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報復性漲價”合法嗎?

疫情對線下消費的打擊很大,其中餐飲業是重災區。在各地進入復工復業、促消費階段後,餐飲業則成為主要的救助和支持對象之一。各地政府均將拉動消費的希望,寄託在餐飲、旅遊、購物等消費領域,紛紛推出大規模發放消費券、門票打折、免費遊、購物補貼等消費刺激方案。

不過,受制於疫情影響,目前消費市場仍然處於復甦期,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2020年清明假日期間中國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4325.4萬人次,同比減少61.4%;實現旅遊收入82.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減少80.7%。國內遊客滿意度指數為88.8,達到歷史高位水平。由此可見一斑,其他線下消費領域亦是如此,均要面對漫長的恢復期,不可能一蹴而就,商家要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

沒想到,餐飲業的“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先到了。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海底撈回應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同樣身為明星企業的西貝,近日也被發現菜價上漲。

餐飲業“報復性漲價”合法嗎?

有網友曬出疫情前後的海底撈消費賬單表示,“小料和飲料都漲價了。”甚至還有人細算了漲價單品:牛肉漲6塊,啤酒漲4塊,蝦滑漲8塊,鴨腸漲5塊……

那麼,這種漲價行為合法嗎?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似乎是情有可原的。隨著物資流動受到一定影響,成本也出現上升,同時疫情期間很多店長期停業,導致負擔較重。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餐飲企業提價直接增加了消費者的支出,也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所以對於餐飲企業來說,要權衡利弊,不能一味漲價,要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但是餐飲企業只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定價權利,餐飲企業的定價行為最終受到國家物價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監管。只要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且漲幅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一般來說餐飲企業漲價就沒有大的問題。當然,吃與不吃,消費者也有“用腳投票”的自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速調法律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