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真的是因為他是胡人嗎?

很多人認為,唐玄宗不會用人,為什麼給兩個胡人這麼大的權力?不知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戎狄人面獸心,微不得意,必反噬為害。”——李世民

“夷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強必寇盜,弱而卑伏,不顧恩義,其天性也。”——魏徵。

其實呢,除了他們倆是胡人,慫恿他們造反的,跟隨他們造反的,基本都是漢人,

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真的是因為他是胡人嗎?


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真的是因為他是胡人嗎?


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真的是因為他是胡人嗎?


在史書中被稱為安祿山、史思明“腹心”、“賓佐”和“心手”的最核心人物有高邈、何千年、許叔冀、吉溫、張萬頃、孫孝哲、曹將軍、徐歸道、獨孤問俗、張休、張通晤等11人,只有孫孝哲和曹將軍是少數民族。安祿山、史思明在叛亂過程中和稱帝時所重用的主要是漢人。

《舊唐書·安祿山傳》載:“十一月,反於范陽……以高尚、嚴莊為謀主,孫孝哲、高邈、何千年為腹心。”而高尚、嚴莊“專居(安祿山)左右以畫籌”。在這五個關鍵人物中,只有孫孝哲是少數民族。安祿山稱帝時,大燕政權的左相達奚珣、右相張通儒、中書侍郎高尚、御史大夫嚴莊,前者為鮮卑人,後三人均為漢人。乾元二年(759)四月,史思明稱帝時的宰相周摯也是漢人。除了上述幾個核心或關鍵人物外,在安史政權中擔任過重要角色的一些人物幾乎全是漢人。如安史政權的宰相陳希烈、平冽、張垍,尚書敬榮,中書令王伷和張均,全是漢人。

在安史亂軍中領兵打仗的將領主要有崔乾佑、蔡希德、尹子奇、牛廷玠、徐璜玉、安守忠、安俊雄、李秦授、李歸仁、畢思琛、周萬頃、安曉、李欽溱、李立節、李庭偉、張孝忠、王武俊、申子貢、榮先欽、阿史那承慶、範秀嚴、阿史那從禮。這些將領中只有張孝忠(奚)、王武俊(契丹)、阿史那承慶(突厥)和阿史那從禮(突厥)是少數民族。其他如安守忠、安俊雄、安曉疑為安祿山的同一種族人。安史亂軍中領兵打仗的將領多數還是漢人。

所以,不能因為他們倆是胡人,就認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吧?他們想造反,必須得到大家的支持吧?

不僅是安史之亂,安史之亂之後藩鎮割據,武將造反,也都是漢人為主的。

安史之亂的爆發,絕不是因為安祿山是胡人、唐玄宗不會用人造成的,而是很多矛盾集中爆發了,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而之後的藩鎮割據,雖然從安祿山造反開始,但並沒有因果關係,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總結安祿山的造反,大概有這幾個原因和矛盾點。

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真的是因為他是胡人嗎?


一,由於均田制破壞,府兵制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募兵制就是職業軍人了,終身當兵,軍人勢力崛起了,他們爭取自己的利益,節度使只是他們推舉的代言人。

而且,募兵制容易出現一個問題,誰給你錢就為誰賣命,就聽誰的,

二,地方軍人勢力和皇帝之間的矛盾,皇帝自然想壓制軍人,而軍人也想爭奪利益。

而當時的軍隊分佈又有問題,朝廷只有八萬大軍,而安祿山有20萬,

三,唐朝的外部環境惡劣,北方遊牧民族時常入侵,不得不給武將權力,不然結果就是被外族吊打,看看北宋就知道了,但是給了武將權力,武將必然擁兵自重。

四,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也叫街機矛盾,唐朝初期人口1200萬,到了武則天時期,人口3000多萬,到了唐玄宗開元盛世,人口打到6000多萬,土地是有限的,人口急劇膨脹,養不活的人口怎麼辦?

五,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唐玄宗怕太子提前接班,就必須用安祿山制約太子,防止太子造反,

安祿山為什麼要造反?真的是因為他是胡人嗎?


所以,安祿山造反人一系列矛盾的結果,並不是簡單的胡漢矛盾的問題,也不是用人的問題,

當地方軍人勢力崛起了,有了抗衡皇帝的勢力,皇帝就想打壓,而軍人也想挑戰天子,爭取更大利益,於是就支持安祿山造反,就像後來士兵們支持郭威、趙匡胤、曾國藩黃袍加身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