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姐解答:為什麼窮人越存錢越窮,富人越貸款越富?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絕大多數人骨子裡對貸款是排斥的。畢竟從小到大,被太多楊白勞這樣的故事洗腦。還記得去年轟動全國的因高利貸催收引發的「辱母殺人案」,更是讓普通老百姓對借錢避而遠之。

所以,絕大多數人對貸款的認識,僅侷限於常見的信用卡和房貸,而且也誤認為窮人缺錢才需要貸款。畢竟,在農耕文化下,更倡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春播秋收的理念,貸款往往和高利貸畫上等號,被認為是家庭理財的包袱,正所謂「無債一身輕」。不少家庭喜歡全款買房,別說房貸,甚至公積金貸款都被閒置。不少家庭如有房貸,往往也喜歡提前還款。

款姐解答:為什麼窮人越存錢越窮,富人越貸款越富?

可是,如果換個角度,我們發現,那些不缺錢的富人,在過去的經濟高速發展中,反而都在嫻熟地藉助貸款,給自己的財富加槓桿,實現快速發展。這些的核心,在於他們懂得為何以及如何正確使用信貸工具。

1. 調節人生不同階段的收支情況

大部分人的一生,現金流的收和支,在多數時間是不匹配的。剛工作時,工資收入低,家庭儲蓄有限。但隨之而來的結婚、購房、生子等大額支出,都會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所以有時不得不放棄一些。直到中年,隨著收入漸入佳境,家庭儲蓄達到高峰,經濟壓力才漸漸趨緩。而貸款本身,就是今天花明天的錢,將收支曲線的大幅波動熨平。

2. 通脹風險需要轉移

我們再看幾組宏觀經濟數據。2000年以來,「五年以上貸款利率」,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房貸基準利率,均值6.56%,絕大多數時間在5%到7%之間。

公積金五年以上貸款利率,均值4.45%,絕大多數時間在4%到5%之間。再看看我們的工資增長率,2000年以來均值13.41%,長期在10%以上。我們再關注下國內的通脹水平,2000年以來的CPI平均增速2.22%,相信大家都懂的,這個數據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物價變化,完全不匹配。

那真實的通脹率到底是多少?有個簡單的測算方法,看看最低工資標準的增長率,畢竟這是要滿足最底層的溫飽。我們以上海為例,平均值10.8%,長期都在10%以上。這與我們生活中的基本物價變化感受是基本吻合的。

我們把上面幾組數據的平均值放在一起看看。

五年貸款基準利率:6.56%(商貸)、4.45%(公積金)

工資增長率:13.41%

真實通脹:10.8%(估算)

是不是發現問題了?過去十幾年,看似高昂的基準貸款利率,在快速增長的社會工資和真實通脹前,並不那樣高不可攀。想想20世紀90年代令人羨慕的萬元戶,2000年的百萬富豪,再到今天,1000萬元在上海都買不到像樣的房子,這就是通脹對貨幣購買力的快速侵蝕。從長期看,貨幣本身必然是貶值的,今天的錢永遠比明天的錢值錢。貸款本質上,就是把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移給了銀行。

再看幾種常見投資方式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16.52%,債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8.05%。而過去十幾年,房產漲幅年化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最高的深圳達到驚人的22%。

這也印證了為什麼「窮人越存錢越窮,富人越貸款越富」。

3. 提升家庭現金流效率

舉個有意思的例子,很多的理財文章裡,都建議留3到6個月的生活開支,作為緊急備用金。對於很多一線城市家庭,月支出兩三萬元很常見,緊急備用金準備個十幾萬元,的確沒有錯。

可是,絕大多數家庭,幾乎很少有機會動用這筆緊急備用金。但又不能用作中長投資,只能購買低收益的貨幣基金,每年白白損失了2%到3%的投資收益,時間久了還真是一筆不小的錢。

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有個人信用貸款業務,給予5萬元到10萬元的甚至30萬元隨借隨還的貸款額度,按天計息。如果把銀行貸款作為你的緊急備用金,偶爾臨時週轉,即使短期利息較高,也遠低於你長期增加的收益,最大限度發揮你每一筆錢的賺錢功能。

所以,當你錢不夠用時,當你急用錢時,當你有機會獲得長期低息貸款時,當你有好的投資機會時,正確看待貸款,巧妙利用規則,充分使用額度,合理控制槓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