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千年前白居易賞雪的心情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千年前白居易賞雪的心情


“心,跳亂了節奏,夢也不自由;愛,是個絕對承諾,不說;撐到一千年以後,放任無奈,淹沒塵埃;我的淚光,承載不了,所有一切你要的愛!”

2006年1月28日,林俊杰首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舞臺,憑藉獻唱的一曲《一千年以後》,贏得了全國票選“最受歡迎歌唱節目”冠軍。他獨特的嗓音聲線和情感淹沒了歌迷的內心。

這首歌收藏在林俊杰專輯《編號89757》裡,而這部專輯《編號89757》的製作概念緣於《星際大戰》系列電影,電影裡對未來世界的描寫,激發了林俊杰的創作靈感,於是他著手用音樂製作了一部氣勢磅礴的科幻電影,希望通過充滿科技感和夢幻色彩的音樂,帶給歌迷前所未有的體驗。

一位歌手用歌曲來傳遞千年的情愫,而詩人則會用詩歌傳遞千年的情感。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千年前白居易賞雪的心情


千年前的大唐帝國,到了中唐時期已邁入中年。中唐時期的詩歌數量、流派最多,嚴峻、冷酷的現實使詩歌的主流轉向現實主義,以白居易為代表的新樂府運動貫穿整個中唐。

一如時代的“季節”轉入現實的“冬季”,寒風中大雪來襲,茫茫四野。而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則借詠雪、賞雪的詩歌表達時代的情境,串聯千年不變的人生情懷,生活哲學。

“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雪夜喜李郎中見訪》)

“有雪先相訪,無花不作期。鬥醲幹釀酒,誇妙細吟詩。”(《偶作寄朗之》)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壚。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問劉十九》)

雪是大自然眾多的景物中得天獨厚的一景,唯美獨特,綿綿深情,寓意久遠。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千年前白居易賞雪的心情


在卷帙浩繁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有一首《夜雪》,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更能傳遞千年的情結。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夜臥枕被如冰,不由讓我很驚訝,又看見窗戶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時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為不時地能聽到雪把竹枝壓折的聲音。

全詩佈局井然,層層推進,從觸覺、視覺、聽覺三個層次敘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結尾句以有聲襯托無聲,使全詩的畫面靜中有動、雋永清新,真切地呈現出一個萬籟俱寂、銀裝素裹的清寧世界,詩人徹夜無眠的孤寂也表露無遺。

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體現白居易詩歌一貫的風格。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千年前白居易賞雪的心情


此時的詩人白居易已經45歲了,當時因論宰相武元衡遇刺事被貶江州。而曾經在任左拾遺(左拾遺是一個古代官職,主要作用是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政策決策失誤,是針對皇帝的言行舉止的規諫的言官,隸屬諫諍機構。)時,白居易認為自己受到喜好文學的皇帝賞識提拔,故希望以盡言官之職責報答知遇之恩,因此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唐憲宗李純,唐代第十二位皇帝。)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秉性和文膽的白居易,未曾想到人心最難懂,世事最叵測,一心向國卻備受遣貶,被貶江州後白居易的詩歌更傾向於內修,把詩比作果樹,提出“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的觀點,他認為“情”是詩歌的根本條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與元九書》),而情感的產生又是有感於事而繫於對現實的剖析。

這首《夜雪》的對景抒懷,即是如此,這首對雪抒情的詩歌,更能傳遞千年的故事。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千年前白居易賞雪的心情

部分資料、配圖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019.12.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