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招聘考試面試熱點:懂得感恩是做人的本分

【背景】

知恩圖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韓信少時家貧,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也就是“漂母”,見他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一連好幾天。多年後,功成名就的韓信沒有忘記漂母的恩情,派人四處尋找,以千金相贈。報恩的故事很多,我們熟悉的恩情也有很多種,除了劉恩峰承受的養育之恩,還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襄助之恩等等。甚至夫妻之間,我們也冠之以恩 “一日夫妻百日恩”。按照中國人的心理,受了人家的幫助,如果不能報答,就會寢食難安,甚至能達到“大恩未報,刻刻於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的地步。報恩是做人的本分,哪怕只受人滴水之恩,也當思以湧泉相報,所以我們說恩重如山,投我以木桃,要報之以瓊瑤。古人說,承恩容易報恩難。因此,報恩當求及時。比如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歐陽修就說了:“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意思是,安葬父母的儀式再繁厚,祭祀的供品再豐厚,也不如趁其在生之時,儘自己哪怕是微薄的奉養義務。報恩貴在行動。曾經入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徐本禹,當年放棄了讀公費研究生的機會,來到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的貴州省大方縣的山村小學,當了一名義務支教老師,一干多年。“我要延續老師你支教的願望。”徐本禹曾經教過的一名學童,大學畢業後也堅持要回到大山支教,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這就超越了個人恩情,融入了報國情懷。環環相扣、生生不息的承恩、報恩的交融昇華,匯聚成了社會進步、文明發展的豐厚土壤,讓社會運行更加順暢、更加和諧。身在其中,不勝感恩。

【以上源自人民日報】

【模擬試題】

請根據“感恩是做人的本分”,結合社會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題目解析】

根據題目的提問方式,考生在以往的備考中應該能夠明確上述題目屬於綜合分析題目中的名言警句題目,對於名言警句題目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些話並不只是讓我們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而是針對於這樣有道理的話,它一定是想讓我們從中找到蘊含的道理,並且加以論證,結合自身來談談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啟示。所以,我們名言警句的題目可以按照解釋名言警句解釋道理-圍繞道理談重要性(舉例、道理論證)-結合社會實際談踐行來進行作答。以此有邏輯並清晰的向考官進行闡述,增強好官的好感度。

1.解釋名言,揭示道理:這句話告訴我們,感恩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的,想告訴我們感恩對於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2.圍繞道理談重要性:

(1)道理論證:1)個人:如果一個人擁有感恩之心,他會知恩圖報,能夠處處為他人考慮,得到更多人的尊重;2)家庭:家庭當中的家庭成員擁有感恩之心,會形成示範作用,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減少家庭矛盾,促進家庭和諧;3)社會:整個社會的人都是擁有感恩之心的人,能夠給社會傳遞正能量,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發展。

(2)舉例論證:1)年少貧困的韓信,經常吃不飽飯,以為漂母見他可憐,多天將自己的飯給他吃。韓信感恩在心,功成名就後依然沒有忘記漂母的恩情,派人四處尋找,以千金相贈。2)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徐本禹,放棄研究生機會,來到條件十分惡劣的的貴州省大方縣的山村小學做義務支教老師,為大方縣的教育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後來他曾經教過的學生,大學畢業後也堅持要回到大山支教,堅持將老師的願望延續下去,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彙報老師的教育之恩。3)反觀社會現實,很多的人沒有感恩之心,自私自利,只為自己考慮,絲毫不為他人著想。反映擁有感恩之心的難能可貴

3.結合實際談踐行:(1)政府可以聯合媒體,將感恩的事例通過節目等方式加強宣傳,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烘托引導大家樹立感恩意識,擁有感恩之心。(2)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我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要學會記住幫助過我的人對我的種種幫助,要用實際行動來予以回報。

更多銀行相關信息查看 陝西銀行招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