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昨天一個同事來到我家裡做客,是同事看到我三歲的孩子,突然問道:“你的孩子有沒有上那些早教機構啊?”這句話不禁讓我想起早教機構對我宣傳的話語“孩子三歲看老啊,孩子這個年齡是大腦發育的黃金年齡,千萬不能錯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上我們機構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閱讀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進步”。

我知道這是教育機構在販賣焦慮,但是想起這些我還是忍不住的產生焦慮感。我嘆了口氣向同事說道:“沒有啊,我覺得這些都是騙人的,俗話說,三歲看老,我的孩子整天待在家裡,總感覺孩子已經和別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差距”同事微微一笑的說:“你還算理智些,其實孩子三歲定終身是謊言”

“嬰兒從出就要開始教育,如果你在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這句話出自美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但是他想表達的意思是向家長告知教育越早開始越好,家長要主動有意識的去教育孩子,不能對教育有所懈怠。

所以這只是心理學家的善意提醒,和這句話一樣的是“三歲看老”這也是人們的善意提醒,讓家長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但是卻被一些人故意曲解,那麼我們就用科學理性的態度去分析一下,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一,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需要了解的事

想要弄清楚孩子是否三歲定終身我們先來看一下,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否成熟,這很大部分意味著孩子是否成熟,孩子的大腦發育可以分為三個重要時期。

懷孕3~6個月。這個時期孩子還處在無意識階段,大腦沒有產生獨立的意識,但是孩子腦部發育是十分迅速的,大腦迅速產生新的細胞,如果只談論大腦細胞的數量,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基本就與成人無異,總體大腦建設完成56-60%。

孩子處在6個月~3歲。這個時期的大腦內部開始細分,並且大腦的各個部分產生穩定的聯繫,因為這一時期的突觸和髓鞘發育高峰,這為大腦之間信息流提供了保障,這一時期腦部建設達到80%-90%。

3歲~6歲之間。這也就是我們所說三歲看老這一階段,這時孩子大腦發育迅速,大腦的各個部分都有了明顯的發育,但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智力發展已經完成。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但是我們的大腦有一個特點,當大腦中的細胞數量被確定下來之後,他就不再變化,所以人們頭部受到打擊之後就很可能成為植物人,因為大腦細胞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國際腦部方面的權威科學家洪蘭教授,用科學的研究表明了,三歲定終身只是謠言。

大腦的發育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什麼這麼說呢?

1,大腦會變成你期待的樣子。大腦其實具有很高的可塑造性,因為大腦神經元會把那些認為不常用的部分逐漸的斷開。根據心理學自我實現中,在不斷的暗示下你會成為你期待的人,例如,你一直罵孩子是個笨蛋,孩子也就真成為一個笨蛋。

2,腦部的發展會應新的發展需求。當你遇到一些特殊的問題的時候,大腦甚至會改變自身的結果來幫助你克服苦難,演員帕德里夏妮爾,就因為不想離開舞臺,堅持四年康復使他的右腦運動皮質替代了左腦已經壞死的部分,使她重新登上舞臺。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二,“三歲定終身”是善意的提醒

我們可以看出三歲定終身中的定終身,並沒有科學依舊,這只是人們對於家長教育孩子的提醒,告誡家長不能忽視教育,那麼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是哪些方面的關鍵時期呢?

1. 三歲是孩子智商情商發育的關鍵時期。三歲的孩子已經腦部基本健全,所以表現出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孩子的記憶力也是十分驚人的,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智力,並且注重孩子的情商,讓孩子在學業和交際方面打好基礎。

2. 三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性格在三歲以前是不明顯的,孩子三歲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性格,家長在三歲的時候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3. 三歲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基礎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烏申斯基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這一時期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家長要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壞習慣在這時候戒掉也是比較容易的,千萬不能不在意,要知道千里之穴毀於蟻洞。

家長想要讓孩子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就,就要有意識的根據學習技能時從新手到家的大腦活動,培養孩子的“專家腦”,美國的多所著名大學和和熨斗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老鼠完成一項訓練任務的時候,他的腦部就會表現的更加活躍,變得更加專注。

科學人員隨即繼續研究老鼠腦部神經元在學習中的特殊作用,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科學家發現,動物的學習要經過四周的時間,而支持學習的正是大量神經元的活動變化,神經元對任務活動變得具有選擇性,並且反應速度會不斷加快,最終小白鼠會從完成任務的“初學者”轉變為“專家”。

所以說專家是經過後天的不斷努力而形成的,家長想要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需要用合理有效的方式進行引導。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三.在培養孩子的黃金時期,父母該如何引導

三歲定不了終身,但三歲確實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時間段,家長要充分的利用這個黃金時期,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

1、不要打孩子

我曾向我一個喜歡打自己孩子的同事講解不要打小孩,我花費了很大的時間精力感覺自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沒想到同事思考了一會,問道:“那幾歲可以打比較好呢?”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就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孩子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時候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毆打,在這種傳統的思念下,其實會對孩子的心理和大腦發育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我想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一下為什麼不要打孩子。在我們的大腦中有個叫前腦的部分,這一部分掌控著人的情緒變化,以及策略的思考,被人們形象的稱為總裁腦,父母如果毆打孩子的時候,不小心傷到了這一部分,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甚至連孩子的人格都會因此而改變,有的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甚至會扇孩子耳光,孩子臉龐邊緣有著聽覺皮質,所以孩子很可能出現耳鳴的現象,嚴重的可能會造成孩子的聽覺失常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2,讓孩子運動

家長可能不知道的是,運動可以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腦部的發育,因為人在運動的時候,大腦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東西: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

大腦的多巴胺可以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著更好的控制,而血清張素,可以緩解孩子焦慮情緒,讓孩子保持冷靜。而正腎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較專注。

這些看似只有吃靈丹妙藥才能獲得的東西其實通過運動就能很好的獲得,家長要鼓勵三歲的孩子多多運動,培養孩子一個運動愛好,家長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踢足球,打籃球,讓孩子揮灑汗水,在鍛體魄的時候孩子大腦的發育也逐漸趨於完善合理。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3、讓孩子廣泛的閱讀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人與黑猩猩的基因98.5%是相同的,其中1.5%的基因不同。但是為什麼會導致如此大的差異呢?那百分之一點五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差異在於我們的具有文字的傳承性,可以進行閱讀,這樣人類就可以享受到一代一代人傳承下來的智慧。

家長讓孩子進行閱讀的時候,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腦皮層,促進孩子的聯繫能力,使孩子的內容量更加豐富,反應更快。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4、增強孩子的自制力

曾有一份調查經歷了幾十年之久,科學家了調查17000名嬰兒,到這些嬰兒38歲時。研究結果顯示:自制力、正直和毅力是人們成功的關鍵因素。

家長要如何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出自制力呢?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孩子制定規則和底線。當孩子在規則以內孩子可以自由的活動,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底線和規則,這樣就能夠培養出孩子的自制力。

例如,你要帶孩子去商場,在出門前已經和孩子商量好,只買一個變形金剛玩具,但是孩子到了商場後,看見奧特曼和變形金剛都非常的喜歡,哭著鬧著想全都要,這時候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三歲看老是否具有科學依據?關於孩子大腦發育機制瞭解一下

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把孩子抱起來,等待孩子情緒平復之後,和孩子講道理,其實讓孩子哭夠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心情自然也就平復下來,重要的讓孩子是非對錯,規則底線,不要因為心疼孩子的哭鬧而讓孩子越過底線,孩子將來長大後很可能會沒有自制力,去觸犯社會的底線,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面對教育機構大肆宣傳的口號,家長要保持理性的態度,不要因為焦慮被教育機構所利用,要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明白孩子成長的規律,根據規律行動教育,才能更加有效的培養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