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人生比地狱还地狱。—— 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是日本文坛的“鬼才”、“短篇小说之神”芥川龙之介百年不朽的代表作。日本文坛重要奖项之一芥川奖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擅长描写人物性格与玄妙的心理转折,笔锋犀利简洁,常一针见血借作品暗讽社会丑恶现象。

好友菊池宽曾叹:“像他那样高深的教养,优秀的趣味,以及兼备和汉洋学问的作家,今后恐怕绝无仅有。”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罗生门》讲在黄昏尸体遍野的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避雨,他茫然不知明日生计,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老妇人,走投无路的仆人邪恶大发,决心弃善从恶,扒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小说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者揭露《罗生门》的丑恶意象,展现一幅人性阴暗的浮世绘。无形中放大了善恶、美丑,在极端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保持对善的坚定,对人性的信仰。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1

创作背景:罗生门的灵感来源

①借用历史题材

芥川的代表作《罗生门》取材于日本古典文学人间喜剧《今昔物语集》,这本说话集收录了平安时代末期发生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一千多个故事,其中不乏妖魔鬼怪的故事。

《罗生门》在结构与人物的设定上均受到原作《今昔物语集》的影响。用古代的神话传说,给出一个近代生活合理化的解释。增加人物、场景的设定在更大程度上展现极端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利己主义思想与表现,将乱世中人性的扭曲,为生存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表现出来。

②动荡的时代延伸

芥川龙之介是送奶工人的儿子,母亲32岁时生下他,芥川生后七个月,母亲福子发疯其后终生为狂人。龙之介被送到外婆芥川家,认母亲的兄长为养父。

受家庭教养影响,芥川龙之介广泛且大量涉猎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经典,为后期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并常以此做为创作灵感。

芥川龙之介生活在日俄战争后,资本垄断,中小资本被压制,小生产者没落,衍生一批知识分子,芥川龙之介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反对军阀专制反对战争,语言自由渐渐开放后,通过文学形式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想法,并开始创作之路。

同时结识了夏目漱石,参与了日本文学史上新思潮,学贯中西,《罗生门》的言语上就是借用了西方的丑恶形象,来渲染故事人物的形象,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个人生活经历是创作催化剂

创作《罗生门》的同年,芥川龙之介与才女吉田弥生相恋,遭到了养父的极力阻挠,在家庭的压力下,他的初恋以失败告终。情感的挫折,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芥川一方面感到家人在所谓好意掩盖下的自私,另一方面他在这个过程中也意识到自己的自私。悲观厌世的情绪之下创作《罗生门》。

④作品名字的定义

罗生门的原意是位于日本的一扇城门,叫罗城门。战争时代很多尸体抛于此,再加上长年失修红漆斑驳破旧,每到天黑,罗生门不禁让人惊悚。

在日本语中,“城”与“生”同音,罗城门的意象刚好和文章意象相符合。因此被定义为人间与地狱之间的门,语意呈现生死善恶不明对错镜像与故事刚好相称,故取为罗生门。

故事背景虽然是过去的传说,但失恋的打击,动荡不安的社会和个人背景下,作为养子的芥川始终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变得敏感阴郁。他自己是意识到了养父母的自私却又无力反抗,在《罗生门》中通过揭露他人的利己主义来获得心理的某种平衡,将自己从感受到他人与自身利己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极端自私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利益的想法进行谴责。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2

意象表达:黄昏雨夜的意象,是不可缺失的点睛之笔

《罗生门》看下来是一部鬼气比较重的故事。

芥川的小说中黄昏、雨的表象是芥川文学的重要特征,源于芥川自身的经历和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主流,创造出悲哀美的世界。以这些意象将文中的气氛渲染使有限的形象画面内传达出意味深长的情感,是故事的前兆,也暗示故事的发展。

①黄昏意象里是希望的破灭

黄昏的载体是太阳,日出代表着希望,黄昏是太阳的另一面代表着希望的破灭。

故事以“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在等待雨的过去。”为开头,黄昏意象包含着悲伤的生命意识自然流露了出来。

暮色压低的天空下,罗生门大路不见行人,连平时啄食死人肉的乌鸦也踪影全无。被多年的雇主打发出门的仆人,在等待雨停的思绪中设法筹措明日的生计,在漫无边际阴森森的罗生门下向读者提供故事展开的信息,引发读者的联想。

暮色中为了生存的老太婆在死人堆里拔死人头发卖钱,仆人在善恶转变之间求生存将头发老人的衣服抢走,故事以黑洞洞的夜色结尾。

黄昏后的孤寂阴郁隐喻了社会混乱下的人性自私黑暗的一面,也留给读者想象空间,仆人暂时的生存下来之后,接下来又会面对怎么样剥削或者遭遇,罗生门下黄昏后,弱肉强食的利益之争,是社会发出的呐喊也是作者内心对生活的彷徨。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②雨的意象是生存下的善恶交错

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渲染凄惨场面、增加悲凉气氛的“雨”的意象,一方面芥川巧妙地用在《罗生门》中把人们的心情拉向忧郁。

“大雨夹杂着哗哗的雨声从远方倾泻而来,将罗生门团团裹住。暮色逐渐拉低了天空的高度。举头望去, 门楼角上那向上倾斜的栋瓦,将压下来的昏暗云层死死顶住。”

另一方面仆人被辞退后,看似在避雨,其实是作者给主人公接下来躲雨过夜遇老妇埋下了伏笔。

除此之外,文本之下作者还潜藏另一寓意,雨看似阻碍了仆人出行,实际上他并没有什么事可做。雨中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应付明天的日子”,在“饿死”和“当强盗”的抉择中,他内心的善念依然尚存。为接下来善念一步步丢失,变成欺压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关于仆人避雨场景的设定,很自然地为仆人因生存而灵魂碰撞内心充满矛盾提供了思考和盘算的时间。巧妙链接了故事的发展。

小说以黄昏 ,仆人在罗生门下避雨开头,以罗生门外面,黑漆漆的夜幕,仆人去向无人知晓来结尾。荒芜的罗生门,傍晚到半夜的雨夜,地位卑贱的仆人把小说的画面感营造的起来,成为故事发展的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笔。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3

叙事风格:矛盾冲突贯穿故事始末,锻造作品百年不朽的之名

高尔基曾说,情节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成长的历史。”《罗生门》没有绝妙冲突情节为基础,很难成为百年不朽的名作。

读《罗生门》时看到黑夜里老妇人拔取死尸头发,心脑间让人后怕,作者精心设定的情节的人物矛盾冲突就从这里开始。

罗生门楼间上仆人看到老妇人拔取死人头发那触目惊心的一幕后,善从心起,与老妇人产生了观念上冲突,仆人忘记了自己刚才曾想去当强盗,良心和正义感的驱动使他冲向老妪将为真理而战。

老妇人拔死人头发是为明天的生计,而且女尸生前卖假鱼听起来天经地义。仆人苦于寻找生存之路,老妇人的解释让他有了效仿的理由。听了老妪的所谓“行恶合理”论后,仆人心理发生变化,把老妪的理论发展到为已所利用,成为他为自己的生存而行恶的合法理由,剥下老妪的衣服扬长而去。

此时情节矛盾的冲突将故事推向高潮。

作者巧妙地利用这个情节使老妪和下人在双方各自面临的生存危机面前展开了“行恶”与“伦理”的矛盾冲突与你死我活的殊死争斗,把人们灵魂深处极度自私的顽固与悲哀透过行为自然流露出来。

仆人当初为活命不得不去当强盗所缺乏的最后一点勇气终于激发出来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勇气与当初为维护正义冲向老妪的勇气完全背道而驰,成了作恶的勇气。

故事读着有些惊悚,仆人,老妇人、女尸在矛盾冲突尽在情理之中,合乎生活的发展逻辑。

京城衰败、衣食不保、人心堕落的混乱、阴惨、荒芜的生存环境压抑了人扭曲了人性,将普通群众置入悲惨境地。罗生门上老妇女拔取死人头发的情节设定为生动展现仆人思想性格的复杂性及心理变化。逐步深化并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题提供了顶好的环境氛围。

《罗生门》是一部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故事性强,富于戏剧性的佳作。人物创造个性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体现出芥川龙之介高超的小说创作艺术和精湛的技巧。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04

主题思想:批判利己主义,坚持人的信仰

①批判利己主义下的人性:善恶不由天定,改变不了环境,可以改变自己

人总有一己私欲,过度的放纵欲望,会将自我推向深渊。

在小说里,老妇人为了生存拔他人头发,仆人为了生存扒老妇人的衣服。作者诠释了在黑暗的社会下自私阴暗面。

当仆人手握短刀,逼问老太婆时,站在道德高位上的骄傲感油然而生,他成了老太婆的审判官,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

在经过了由“恶”到“善”再到“大恶”的转变,最终变成了通过伤害他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自私自利之人。而小说中老太婆的诡辩对下人的心理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看似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却更展现了将自身错误归结于外部环境并为自己开脱的诡辩利己主义思维。

在日常生活,我们会经常遇到利己主义者,疫情期间有人昧着良心大发国难财,将废弃口罩回收后再生产;全国封城后几个小时,有人隐瞒旅居史,肆意聚餐。而利己的另一面是舍己,有人在阖家团圆的时刻,义无反顾地逆行前往武汉,夙夜奋战;有人自行组建捐款捐物出资出力。

当我们处在不好的环境下,为了生存去伤害度他人,被私欲操控,成为面目可憎的小人,反之正向而行,内心充满善念,可以脱离困境,成为能者。

②有无信仰决定了是人还是傀儡

芥川龙之介在最初起笔时设定过仆人品德,但仆人在善良和邪恶之间做种还是选择了做强盗。老妇人在拔尸体头发之前,会女尸之前的卖假鱼肉的行为嗤之以鼻,她是有自己信仰的,但她在罗生门毁坏他人尸体换钱,跟女尸的行为不无区别。

社会生存的艰难,用抢夺的方式让自己在此生存下去。仆人,老妇人,女尸都渐渐丢失了信仰成为黑暗社会下傀儡,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盲人没有眼睛,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的无脑之人,最终也没落个好结局。

心中存有信仰的人,他就有精神支柱,有前进的动力;往小了说,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勤劳朴实;往大了说,勇于反抗、斗争,舍己为人见义勇为,他想像一束光,打哪里都能照亮身边人。没有信仰的人,往小的说,好吃懒做,工作敷衍了事,生活混沌乏味;往大了说,冲破道德底线违规损人利己。

《罗生门》:一念成人,一念成傀

最后:

《罗生门》给我们讲述了环环相扣自私互利的人性生存故事。老妇人为生存拔死人头发,仆人从起初憎恶到效仿老妇人的观念,冲破伦理道理,为生存扒其衣服逃跑,而仆人对老妇人的欺压,也会是他人效仿压迫他的理由,如此形成一个一个循环,是讽刺也是哀叹。

就如尼采说的,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每一个人的境遇不同,会导致每一个人不一样的命运。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我们能做的就是成为一个勇敢者,而不是欺凌弱小的“恶人”。

勇者面对苦难时,会迎难而上,因为困难,所以才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