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能遇到奇怪的人做朋友的晏子

這次我們要講 的人物呢,是晏嬰。晏嬰這個人呢,活得很純粹,活得也很豐富。純粹純粹在他一生都在為國君辦事,做事首先考慮的就是國君的利益。豐富就在於晏嬰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很全面,做的反應也很不錯。

這裡呢,我們來說一下關於晏嬰的幾個趣事。

救下英才後不顧,英才反求下獄牢

這事得從越石父說起,越石父這人辦事,我覺得有點問題,但又找不明問題在哪,希望這次的介紹能讓大家對這件事心裡有個譜。

越石父當年犯了罪被人逮捕,晏嬰外出遊玩的時候正好撞見越石父一行人,晏嬰向來知道越石父這個人,也知道他很有才能,就讓手下用一匹馬將他贖了回來。

贖回來之後,晏子一行人就帶著越石父打道回府了,等到了家門,晏子沒怎麼管越石父,招呼沒打直接就回去休息了,結果越石父就開始搞事了,他告訴晏子家的看門人,說:"我要和你們的晏大人絕交。"看門人一聽瞬間懵逼,就趕緊想辦法將消息傳達給了晏嬰,晏嬰一聽也很驚訝,就趕緊穿戴好衣帽去找越石父。

總是能遇到奇怪的人做朋友的晏子

晏子

到了他面前,晏子問道:"我這人雖然德行不高,但還是將您從牢獄中救了出來,您為什麼這麼快就不願同我來往呢?"

很明顯,晏子覺得越石父是因為覺得晏子品格不好,不值得輔佐因此要同他絕交,但晏子還是對自己行為有點自信的,因此就沒有直言自己哪裡不好。他話的意思就是,您是覺得我品德不好吧,但即使我品德不好,我才剛剛將你從牢獄中救出,你最起碼也得和我相處一段時間吧,怎麼這麼快就忍不了我了?(當然晏子也並不是很覺得自品德不行)

總是能遇到奇怪的人做朋友的晏子

晏子贖石父

越石父就答道:"你這話有點毛病。我聽人家說,君子可以在不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委屈,但在瞭解自己的人面前就應該受到尊重;我在牢獄中時,他們不清楚我的能力,因此我可以忍一忍,但您將我救出來就證明您是理解我的,但您卻不尊重我,我 還不如重新進入牢獄之中呢。"

這番話可真的是把我給驚呆了,初來一聽,什麼強盜邏輯?但是仔細思索一番,似乎還真是有點道理。道理在哪呢?這樣看:

晏子因為越石父有才能便用一匹馬將他救出,可不可以認為是晏子想借此賣越石父一個人情呢?因此,僅僅打算將其救出,之後便不管不顧。

然而越石父卻覺得僅僅救出他做得不夠,他越石父這麼有能力,需要的是啥,是賞識,得不到賞識寧可繼續呆在牢獄,換句話說他並不在乎是否被解救,因此如果晏子只打算將他救出的話,他寧可不接受這個幫助也不願僅僅因此而欠下人情,畢竟被人從牢獄中救出在別人眼中是很重要的恩情,但越石父卻並不在乎是否被救出,但他也知道按理來說這是大恩,因此就跟晏子說了這樣一番話。

晏子聽後也明白了;自己做的事對他來說不夠,要麼去重用他,要麼就一點都不要幫他。而晏子是誰?聰明的很,便將越石父敬為上賓,自此越石父就成了晏子的門客,皆大歡喜。

二桃換三士

這裡的換不是換來的換,而是一命換命的換,個人覺得這是發生在晏子身上第二件比較扯淡的事,史記上並沒有記載,但其餘歷史書上有些記載。

總是能遇到奇怪的人做朋友的晏子

三士之始

這裡首先要提到三個猛漢,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公孫接,最後一個是田開疆。

古冶子當年正好碰上齊王的馬在水中被大鱉咬住上不了岸,於是拿起砍刀就去殺了大鱉,因此齊王任命他為五護衛之一。

公孫接為了保護齊王敢去打老虎,殺大熊,齊王也覺得他不錯。

最後一個田開疆做的事正如其名,替齊王殺了敵方大將,打了幾場勝仗,也因此,齊王重用他。

總是能遇到奇怪的人做朋友的晏子

齊景公

然而這三個人一說是圖謀造反被晏子知道了,一說是曾經落下了晏子一次面子,惡了晏子,因此晏子就找機會解決他們,個人認為他們謀反的可能性不大,首先要是他們真的打算謀反,晏子會找不著理由來勸說齊王?其次就從下面可以看到。

昭公之宴

碰巧是魯昭公帶著人前來拜會齊王,晏子就提到齊國的桃園桃子成了,30年才結果的桃子,不如趁這次機會把它呈上來大家嚐嚐,魯昭公就很高興,答應下來,晏子就派人去摘桃,桃子上來之後,昭公,齊王各拿一個。

晏子去找魯昭公的相國,說要送給他一個,那人不敢受,覺得自己地位還不足以同國君吃一樣的桃子,景公就讓晏子和他吃一個桃。

接著,晏子就開始使壞了,個人認為他這次行動的目的在於讓齊王同那三人離心,且看他是怎麼說的。

晏子道:"現在就剩下兩個桃了,不如將這兩個桃按功勞大小分給其餘臣子吧,那三個猛人就在這次宴會中,古冶子首先忍不住了,上前說到:"我功勞最大,我在河裡殺鱉救過齊王。"晏子二話不說直接給桃,公孫接第二個說話,道:"我功勞也大,我為了救齊王親自同虎熊搏鬥。"晏子接著給桃,結果田開疆見沒有桃了,就很氣,明明自己替君王打過勝仗,功勞最大,怎麼自己卻沒桃子吃呢,就覺得這受到了侮辱,便自刎而死,剩餘的兩個人見此覺得自己的確沒臉吃桃,便接連自刎而死。

總是能遇到奇怪的人做朋友的晏子

田開疆自殺

而筆者我呢,在這件事中,對事件的發展有一些看法,首先,晏子的本意應當是先想辦法讓大家覺得只有地位等同於齊王的人才能吃這個桃子,然後讓他們三個愣頭青去吃,這樣一來齊王肯定不會高興,同時晏子只留下了兩個桃子,這是為了讓三個人為了這兩個桃子爭風吃醋,進而導致聯盟破裂。

另晏子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三個人不僅知道吃了桃子就證明自己地位尊崇,而且還為了這個所謂的"榮譽"爭著吃,沒吃到的卻因此覺得自己丟了大臉自刎而死,剩餘兩個人同田開疆感情深厚,見田開疆因自己而死便自刎謝罪。

筆者不得不說一句,這真的是意氣用事的終極案例。

這兩個故事雖有些扯犢子,但最起碼來源於正史,而我們也從中可以看到晏子的可怕之處:一個能將自己的德行與名聲經營的很好的人,必然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細節,晏子利用這些細節來維護自己名聲還好,要是真的惹著他了,這些常人想不到的,看不到的細節必定會被晏子利用起來,找事的人必定至死都不清楚自己為何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