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人物素材—沈浩

“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為一個人活在世上,官是當不到頭的,錢也是難以掙盡的。那麼,更應該考慮的是怎樣活得有價值。就拿自己到小崗村來說吧,雖然吃苦、受累,但作為豐富人生的一個平臺,使自己得以鍛鍊,這是花錢也難以實現的。” ——沈浩


鴻蒙—人物素材—沈浩

沈浩(1964年5月-2009年11月6日),安徽省蕭縣人,198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安徽省財政廳參加工作,曾任小崗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村委會主任。沈浩在小崗村任職期間,對當地做出重大貢獻,獲得全國農村基層幹部“十大新聞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選派幹部標兵、全國百名優秀村官、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等榮譽。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過度疲勞而導致心臟病突發逝世。

2004年2月,沈浩同志積極響應上級的號召,作為安徽省第二批選派到農村任職的幹部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任小溪河鎮黨委副書記,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間,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在小崗村的兩屆任期裡時刻想著為小崗村人民謀福利,不計較個人得失,走遍了家家戶戶,瞭解村情民意。帶領村民修路。興建新的大包乾紀念館,為了架橋三番五次跑到鐵道部懇求火車停運45分鐘,為了美國GLG集團能夠落戶小崗村想盡辦法讓村民大規模集體遷墳,可能有的事小之又小,但包含著沈浩同志對小崗村深深的熱愛,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愛民之心。

人物軼事

放棄家庭

2003年底,按照省委的部署,財政廳要選派一名優秀幹部到鳳陽縣小崗村任職,廳黨組立刻想到了沈浩,找他談話時,他二話沒說就爽快答應了。當時,同事們都擔心,他上有80多歲的老母親,下有正在上小學的女兒,妻子在銀行工作還十分繁忙,長時間到基層去,家裡怎麼辦啊?可沈浩什麼也沒有說,克服了種種困難,安頓好家裡事情後,及時趕到小崗村,在小崗,他是沒日沒夜地幹。由於妻子工作十分繁忙,自己又長期照顧不到家,夫妻倆不得不放棄合肥良好的學習條件,把女兒送到老家蕭縣讀書,這也是他感到對女兒最愧疚的。沈浩還十分孝順,在他去小崗村之前,每年春節放假總是回老家陪母親過年,可到小崗村後,他每年年三十都堅持先陪五保戶、孤寡老人,然後再趕回去和家人團聚。

促膝談心

2004年2月,沈浩剛到小崗村時,這個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的家底還很薄,發展仍然滯後,他的前幾任一直在探索發展的路子,那時小崗村的發展思路還不甚明晰,村民對他的到來並沒有抱太大希望,有的人甚至投來懷疑的目光

,認為他是來“鍍金”的,並不信任他。“他恐怕在小崗待不了兩個月。之前下來的幹部,有的來這‘鍍鍍金’,回去就提拔。”但是沈浩不一樣,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全村100多戶跑了兩遍,和村民促膝談心,瞭解情況。與村“兩委”成員和“大包乾”帶頭人深入交心,謀劃小崗村發展路子。“這書記一來就下農戶家,而且一點也不嫌棄農戶家的窮和髒,看來和別的幹部不太一樣。”看著沈浩親切的樣子,村民的想法開始改變。

鴻蒙—人物素材—沈浩

寬容變通

2004年夏天一個漆黑的夜晚,從村民家裡走訪出來,沈浩一個人返回住處,在村西口被幾個人圍住了。他有些吃驚,剛想開口說話,臉上就捱了幾拳。他一邊護著頭,一邊大聲喊:“別打了,我是小崗村新來的書記!”黑暗中有人冷笑一聲,咬牙切齒道:“書記?打的就是你這個新來的書記!”說著,又是一陣拳打腳踢。臨走還有人撂下話:“姓沈的你給我聽好了:從哪來的,給我滾回到哪裡去!” 因為天太黑,到今天我們也無法知道,那天夜裡打沈浩的到底是些什麼人。

而敢於公開和沈浩叫板的,是另一位“大包乾”帶頭人的兒子,他家開著小飯店,用著村裡的自來水,卻不願交水費。沈浩到他門上,要他交水費,不想他跳起來,衝上去,照著沈浩的肚子,飛起來就是一腳。這一腳踹得夠狠的,沈浩捂著肚子,蹲在地上,半天沒有起來。當即就有人報了警,等沈浩從醫院裡檢查回來,打他的人已經被派出所帶走了。這不是激化矛盾嗎?沈浩顧不得休息,趕緊去了派出所,和所長通融,把他給“撈”了出來。

對於沈浩的被打和“撈人”,溫躍淵在《人民村官沈浩》一書中曾這樣寫道:

鄉村是個人情社會,村幹部在處理問題時,光公對公、硬碰硬不行,還需要點人情,需要點智慧,需要點靈活性。更何況小崗的情況特殊,有人說小崗村的某些村民,是“中國最牛村民”,不乏通天的人物。在小崗,任何一件小事,如果處理不當,都會很快傳得全國人民都知道。

讓小崗人萬萬想不到的是,看上去文弱書生樣的沈浩,非但沒有被嚇跑,反而站穩了腳跟,在小崗安營紮寨了。他自己受委屈不要緊,對打他的人,自己去把對方“撈”出來,用他的寬容、大度感化你。那些一開始想和他搗蛋的人,或是想看他笑話的人,後來大都成了他的擁護者,包括個別揚言要和他動手的人,最後也都對他口服心服。有些開始對沈浩不夠理解的“大包乾”帶頭人,在他第一個3年任期滿後,要留他時,也毅然按下了紅手印。小崗人看見了一個敢於碰硬的沈浩,也看見了法律的神聖。法治觀念開始更多地融入小崗人的生活。在一系列制度的規範下,村兩委的素質首先提升,帶動的自然是群眾。在今天迅猛發展旅遊經濟的小崗,小崗人的良好素質已經讓前來投資和旅遊的人深有感受。

三次手印

2006年底,沈浩在小崗村任職三年屆滿,村民強烈要求把沈浩留下來,起草了一份言辭誠懇的挽留信,並用按下紅手印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願望。98顆鮮紅的手印,感動了組織,也感動了沈浩。村民們派了十個代表,按下手印送到安徽省組織部、財政廳要求沈浩留在小崗村,再帶領他們幹三年。

2008年12月,沈浩在小崗村第二個任期就要結束了。越臨近這個時間,小崗村民心情越矛盾,想繼續挽留他,但考慮他長期遠離家庭又於心不忍,為了小崗村的發展,他們還是再次按下186顆紅手印。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大包乾帶頭人嚴金昌對他說:“沈書記,現在三年又到期了,我們還想留你再幹三年。”沈浩笑著說:“我不走了,永遠在小崗幹了。”2009年11月,應小崗村村民第三次按下紅手印強烈請求將沈浩同志骨灰安葬在小崗村公墓。

手捧水泥

小崗村內要延伸前些年由外省援建的村中水泥主幹道。最初,村裡打算從外面請工程隊,但這樣最少也得花費四五十萬元。有人提議由村民自己施工,沈浩就召集村民開會算細賬,最後決定由村裡租機械、村民出工自己幹。這樣不僅能省錢,還能讓村裡人掙些工錢。“修路時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漿。有一次,看到剛拌好的水泥漿漏了一地,他生怕浪費了,一時又找不到鐵鍬,就用手把水泥一趟一趟捧到路面上,弄得全身都是泥漿,手也燒起了泡等路修好後整整省了20萬元。

小崗村修直通省道307線的快速通道,必須在京滬鐵路上建一座高架橋。沈浩多次去北京、上海、合肥等地,跟鐵路和交通部門協商了。終於,小村官讓大鐵路“破例”了一次。在高架橋合龍的時候,這一段鐵路專門為此停運了40分鐘。2008年6月底,小崗村快速通道正式通車,進出村比原先縮短了20多公里路程。

幫扶群眾

困難戶韓德國的孫子剛出世,母乳不夠,家裡又買不起奶粉,沈浩知道後,從自己口袋裡掏出1000元錢送去。關友林全家6口人,4個智障,生活十分困難,沈浩對關友林特別照顧,逢年過節都要給他家送去慰問金和年貨,就連他家的被子、衣服都是沈浩送的。村民殷廣勇妻子痴呆,一家四口人住著破房子,生活很苦。沈浩第一次到他家就掏出200元錢給殷廣勇,並給他們家照了一張全家福。大包乾帶頭人關友章的遺孀毛鳳英老大娘病得較重,沈浩知道後,及時把她送到醫院,跟院長說:“老人不容易,儘管給她治療,賬我來結。”大包乾帶頭人關廷珠的遺孀、86歲的邱世蘭老大娘拄著柺杖說:“這柺杖就是沈浩回省城給我帶來的,說碰到我時發現那根壞了,怕我跌倒了。”


鴻蒙—人物素材—沈浩

《2009年感動中國》頒獎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是和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裡道路工廠和農田,對不住家中嬌妻幼女與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紅手印,改變鄉村的命運;如今,他們再次伸出手指,鮮紅手印,顆顆都是他的碑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