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白天,一群一群的在高高翘起的门楼顶上鸣叫盘旋。尤其当夕阳染红门楼上空的时候,黑黝黝的乌鸦更是如同散落的芝麻,历历可见。

导语——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作家芥川龙之介从小就爱看各种文学作品,其大多数经典作品也来自历史启发。比如《罗生门》《鼻子》都源于日本十二世纪的一部短篇故事集《今昔物语》,他非常善于从书籍中寻找独特的灵感,从而构思出属于自己的中短篇经典作品,重新赋予读者新的解读。

该作品《罗生门》讲述了在灾祸年间,夜幕时分,罗生门下,一个照顾主人多年后被辞退的家丁正在屋檐下一边躲雨,他一边思考人生:是像野狗一样饿死,扔在罗生门下?还是不择手段的当强盗?当他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抉择时,遇到了一位老太婆在一堆骨骸中拔死人头发。家丁愤怒的上前拦住老太婆,寻求一个解释,听完老太婆的解释后,他心中对于原先的问题有了明确的选择,决定弃善从恶做一个强盗,随后剥下老太婆的衣服夹在腋下,快步离去。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小说情节简单,只有两个人物,短短三四千篇幅,就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一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作品以略带嘲讽的文风,写了一个被主人解雇的下人,在生气存亡的选择关键时刻,为了一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揭示了人性本恶的一面,表达了人利已本性这一深刻的主题,使读者酣畅淋漓地看完后,留下深深的思考。本文将以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丧”文学,《罗生门》中的独特写作手法,以及小说中作者对于人性的表达,来分析本文小说《罗生门》。

1.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丧”文学。

芥川龙之介,号“澄江堂主人”,笔名“我鬼”,1892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与同一时期的夏目漱石和森鸥外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文豪。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作品,语言精练,题材新颖,情节离奇有趣,他非常擅长于将历史或者西方优秀作品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结合在一起,文笔老练辛辣,将复杂的人性表达的淋漓精致,读起来极富感染力,引人深思,为日本和世界留下来很多不朽的经典作品。

而在我看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丧。百度搜索“丧文化”指语言,文字,图画中带有颓废,悲观等负面情绪,反映了作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的一个表现。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相对于太宰治的作品《人间失格》,作者将自己的人生遭遇与思想,以主角叶藏的角度讲述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丧失为人”的资格不同,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则将人性分析的十分透彻,常常会让读者发自肺腑的惊叹:作者为何能对人性有如此深刻的了解,为何可以从日常细小琐碎的事情中将一个人的人性发掘到极致,却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性的无奈以及失望。

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芥川的作品,所用的主题大多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是正在不安时之心情”,而作品之所以“丧”,我想可能和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经历有关。

①母亲芥川富久的离世,和被父亲新原敏三剔除继承权,赶出家门,都给芥川龙之介幼小的童年留下深刻的阴影,成为日后“丧”文学的基础。

芥川龙之介的原本并不叫“芥川”,而叫“新原”,因为生于辰年辰月辰时,故为名“龙之介”,出生于日本东京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新原敏三经营牛奶业。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在芥川龙之介出生不久,尚在襁褓时母亲芥川富久并精神失常,时常疯疯癫癫,在母亲身上他从未感觉到母爱,也没有受到来自于母亲该有的关爱,反而精神失常的母亲给年幼的芥川龙之介留下了阴影。

据悉,在芥川龙之介出生的同一年,父亲新原敏三拥有了第二个儿子,芥川龙之介同父异母的弟弟得二,并且父亲新原敏三在芥川龙之介生母还活着的情况下,就与芥川龙之介的亲小姨冬子结婚。

1902年,芥川龙之介十岁时母亲去世。不久后,父亲新原敏三就废去了芥川龙之介作为长子的继承权,一个月后销除户籍,赶出家门。由于当时舅父芥川道章没有孩子,所以芥川龙之介就正式被舅父收为养子,跟随舅父改姓“芥川”。

芥川龙之介曾在《侏儒的话》中写道:“人生悲剧的第一幕,是从做父母子女开始的。”由此可见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抛弃,让芥川龙之介和父母没有深厚的感情,相反因为母亲的原因,芥川龙之介经常怀疑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变得生性冷漠寡淡且多疑敏感。

②被舅父芥川道章领养,寄人篱下的生活,让芥川龙之介活的压抑,被迫与初恋女友分手,写作成了他唯一可以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

芥川龙之介的养父芥川道章是当时东京府的土木课长,属于中下层阶级家庭,是一个家道没落的旧世家,就像古时候的王孙贵族,即便是家道中落,也依旧保持着繁琐的规矩和礼节,芥川龙之介常常为维持体面而感受到痛苦。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芥川家是延续了十几代的武士族,家教严厉且博学多识,文化气息泼浓。文学,演艺,美术等都成了芥川龙之介小时候的必修课程,压的芥川龙之介喘不过气来。但因为是养子身份,芥川龙之介必须乖巧,懂事,不能表达真实的情感,从来不做任何任性的事情,活的十分压抑。

1915年,芥川龙之介爱上了青山女子学院英文科的才女吉田弥生,不久二人疯狂陷入爱河,无法自拔。可是,他们的恋情却遭到了养父芥川道章和大姨母的积极反对。

最后,迫于家庭压力,他与初恋分手。这件事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甚至产生厌世情绪,让他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无私的爱”,却碍于养子身份,不奢求无私的亲情之爱,只能化悲伤为动力,将情绪全部写到小说里,对于日后生活带来影响。

2.芥川龙之介的独特写作手法。

①语言短小精悍。

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曾经说过:“写小说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部分删掉的本领。”同样作为短篇小说作家的芥川龙之介对于小说作品同样表达的短小精悍,人物,故事情节都下了极大的功夫。

某日傍晚,一名家丁在罗生门下面避雨。

作家芥川龙之介用短短的一句话写出该故事的主人公家丁,和家丁在所处的环境:罗生门下,以及家丁为何会出现的原因,并没有像其他作者一样开头利用大篇幅的文章来表达家丁的背景,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

反而用最简洁的语言给读者最直观的感受,随后在故事情节一步步来揭示家丁的身份背景和所遭遇的事情,为后面做出艰难的生死选择,埋下伏笔。

②关于环境渲染和场景刻画。

在罗生门中作家芥川龙之介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人性利己的本性,和家丁在面对抉择时的犹豫不决,他对于环境渲染,场景画面刻画的十分细致。

环境的渲染用于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情绪,比如哀景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乐景渲染了欢乐的气氛等。

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别无他人,唯有一只蟋蟀趴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子下。罗生门正对着朱雀大街,本该有三两带女笠或软纱帽的行人来此避雨,可现在确实只有他一人。

在这句话中作家芥川龙之介写到了门,蟋蟀,大圆柱,罗生门,而正是通过这一只孤独弱小的蟋蟀与宽广的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形成鲜明的对比,渲染了罗生门的悲凉气氛,也表现了家丁内心被主人家辞退后悲伤的心情。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雨丝包围着罗生门,由远及近,尽是哗哗的雨声。黄昏的到来,更压低了天空。抬头望去,门柱顶端斜出的飞檐上,挑着一片浓重的乌云。

这段话出现在家丁思考自己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前一句话中。

哗哗的雨声,压低的天空,浓重的乌云都制造出了一场压抑的气氛,同时让家丁的内心无比艰难,让他犹豫不决,可这压抑的气氛也从侧面为家丁后续做出当强盗的选择,留下了合理的解释,不显得突兀。

③对于人物心理路程,表达的透彻且清晰。

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心理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该小说故事中作家芥川龙之介对于家丁从一开始的犹豫不决到因为老太婆拔死人头发做假发去买的行为感到不屑与愤怒,最后到扒老太婆衣服消失,将成为彻彻底底的强盗这一心理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要是饿死在路边,像只野狗一样,给扔在罗生门下。

虽说决意不择手段,加上这么一个“倘若”,结果自然就是“除当强盗,别无生路”。

当家丁在罗生门下躲雨时,没有温暖的火可以让他烤火,也没有美食让他享用,在这饥寒交迫,雷雨不断的天气,家丁只能为日后思考。

如果不想饿死,只能当强盗,可是当强盗家丁一直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缺少勇气,但倘若不当强盗,在饥荒年代里无事可做,只能等待死亡。

这让家丁内心无法抉择,犹豫不决,他需要一个饿死或者是当强盗的契机,而在文中老太婆就是家丁面临选择的契机。

家丁不明白老婆子为何要拔死人头发,自然也不能恰当判断此事的是非。但趁这样的雨夜,在楼门上拔死人头发,单凭这一点就已然不可饶恕。可他似乎也忘了自己刚才还打算去做强盗。

家丁因为冷,所以尽管罗生门上横七竖八躺满了尸体,也要去凑活一晚上。可刚上楼梯,他就发现了一个老太婆鬼鬼祟祟的在拔一个尸体的头发,这时候家丁内心还存有良知,他对老太婆的行为不屑,感到愤怒。

可在老太婆为拔死人头发做出自以为合理的解释:因为被拔死人生前拿蛇肉晒干当成小鱼干买给军营,这一切都是为了活着,不被饿死而已后,家丁选择了当没有良知,只为活下去的一个强盗。

从一开始与老太婆鲜明对比,到被同化。善与恶,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作家芥川龙之介写出了人类复杂多变的人性。

3.《罗生门》里利己为本的人性弱点与自欺欺人的“合理”解释。

东野圭吾曾中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作家芥川龙之介将家丁现身于阴暗的环境,封闭的“空间”,一步步将家丁推向名为恶的深渊,告诉我们“恶”就像困境一般,无法回避,只能正面刚,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与人性的不堪一击。

家丁听了老太婆的话后,“大彻大悟”坚定了自己当强盗的选择。

在家丁看来在生死存亡之际,当强盗都是由于“时代”的逼迫,一切都是迫不得已,而有些恶是可以被人们所原谅,或许比老太婆拔死人头发做假发,祸害已故之人,当强盗反而更加“高尚”,这一番自欺欺人的发现,让家丁扒了老太婆的衣服转身离去。

说到底不管是老太婆和死尸生前,还是家丁,这些看似是时代的压迫,实际上人们冲破了内心的道德底线,其根本就是“利已主义”为自己考虑,这也正是作家芥川龙之介所厌恶的。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众所周知,《罗生门》灵感来源于《今昔物语》,改编于其中一篇故事,在《罗生门》中他弱化了丰富的故事情节,强化了人性的弱点,将人性发挥到了极致。

芥川龙之介小说中的“丧”在于没有给小说中任何角色带去希望和光明,让角色陷入绝境。

她披散着一头蓬乱的白发,往门楼下张望。外面唯见黑洞洞的夜色。家丁的下落,更无人知晓。

在结尾处,尚且活着的老太婆,不知去向的家丁,是作家芥川龙之介在本文中唯一释放出的一丝善意。

三个方面浅析豆瓣8.5分,作家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小说《罗生门》。

《罗生门》作为短篇合集小说,其中包含了脍炙人口,人尽皆知20多篇经典中短篇小说。

除了第一篇《罗生门》外,第二篇《鼻子》,讲述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与对主角的嘲笑讽刺,写出了人在生存环境下的不安与苦恼,被久米正雄称作是芥川龙之介的处女作,也是他“最后”的作品,最为完美,最为成功

不仅如此书中还收录了《竹林中》,《蜘蛛丝》《山药粥》等优秀作品,所以如果要研究探索人性,思考人生,《罗生门》是一部不可或缺的书籍。

撰文:白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