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我的育兒日記#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成長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是一個從事早期教育15年的講師和教師內訓師,但我最驕傲的是我很榮幸能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在二娃出生之前,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很幸運地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吸收了很多優秀家長的教育經驗,不過那只是一些借鑑,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依舊是親身體驗的實戰經驗最為重要!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1.幫助他人才能快樂自己

在做媽媽前我學習了很多中西教學理念並實踐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自認為很正確,比如:孩子摔倒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去扶他,而是鼓勵他自己起來並告訴他:“你看你多棒啊,你能自己起來”,所以我也是一直這麼實踐著的,兒子的成長中每一次摔倒,我就在旁邊鼓勵著他自己爬起來,並告訴他:“你可以的,你真的很勇敢~”

16年,我和兒子Eric來到了波蘭,前幾天剛下過很大的雪,出門那天有一塊地方的積雪已經結為冰塊,我沒留意踩上這塊滑滑的冰塊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當時感覺到兩眼發黑,全身痠痛,甚至連內臟都發麻了。

這時一旁的Eric看著我,但他卻並沒有要拉我一把的意思,還大聲地跟我說:“媽媽,你快站起來,你可以的,你很勇敢,我相信你自己可以站起來的!”那一刻,雖然我感受到了兒子傳遞給我的力量,但是我依舊起不了身,實在是摔得太重了,躺了許久我才能緩緩站起身來,我謝過了兒子並拉著他的手慢慢地向公交車走去,坐上公車那一陣,我一直浮現著Eric的回饋,這不就是我對他的教育嗎?反射回來在我自己身上,我才知道這種教育是多麼的好笑

“兒子,你沒有想過要拉媽媽一把嗎?”

“你自己不是會起來的嗎?我每次摔倒你也是這麼鼓勵我的啊!”

“哦,兒子,媽媽錯了,你摔倒的時候也是這麼痛,媽媽應該幫助你站起來,還要關心你摔的痛不痛才對!”

“媽媽,謝謝,我下次也會這樣做的!”

這件事讓我知道光是鼓勵孩子站起來還不夠,更要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適當地去幫助他,並同理他,只有這樣兒子才能真正懂得幫助和共情的意義!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2.自我成長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小時候很喜歡舞臺,也經常有上舞臺的機會,我認為這點是有遺傳的,我的兒子應該也很愛舞臺,但其實不然,兒子幼兒園裡每一個月就會輪到班級的孩子在週一升旗儀式後上臺公眾演出,老師聯繫我讓Eric準備個節目讓他上臺。

我問“Eric你想上臺嗎表演?”

Eric搖搖頭:“我不想上臺”,

看他拒絕我繼續追問:“上舞臺表演還是挺好玩的,把你學到的歌曲給更多人唱一唱不是蠻好嗎?”

Eric依舊是搖搖頭,這一次我不再勉強“好的,那我們這次不上臺,做做觀眾也是很好的,下次我們準備好的時候再上臺可以嗎?”

Eric點點頭,哦,原來兒子不喜歡舞臺,媽媽不應該強迫他,於是我也不再勉強他,因為即使我讓他上了臺,他還是會感受到被迫,我不希望他是我的強壓下完成任務的,但是,沒想到這個狀態持續了很久,幼兒園的三年除了最後畢業典禮的集體上臺,他從來沒有上過舞臺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不過,我並不為此擔心,我想他一定是沒有準備好,等他準備好的那一天他會願意表現的!我經營一家早教機構,每年也會有一次大型演出,原先的主持人都是我或者是老師的個人秀,但這次我決定帶著Eric試試,我告訴他:“兒子,我們來試試就好,說錯也沒有關係,媽媽會給你救場,你大膽嘗試一次”,果真這一次Eric不僅非常的積極配合還在主持過程中表現地異常出色!我想我對他信任的感覺傳遞給他了,我的狀態也在影響到他了,事後他告訴我“媽媽,我在臺上一點也不緊張,因為我準備好了,有你在我旁邊提醒我,我就知道我可以的!”

“對啊,兒子,媽媽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果然你就是最棒的!”有了這次成功的體驗,他對舞臺有了一絲經驗,也得到了一些自信,但是如果不是每次都和我上臺演出,他還是會害怕出錯而拒絕舞臺!當然,我知道我不能強迫孩子去做他沒把握的事情,而是要去影響他。

只是我還是有些不甘心,從我自身來講:我的人生軌跡發生改變就是因為站上舞臺的表現而來的,我認為舞臺的力量非常大,站在舞臺上給大家帶來的分享才能最快地鏈接人群,所以我在之後的分享會或是演講的學習中都會帶著兒子旁聽,我會分享給兒子媽媽的下一個目標是搶舞臺,是參加演講比賽,是拿一個演講冠軍,兒子點點頭,總是鼓勵我說:“媽媽,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在兒子的確認和鼓勵下我努力地一個個完成了目標,拿到了結果,但是我沒想到我不勉強兒子自己去爭取的這些經歷卻讓兒子悄悄地改變了:

一次,人壽的朋友包場了一出電影,送了我兩張票,我因為有課沒有親自帶孩子去看電影,而是有老公代勞了,老公回家告訴我說:今天Eric在主持人開場的時候不僅積極地參與互動還主動上臺搶了主持人的話筒進行了一番演說,老公說他都沒想到兒子這麼積極主動,他覺得很神奇,兒子的表現也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聽完這個故事,我感受到了:

父母堅持自我成長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狀態就是孩子的狀態,

不管孩子是不是馬上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樣子,

但至少他得到了了我們身上的力量!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3.二胎的愛是父母的傳遞

二娃意外的到來是兒子剛好要入小學的時間,懷孕期間,我決定每天花一小時時間陪伴他閱讀認字,通過一年時間的陪伴養成了兒子非常良好的閱讀習慣,兒子每天有書相伴也感覺非常地幸福,不再是每天纏著我,開始慢慢地有了他自己的小世界。

看著我的肚子每日隆起,兒子也會很疑惑地問我:“媽媽,這個弟弟或者妹妹的到來會給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我告訴他:“世界上和你最親的人不是爸爸媽媽不是爺爺奶奶而是我肚子裡的你的手足,因為他和你是世界上唯一留著相同血液的人,爸爸媽媽再愛你也無法陪伴你走完一生,當有一天爸爸媽媽離開的時候,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和你作伴的親人,他能和你一起分擔痛苦,和你一起分享快樂,你們是真正的至親至愛!”

兒子似乎懂了,他對這個小生命也充滿了期待。除了對話,我們每日還是會堅持一小時的閱讀,通過閱讀,我會和兒子事先預告孩子的成長是有哪些階段,比如2歲左右的小孩子會喜歡搶東西,尤其特別喜歡搶哥哥的東西,即使兩個人都同時擁有一樣的玩具,小孩子依然會去搶,因為她通過這種方式得到哥哥的關注,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他的發展中正在經歷著自我的成長,搶是每個2歲左右孩子的成長曆程

“那這個時候哥哥你會怎麼做?”我問兒子

兒子思考了一陣告訴我,他決定“把玩具都讓給妹妹”

我笑著說:“孩子,你也不需要都讓著她,如果你不想讓的時候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幫你一起想辦法,會帶妹妹去尋找其他的玩具,轉移注意力等等”

諸如此類的對話一直延續到孩子出生,兒子很坦然地接受著妹妹的到來,如今,妹妹已經兩歲了,他們也正經歷著先前對話中的種種,但是兒子卻沒有太過痛苦焦慮,而是和媽媽爸爸一起陪著妹妹長大,去回顧他小時候的成長階段!


最好的教育原來就是父母生活的樣子


我有幸福的家庭,但是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經營的,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都可以成為教育的素材,家長要善於觀察,總結,交流,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實踐生活的教育細節,只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和孩子一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