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商科留學申請怎麼規劃

隨著步入2020年春,對於21季入學的留學申請者來說,我們又到了競爭力提升的關鍵時期,如何合理的做好這段時間的規劃,對於多數學生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當然,由於每個學生的背景狀態以及申請目標都不同,對於具體的時間規劃以及競爭力提升準備與執行,也應是因人而異的,這裡我們主要按照常規的情況,跟大家分享一下,競爭力提升要點以及具體時間規劃執行建議。

2021年商科留學申請怎麼規劃

西方語言學中曾提到:To be understood as well as acknowledged, you have to 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 first. 也就是說,想要獲得對方的理解和認可,我們必須先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那麼對於決定留學的學生,必須儘快確定自己的目標,主要包括目標專業和院校範圍,這樣也為競爭力提升以及申請時間規劃定好了方向。

競爭力提升之硬件要點解析:

1) GPA

GPA是衡量申請者學習能力的直觀標準和考察申請者專業背景的主要途徑。從申請的角度上來說,GPA當然是越高越好。大部分學校對申請者的GPA的最低要求通常為3.0,基本上3.5+就會比較有競爭力(尤其針對排名靠前的學校)。有些院校或項目還會看重你的專業課成績以及GPA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你就要讓學校看到你的成績是不斷進步的。

2)語言類考試(TOEFL & IELTS)

語言考試的成績體現了申請者的英語水平,也是申請時的重要指標,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如果託福的分數不高,學校會覺得申請者會在聽課或者是和教授的溝通上面存在一定的困難,也往往以這個理由拒絕軟實力背景都很優秀的學生。雖然很多學校給出的最低語言成績要求不是很高,但被錄取的學生平均成績都很高,好的成績也能讓你從成千上萬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而且,每年的國際學生的語言成績都在提升,分數都很高。

3)入學類考試(GRE& GMAT)

入學類考試的成績已經與GPA一樣成為英國高校或高端院校商學院最看重的申請者硬件條件之一。它不僅僅展示語言或學習等基本能力,而且可以體現申請者的思維邏輯,數理分析,綜合推理,寫作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可以是申請硬件條件中最突出的一個。近年來,我自己申請經歷中常常遇到一種現象,很多學生會問,老師我看學校對GRE/GMAT等沒有最低要求,是不是這個不太重要,也不需要考太高? 首先,我需要說明的一點,不設置最低要求,但不代表要求不高,可以看看每個項目往屆學生的平均考試成績,也許就能判斷這個項目的實際要求;不設最低要求,也更不是說錄取委員會不重視,入學考試永遠都是他們所關注的基本核心點。

4)畢業院校

一般情況下,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北大、清華、華東五校等名校的申請者往往是佔有一定的優勢,尤其是在競爭極其激烈的時候,當申請者的綜合實力在伯仲之間的情況下,這些優勢相對就更大一些。

英國申請看重中國申請者本科畢業院校是否為重點院校,不少院校對非211學生設置更高的門檻甚至根本不錄,也越來越多的院校設有自己的中國院校清單,若非申請者來自其名單類院校,則不予考慮。

競爭力提升之軟件要點解析:

1)工作(實習)經歷

中國人經常會說,隔行如隔山。外國人的理解也是如此近似。尤其是master項目,中外認識存在差異,在外國碩士項目是以清晰的職業目標為導向的。只有具備量化的明確目標,才有可能通過進修取得職業成就。實習工作的意義也在於此。每一次經歷,都是對行業的認知體會過程,每一次感悟都有利於擺正自己的職業方向。所以說,即使是微小的實習,只要你深入思考它,也會在未來工作中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專業相關的工作實習更加至關重要的原因。另外還有一點,學校會用實習工作經歷評估學生以後成為Elite的可能性,工作中遇到的專業問題,道德困境,溝通困惑,關係處理,都會透露你是否有成為精英人士的potential。而培養成功人才大概是每所商學院的objective了。

2)課外活動/參加比賽

每個program都各具特色,被錄的學生在個性特點上也應該是完美契合的,而課外活動或比賽就是透露學生特點信息的重要途徑。是否積極熱衷於各種活動,這些活動的特點性質是什麼,在活動中是否扮演團隊領導身份,是否重視與他人的溝通合作,所說所想被他人認可了嗎。這些問題都是學校想要了解的特點信息:是積極主動善於社交,還是頭腦冷靜善於思考;在團隊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興趣愛好是什麼,能否長期執著;有領導影響力和潛質嗎;能夠面對挑戰嗎;是否熱愛團隊活動,並有效融合被人認可。學校有自己的看法

3)交換經歷

除了考核申請者的學習能力之外,同時非常看重他們的交際及與人相處的技能。其中一個考核的重要方面就是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的經歷,例如,去國外或是與原來文化環境相差較大的地方學習或居住一段時間。大部分申請者,尤其是應屆生,都很少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有機會爭取到這樣的機會,能夠在國內在讀期間去到歐美國家,或是香港澳門的大學交換一年半載,對申請將有很大幫助,因為這段經歷除了是簡歷上比較出彩的一筆外,在文書的寫作上可供挖掘的素材將豐富很多。

4)社團/社區/志願者/公益活動

這個就是要社會回饋和人文關懷了。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Alumni Network, 這些也是學校獎學金以及贊助的重要來源。所以學校肯定偏愛有回饋精神的學生,為將來打基礎。但是,這個精神是裝不出來的,至少你如果不接觸理解是難以有觸動人的表現,所有申請者都會說我做過什麼什麼,我熱愛公益云云,但是,如果在文書或essay中涉及到哪怕一點觸動人心的細節,那麼你的這種精神絕對是出眾獨特的。

5)閱讀積累

We are what we read.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接觸百家之言,文化衝擊,才可能做到不被其他人的主觀想法所牽制奴役,才有可能在此之上有所創新發揮作用。也許有人會說,閱讀的成果並不直觀,但其實它確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PS,Essays,Interview,套磁,writing sample,沒有一樣不會受到reading range的影響。害怕寫作?那是因為讀的太少。而思想是最能打動人的。

商科申請者時間規劃的具體執行建議:

3月,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學生目前都在家裡上學校的網課,在這種情況下,自律和效率就成為了這段時間大家最大的核心武器。這個月大家的任務就是開始全面投入到日常學習和規劃中,不能因為在家學習就放鬆,務必抓住這最後一個提升GPA的學期。尤其是基礎較弱及自律性不強的學生,線上輔導班在學習方法指導和效率提升上都有很大幫助。其次,考慮到疫情影響了近兩個月的國內考位,這段時間,大家應儘快先報上目前可報的、最早的、適合自己時間的考位。如果之後有前面的考位放出,可以轉考。此外。大家也要合理安排實習的事情,很多名企已經開始招聘了。

4月,這段時間可以開始準備文書中簡歷和推薦信這兩樣了。簡歷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往往需要不斷地補充和修改才能定稿,所以可以開始準備了。推薦信製作地第一步就是推薦人地篩選,這是需要學生提前和推薦人溝通才能定下的,4月這段時間,無論是之前課程的老師,還是這學期新課的老師,都應該彼此有了一定了解,大家心裡能夠有目標人選了,儘早和老師聯繫,能夠保證後面推薦信的寫作順利。

5月,現在是看成果的時間了,實習方面,如果這段時間還沒有收到自己申請的實習的offer, 那麼是時間開始從其它渠道尋找實習了。一方面看看家人朋友是否有實習資源,能安排暑期實習,另一方面可以考慮付費實習項目,雖然這樣的實習看起來略為“功利”,但對於申請來說確實是有效且可行的。同時申請文書要有個初稿了。

6月,期末考試是這段時間的主題,再次強調,這是最後一個提升GPA的機會,大家一定要盡全力抓住,奮力一搏。其次,這個月要計劃好暑期的安排,原則上講是要實習+成績兩手抓的,但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所偏重。此外,建議在放暑假之前和學術推薦人確認好,以免暑期找不到老師。然後儘快配合諮詢師開始推薦信寫作工作。

7月-8月,這個暑期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兩塊:確認文書材料和準備申請,以及大家的項目,競賽和實習的整理。

9月,大四開學季及申請季同時來臨,意味著進入了最繁忙的階段。開學之初,大家就應該第一時間把申請所需的成績單等學術證明文件開出來。爭取再報一場10月-12月底之間的雅思考試。

10月及以後,基本就是屬於等結果,和準備雅思的階段。

留學的所有申請工作以及結果都是基於競爭力提升以及相關規劃的執行情況,而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可以看出,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個月都有其非常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因此,我們強烈建議大家儘早投入到申請準備中,避免因準備的不充分而給後期申請及結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