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 最常見臨問題,你知道嗎?

關節炎 (osteoarthritis, OA) 是人群裡最多見的風溼病。它帶來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如今,OA 已經成為很多國家身體殘疾、醫療費用高漲的首要因素。

01

骨關節炎是否有家族遺傳性?

骨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繼發性骨關節炎可發生於青壯年,可繼發於關節發育異常、創傷、炎症、慢性反覆的積累性勞損、代謝異常、內分泌異常等。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於中老年,可能與高齡、性別、肥胖、職業性過度使用、遺傳等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如: Heberden結節系單基因常染色體遺傳,全身性骨關節炎與第12對染色體上Ⅱ型前膠原基因(COL2A1)有關。

02

骨關節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骨關節炎多累及負重關節或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晨間,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一般為幾分鐘至十幾分鍾,且僅侷限於受累關節。手部關節腫大變形明顯,可出現Heberden結節和Bouchard結節。由於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或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不平,可導致關節活動障礙,關節活動時出現骨摩擦音(感),多見於膝關節。氣候變化常促使炎症發生或加重,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

03

骨關節炎有哪些關節病變?

①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骨肥大,在關節背側或內側出現結節,質硬似瘤體,稱Heberden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掌指關節較少累及。

②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影響膝關節。患者常訴關節腫、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關節有“咔嗒”音,走路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鬆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

③足骨關節炎以第一蹠趾關節炎最常見,嚴重時出現足趾外翻畸形,影響活動。

④原發性脊柱骨關節炎者多為慢性病程或因外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根據受累脊髓節段不同可出現頸部及腰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⑤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初始見於活動及負重時,病情嚴重時出現持續性疼痛以及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

“骨關節炎” 最常見臨問題,你知道嗎?

04

骨關節炎有哪些變異類型?

①侵蝕性炎症性骨關節:多發於絕經期後婦女,主要侵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有家族性及反覆急性發作的特點。關節可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嚴重時導致關節畸形與強直。X線檢查可見骨贅和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間隙消失。

②瀰漫性特發性骨肥厚:又稱強直性骨肥厚,主要表現為肌腱和肌腱附著點的鈣化和骨化,較易侵犯胸椎和頸椎。X線診斷有三項標準:連續四個椎體前側部位鈣化或骨化;無嚴重的椎間盤病變;椎體邊緣硬化,有時可見脊柱外鈣化,尤其是鷹嘴突及跟骨後緣大骨刺突起。

05

骨關節炎有什麼實驗室檢查異常?

血常規、蛋白電泳、免疫複合物及血清補體等指標一般在正常範圍,類風溼因子陰性。滑膜液檢查色澤、透明度及黏蛋白凝塊試驗正常,白細胞計數在0.2 × 109~2 × 109/L之間,鏡檢無細菌或結晶體,從軟骨碎片的數目可粗略估計軟骨退化程度。伴有滑膜炎的患者可出現 C 反應蛋白(CRP)和血細胞沉降率(ESR)輕度升高。繼發性骨關節炎患者可出現原發病的實驗室檢查異常。

06

骨關節炎有什麼影像學表現?

骨關節炎早期X線檢查可正常,隨著病情進展,X線平片可表現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邊緣唇樣變,骨贅形成,關節周圍骨囊狀改變或伴有關節積液等。CT、MRI可清晰顯關節病變、椎間盤突出。MRI還可發現軟骨破壞、滑膜病變等。近年來,發現超聲檢查在早期膝骨關節炎診斷上比X線靈敏度更高。

“骨關節炎” 最常見臨問題,你知道嗎?

07

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是?

表1. 膝關節骨關節炎診斷標準

注:綜合臨床、實驗室及X線檢查,符合1+2條或1+3+5+6條

或1+4+5+6條,可診斷膝關節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 最常見臨問題,你知道嗎?

表2. 髖關節骨關節炎診斷標準

注:滿足診斷標準1+2+3條或1+3+4條,可診斷髖關節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 最常見臨問題,你知道嗎?

8

(1)控制疼痛;

(2)治療合併症,比如 CPPD、軟組織風溼症。

(3)長遠關節保護。

這裡不討論合併症治療,具體可參考相關主題。

骨關節炎病人的最大困擾是疼痛。控制住疼痛可以顯著概述關節功能。雖然目前已經有了很多辦法控制疼痛,但醫生必須警惕治療的副反,在療效和副反應間取得良好平衡。

一般來說,儘可能局部治療。因為口服藥物可能帶來全身性副反應。比如非甾體消炎藥帶來的心血管、胃腸道副反應。阿片類藥物帶來的成癮風險、神經系統副反應、以及心肺功能問題。

外貼辣椒鹼製劑、非甾體消炎藥是首選措施。因為其療效肯定,副反應是可接受的。但是外貼顯然只適合關節表淺的膝、手關節。深在的髖關節等並不合適。

如果疼痛嚴重、其他治療不能控制住症狀,那就考慮局部注射(比如關節腔內)糖皮質激素。

然而,糖皮質激素注射治療只能維持較短時間,且可能帶來嚴重副反應。因此,應慎重選擇給合適的病人。

由於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衍生物只在症狀短期改善方面略微優於安慰劑組,且無臨床意義。因此,不推薦注射透明質酸衍生物。

如局部治療不理想,排除掉心血管高危、慢性腎病、胃腸出血高危人群后,可以口服非甾體消炎藥治療。但不建議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治療。因為其療效微弱,副反應不可忽視。

“骨關節炎” 最常見臨問題,你知道嗎?

溫馨提示

實際上,從生物力學結構改變著手,不但可以改善症狀,還可以提供長遠關節保護。比如體重的控制,外側脛股關節 OA 伴膝外翻者使用合適的鞋墊、助行器和膝部支具可能有助於為力線不良的患者控制膝關節骨關節炎。

當上述措施不再適合病人,應請外科會診,審慎考慮關節置換等積極干預治療。但作為內科醫生也必須明白,手術的風險並不低。我們不應該甩鍋給外科醫生,而是真正從病人角度出發,為病人選擇最恰當的治療措施。

最後再強調一遍:在治療骨關節炎時,醫生一定要足夠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