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诗是无声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相配,珠联璧合,古代文人作画必有题诗,题诗必咏画意,诗画一体,机心一脉,惹人深思,耐人回味。宋代画家僧了宗画了一幅画——《苕溪渔隐图》,大概内容是说苕溪山明水净,宁静幽深,适合隐居。诗论家胡仔隐居苕溪之上,终日以渔钓自适,自称若溪渔隐先生,临流有屋数橡,生活悠闲自在,不问红尘世事。胡仔是僧了宗的好朋友,看了僧了宗的《苕溪渔隐图》之后,心有感悟,独具慧眼,挥笔写下了一首题画诗《题苕溪渔隐图》:

漢边短短长长柳,波上来来去去船。鸣鸟近人浑不畏,一双飞下镜中天

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苕溪

画中有什么?胡仔描绘了两幅意味深长的画面,一、二句是远景全景,溪柳船只,三、四句是近景特写,鸥鸟翻飞,两幅画面都隐隐传达出浓浓的隐逸氛围。先说第一幅画吧,内容看似简单,实则颇富内涵。溪边长着高矮参差不齐的柳树,水面瓢荡着行来驶去的渔船。柳荫匝地,绿影婆娑,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气氛比较宁静安详。柳之或长或短,说明无人看管,不加修剪,一派自然。这是荒野之溪,风光秀丽,野趣迷人。若是繁华闹市,则很可能是绿柳成荫,一排排,一树树,并然有序,整齐划一。

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绿柳成荫

叠词“短短长长”的运用不仅使音节更为和谐宛转,朗朗上口,也让人感觉到所写景物的轻灵明快。溪上船只,来往如梭,或为名来,或为利往,气势汹汹,热闹非凡。这让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镇江的金山禅寺,由住持法馨禅师作陪,站在山头上欣赏长江的风光。乾隆看见江上的熙来攘往的船只,问法馨禅师:“长江一日有多少船往来?”法整禅师说“只有两条船往来!”乾隆不解的问“你怎么知道只有两条船呢?”法磐禅师说:“一条船为名,一条船为利!”

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往来船只

乾隆听了大为赞叹。说白了,生活的形态五花八门,干变万化,实质就只两个字,名和利!诗人用“来来去去”极言船只多,场面大,名利重。诗人在哪里呢?画面的主人又在哪里呢?在画外,在远方,静观往来人事,默察风云变化,不动声色,不动心性,我自淡然,我自从容,名利与我无关,仕途与我绝缘,浊世与我阻隔,我就是我,不属于这溪上任何一只忙碌的船只,不属于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属于绿水青山,我属于蓝天白云,我属于红花绿树,我属于勾谷溪涧。

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绿水青山

再看诗歌第二幅画面,诗人聚焦鸥鸟,捕捉动态,定格瞬间的美丽,传达生命的性灵,鸥鸟走近人的身边一点也不生疏,也不害怕,还有一对猛然飞进了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如镜水面。鸥鸟是一种水鸟,性喜幽静,娇小可爱,常与隐士做伴。诗人说这些鸥鸟毫无警戒之心,与人相亲相近,这表明此人非彼人,此船非彼船,诗人隐居苕溪,泯灭机心,不问世事,心境平和,见山爱山,见水爱水,与鸟相亲,与花相伴,完完全全一个山林隐士不染尘俗半点气息。

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花鸟

杜甫诗云“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杜不是隐士,但是暂居成都草堂的那段日子的确清闲,因此有燕子呢喃,有鸥鸟陪伴,宁静、安定,愉快、清闲,诗人热爱这种生活。胡诗人这里写鸥鸟近人,习以为常,气氛更为和谐静谧,写足了隐逸的精神,暗扣题中“渔隐”二字。更动人的画面是鸥鸟双飞,空中划出一道白线,一头扎进波光粼(之中,何等敏捷,何等神速!是发现目标之后的主动出击,是默契配合的精彩表演,给人惊喜,令人赞叹。诗人远眺红尘扰攘,近观鸡鸟翻飞,诠释图画意境,展现人生真谛。

画轻淡疏朗,诗情趣动人,胡仔远离人间是非独自沉浸山水之间

燕子

画境令人神往,真意令人回味,情趣打动人心。画面是静态的,文字却是活泼的,有生气的,诗人化静为动,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笔端,将身边的景色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诗句之间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深情。如果不是热爱这方山水,如果不是钟情这种生活,诗境不可能如此空灵,情致不可能如此浓郁。这首诗让我们记住了一幅画,记住了一颗心,这幅画轻淡疏朗,清新宁静,这颗心归隐山林,自由自在。不争人间短短长长,不比人间是是非非,独自沉浸山水自然,忘记自我,消融自我,心灵在苕溪漂荡,精神在苕溪滋长,像自然一样活着才是人本该追求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