资源、数据信息的金融价值,打破信息“孤岛”。农村土地确权数据、涉农补贴数据、农业供应链条的各方交易数据以及农民自己的征信数据,让每个农民都有了专属于自己的信用“画像”,自动形成用款人信用记录,引导农民增强信用意识,规范信用行为。

过去“贷不贷,关系说了算”,如今“贷不贷,信用说了算”,建行从金融角度整体助推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了农村地区征信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征信难问题。

“智慧乡村”五款全流程线上支农惠农“云”产品犹如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实体经济根部,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农民少跑腿、贷款不求人”。五款产品大幅降低了融资成本,减轻农民负担,并且可以随贷随还,贷款平均占用时间只有9个月左右,实际支付的利率仅为3.9%,进一步拓宽了农民脱贫增收的路子;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真正做到了“贷款不求人”,贷款全流程线上手机操作,把手机打造成农民的“新农具”,是黑龙江优化营商环境“办事不求人”在农业农村的一次生动实践。

“智慧乡村”金融服务平台之所以深受广大农民推崇,离不开全方位的培训赋能和知识“下乡”。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广开“建行大学”开门办学之风,大力推进“金智惠民”培训宣传。“到农村去,到田间地头去,到广大农民朋友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样的倡议,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政府牵头,负责安排推广培训会场、组织涉农人员参加培训,确保参训人员范围达到“广覆盖、重点覆盖”;行校合作,“建行大学”东北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及课程体系快速完善了培训内容,形成学院赋能一线,一线赋能社会的快速传导模式;银校衔接,哈尔滨工业大学培训师讲授土地流转系统应用,为政府工作人员顺利使用该系统提供有效指导,打通金融服务与技术壁垒。

“一天恨不得18个小时捧着手机,问问题的多,说明咱们这个业务受欢迎!”普惠金融部客户经理张书弘的手机忙个不停,各大微信群等待他回应和解答的问题应接不暇。

强大的师资力量形成一县一训、专项推动的推进“风暴”,地毯式覆盖全省13个地市66个县,帮助基层干部、经管站、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掌握政策、熟悉操作流程,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培训76期,参训人员达13000人次。

疫情寒冬不可怕,金融惠农敢弄潮。截至目前,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智慧乡村”平台线上五款明星产品已累计投放贷款145.11亿元,覆盖全省13个市(地)的83个县(市、区)7780个行政村以及97个国有农(林)场,惠及407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14.66万户农户,1.34万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了“裕农通•村村通”全覆盖,联动发行惠农龙卡28万张,促进农民增收减负约4亿元,大幅降低了农村融资成本,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真正把手机打造成农民的“新农具”。

服务三农永无止境,下一步,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将不断完善“智慧乡村”项目功能,练就更好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的“十八般武艺”,为全省更多农户和新型农业主体提供优惠快捷的线上金融服务,为快速启动复工复产、乡村振兴“加速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贡献“建行智慧”和“建行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