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真正的堅強是打開心門,接受自己的各種痛苦和情感,讓它們進來;當我們用傾瀉的淚水撫慰過自己之後,我們將慢慢找到更加智慧的自己,讓自己變得純粹和自在。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我對自己很不滿意

我對自己很不滿意。

我覺得自己很沒用,我有今天舒適的生活只是因為我命好,出生在一個爸爸哥哥都很努力也很成功的家庭裡;

我很不溫柔,我經常對我不喜歡的人大聲吼叫,我對我喜歡的人吼得更大聲;

我很懶,生活幾乎不能自理,基本不做家務不進廚房,阿姨做什麼我就吃什麼,但一聽到別人說我是公主的時候,還火冒三丈;

我很不自信,每天都幻想自己可以長得再好看一點,個子再高一點,身材再好一點,說話再溫柔一下,脾氣再好一點,做人再低調一點;

我很害怕公眾講話,工作中不得不講演的時候,我好緊張,還把稿子背得滾瓜爛熟,領導笑著說,這麼長的文件名就不要背了嘛,能不能學習像聊天一樣輕鬆地說話,可是我還是不會;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我很不孝順,經常忘記我爸媽的生日,更別說父親節和母親節了,我和我媽的關係是我像媽她像女兒,我總是像媽一樣要求她為我做好多事,而我為她所做的事,大概用十個手指頭和十個腳趾頭,都能數的過來,我和我爸的關係是,有事才聯繫,對話一般不超過十句,而且每次回家,都要因為吃飯能不能不開電視而爭論不休;

我現在單身,雖然感覺很自由,但還是有很深的恐懼感和孤獨感,我哥說你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把自己嫁出去,我也很害怕自己一輩子都嫁不出去,然後孤獨終老;

我的好朋友說我是書讀不少、見識不多、入世不深、眼高手低、從校門到機關門典型的兩門同志,我的閨蜜說我是不食人間煙火、不接地氣、喜歡無病呻吟、無事生非的小惡魔;

……

說也說不完,寫也寫不盡,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同感,對自己從來就沒有滿意過,每天都生活在對自己無盡的苛責抱怨和批評聲中。有一天,我跟我的好同事兼閨蜜說,我經常感覺自己很自卑,總覺得自己很差做人很失敗。

我的同事無比驚訝地望著我說,天哪,親愛的,你已經很完美了好不好?你還要把自己整成啥樣,你還讓不讓人活著?Oh, My God,這個世界怎麼啦?為什麼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她說的是真的嗎?要不是因為我和她天天形影不離,我內心對她是如此的信任,否則我絕對懷疑她說這話的動機,肯定又是場面上互相恭維客套、吹捧寒暄的鬼話。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為什麼我們總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為什麼我們這麼不愛自己這麼不接納自己?

是不是覺得擁有了一切,我們就會真的心滿意足?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完美主義的背後,實際上是永不滿足的匱乏感

完美主義的背後,實際上是永不滿足的匱乏感。我們總是讓自己的心處於無盡的匱乏狀態中,它總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自己缺少什麼東西,或者哪些地方不對勁;與此同時,我們總是很容易忘記眼前和身邊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以及那些正在順利推進的事情。

這一切主要根源於我們的大腦結構,人類的大腦結構是非常特別的,大腦的本質是善於找問題,當生活有一些積極和正向的事情發生時,通常大腦只關注一兩分鐘後就會立刻去關注危險的問題。

這也和我們的物種演化需要有關,因為對不足、匱乏和危險的敏銳覺察,可以幫助我們更有能力在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下來。

對我們的祖先來說,這種一直存在於潛意識裡的匱乏感,是最優的進化結果。他們的大腦總是傾向於迅速地覺察到食物等資源的短缺問題,或者潛在的危險(如猛獸出現),並將注意力轉移到這些情況上,直到短缺被填補,危險被解除。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人類的心理可以被視作是一個以“發現資源短缺”和“尋找新資源”為核心關注點的操作系統。當我們通過努力獲得新資源,來滿足我們潛在的匱乏感後,系統會瞬間釋放多巴胺--一種令人感到無比愉悅的物質讓我們嗨起來。

比如當我們完成一個很艱難的任務、得到一款期盼已久的跑車,或剛剛墜入愛河時,感受基本一樣,總是異常的興奮和激動。但這種感覺可以持續多久呢?它只能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讓我們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然後又要踏上新一輪的挑戰和奮鬥征途中。

當然,專注於財富、社會地位和權力的追逐,也沒什麼不對,可是如果過份執著,而把它們作為衡量自我價值的主要標準,就會產生問題,每實現一個心願和目標之後,就會馬上想到下一個還可以更好的目標。

我們把自己逼入無止境的改善自我面對挑戰和各種壓力狀態中,像牛一樣不停的努力不停的比較,期待藉助外在的力量來滿足內心的渴望,這樣非但不能讓我們感到滿足,反倒會讓我們更加飢餓無比。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我經常說錯話做錯事。和朋友同事在一起,一激動就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再熟悉的路線,我也會開錯道走錯路,有時還錯的特別離譜,連自己都無法面對,乃至於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都說我腦殘,然後陷入無盡的自責和孤立中。

我開始覺察開始反思我自己。我發現當我開始真實地敞開自己、面對自己的時候,我是那麼的放鬆和自在;當我鼓起勇氣面對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時,我開始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坦然;

當我學會用愛和善意,去關懷自己內在受傷的那一部分情感時,我的傷口漸漸地癒合,我開始越來越勇敢,甚至可以輕鬆地調侃自己的弱智錯誤。

人都會犯錯,這是人生的一部分。完美主義者實際上追求的是一種幻象,是人類所不能的境界:永不犯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因為有錯誤的存在,這世界才有如此的豐富多彩和靈活性,才能讓新的發現成為可能。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有誰曾見過完美無缺的生命嗎?只有當我們真正從心底承認了自己的不完美,這份坦誠才會引領我們走在逐漸治癒的健康道路上,才會允許自己真正地從內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來,也才真正懂得如何關愛自我。

我開始學習健康地欣賞自己的各個部分,人生所創造的一切都是基於自己的資源前提,最重要的是擁有整合和規劃自身資源的能力,學習瞭解自己,欣賞自己,陪伴自己。

幸福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在那八九的時刻裡,我們學習用自我關懷的方式,讓智慧的自己去看見、接納和陪伴受傷的自己。

我們學習善待自己,接受原原本本的自己,我們對自身的洞察能力和自我關懷能力越強,就越敢於面對自己的弱點和痛苦回憶,當我們真正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每一面,我們就會越來越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那是我們完整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