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 電視 人體

24HOURS|ART

如果要用三個意象概括白南準的創作,我想大約是領帶、電視、人體。

領帶是他先鋒、大膽的藝術探索及表達的象徵。電視是他作為影像藝術之父的基礎,也是他不斷髮掘新技術的符號。人體則是他傳達思想性的紐帶,也是他面對生命與自然,始終謙遜的態度。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Nam June Paik (1932–2006)

白南準被稱為影像藝術之父。他的藝術內涵,思維意識,表現形式,在每個意義層面上都是一整個領域的鼻祖與先鋒。對於媒體為視覺文化所帶來的革命性的改變,白南準的藝術起到了開創的作用。

杜尚已經做了可以做的一切——除了影像。他拓寬了入口卻讓出口變得十分狹窄。那扇狹窄的門便是影像藝術,只有通過影像,我們才能超越杜尚。

領帶

1960年,在Etude for Pianoforte表演中,白南準衝上前剪開了John Cage的領帶,將洗髮水/剃鬚膏擠在作曲家和鋼琴師的頭髮上。剪領帶是白南準早期音樂表演中常出現的意象。1995年的John Cage Robot II中,白南準也在機器人的脖子上掛上了斷了的領帶,紀念多年前的表演。

出生於韓國,在日本和歐洲接受教育,美國公民,代表德國參加雙年展,白南準是一個毋庸置疑的跨文化藝術者。也正是因此,他的創作往往可以超越媒介形式和地域文化的限制。白南準的藝術生涯的開端,是從對音樂的濃烈興趣開始的。他從東京大學畢業後,為了直接感受西方音樂,於50年代前往德國學習,接觸到了當時最前衛的現代音樂。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白南準在歐洲完成了許多先鋒音樂的表演。直到1964年遷往紐約,似乎是直覺告訴他美國正是最適合玩電視的地方。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白南準早年表演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John Cage Robot II 1995

在世界遊走的過程中,白南準也結識了對他的觀念與創作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的John Cage,激浪派的創始人George Maciunas,合作了Beuys Projection的Joseph Beuys,美國先鋒電影的領袖Jonas Mekas,合作了許多舉世聞名又極富爭議的活體雕塑的Charlotte Moorman,等等。

白南準對於現代藝術的感知,可以追溯到他在東京大學學習期間。在研究作曲家Arnold Schöenberg的過程中,白南準發現了現代主義的無限可能,對於先鋒運動的嚮往讓他果斷放棄了以往學習的傳統表演形式。他受到John Cage“解放音樂”的啟發,不斷超越傳統音樂形式和舞臺表演,他的行動音樂,尤其是表演中對鋼琴的摧毀,甚至被評論家稱為文化恐怖主義。在歐洲表演期間,白南準通過錄音機和磁帶掌控和拼貼聲音,加入如砸雞蛋等日常生活的聲音,以偶發的形式完成了超越以往、跳脫框架的音樂與表演的結合。德國現代音樂先鋒Karlheinz Stockhausen曾這樣記錄白南準在60年代一場驚人的表演:他在頭頂緩緩搖晃一袋麵粉和大米,然後忽然跳入裝滿水的浴缸,然後渾身溼透地跑向鋼琴進行演奏,最後用頭數次擊打鋼琴琴鍵。

無論是剪斷象徵男性地位的領帶,還是摧毀代表正統音樂的鋼琴,都是白南準早期對於先鋒表演的探索。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Video Sonata op. 56 1995電視

有一天,藝術家們將用電容器、電阻、半導體工作,正如他們現在用筆刷和提琴工作一樣。"

自50年代始,白南準便開始了對於興起的電視技術的探索,他早早就意識到,電視以及相關的技術發展,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白南準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並非通過現有電視改變人的認知,而是改變了電視本身,以解構的方式重塑電視對人的影響。正如早期他在音樂表演的探索中,更感興趣的是對於樂器的改變和超越。

早在影像設備被廣泛運用之前,他就意識到電視並非單向傳輸的工具,而是一個可以完成交互、為現代藝術所用的設備。1963年在德國Parnass畫廊的個人首展便以Exposition of Music—Electronic Television為名,展現了早期對於聲音、表演、電視的摸索。在這場展覽中,白南準對數臺電視進行了改造,讓各個組成部分散落在房間四處。他還通過改變播放畫面以表現對於電視的控制,將其重新改造為屬於自己的電視播放形式。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Exposition of Music—Electronic Television 196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Klavier Integral 1963

讓技術與人親近、以至將科技人化,是白南準藝術創作的另一個高峰。在Random Access中,白南准將錄音機拆解開來,讓觀眾手持磁頭與牆上的錄音帶接觸,形成偶發的聲音拼貼。根據莫扎特協奏曲命名的Robot K-456是他將遙控機器人融入表演的嘗試。他將日常用品和機械零件重新組合成人形,在街頭播放政治相關的內容。1982年的回顧展中,Robot K-456出現在惠特尼美術館和麥迪遜大道的路口,被汽車撞碎。白南準在接受採訪中說,“這是21世紀科技的災難,我們正在練習應對它。”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Random Access 196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Robot K456 1964

白南准許多突破性的作品,都是在紐約完成的。60年代的作品讓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影像藝術之父。他在New School的個展NJ Paik: Electronic TV, Color TV Experiments, 3 Robots, 2 Zen Boxes & 1 Zen Can展現了以磁頭和線圈控制畫面的作品。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Magnet TV 1965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Chair 1968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he More the Better 1988

白南準對於科技與藝術的把控,並沒有在錄音機和電視上停住腳步。他始終在科技發展與藝術可能性之間進行著先鋒的嘗試。

他在60年代末期和工程師Shuya Abe共同開發的視頻合成器Paik-Abe Video Synthesizer超前實現了七條不同渠道錄像的同步實時剪輯。

1973年的Global Groove中,白南準融入了來自各文化的各種影像片段,是對未來電視節目全球化的預言。他將磁鐵在電視上移動,讓畫面變得扭曲,以此操控畫面。

包括 Mitch Ryder,Charlotte Moorman,Karlheinz Stockhausen,John Cage等人的影像,韓國傳統音樂舞蹈,美國爵士和搖滾樂,日本電視廣告,和他本人此前的作品,以電視媒介的形式傳達了麥克盧漢關於信息地球村的理論。

Good Morning, Mr. Orwell更是第一個以全球衛星直播為媒介的裝置作品。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Paik-Abe Video Synthesizer 1969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Global Groove 197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Good Morning, Mr. Orwell 1984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Robot 1990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echnology 1991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Anonymous Crimean Tatar who Saved Life of Joseph Beuys - Not yet Thanked by German Folks 199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Game Byter 1994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Fractal Flasher 1994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Cage 1999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Tulips 2000

白南准以影像雕塑和影像裝置聞名。他的TV Garden在無數植物之間放置了各種尺寸的顯示屏,播放著Global Groove。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Garden 1974

V-yramid是以播放白南準作品的電視組成的大型金字塔狀裝置,每四臺電視形成一組,以萬花筒般的畫面效果播放著藝術家的影像作品。與畫面本身的內容相比,整體的形式和韻律更為重要。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V-yramid 1982

TV Clock由一排24臺電視構成,屏幕上顯示的是畫面壓縮成的一條細線,依次以線性方式排列,仿似鐘錶的指針。這是一件不受時間限制,卻呈現了時間的作品。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Clock 1963

頗負盛名的Megatron/Matrix和Electronic Superhighway更是影像牆與地標的結合。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Electronic Superhighway: Continental U.S., Alaska, Hawaii 1995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Megatron/Matrix 1995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FAMILY OF ROBOT: HIGH-TECH BABY 1987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Robot Globe 1990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359 Canal Street 1991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he rehabilitation of Genghis Khan 199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Untitled [Console RCA Victor Deluxe] 1996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Bakelite Robot 2002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Untitled (plaster man with Sony Watchman head) 2005

白南準也常用技術玩轉著現實與幻象,以閉路電視的特性探討著畫面真實與現實真實。Real Fish和Live Fish由兩臺電視機組成,其中一臺中放置了一個真實的魚缸,另一臺播放著魚缸前方的相機拍攝的實時畫面。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Real Fish, Live Fish 1982

One Candle (Candle Projection)中,他將鏡頭聚焦於蠟燭的火焰,操控著其在牆面上的各個投影,形成了如真似幻的動態視覺畫面。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One Candle (Candle Projection) 1989

2000年在古根海姆博物館,白南準為穹頂打造了Modulation in Sync,其由兩個激光裝置組成,高達七層樓,包含了三通道的視音頻、各種鏡面、100個顯示屏、7臺投影儀,裝置彷彿將整個建築空間瞬間激活。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Modulation in Sync 1999

白南準的藝術並不僅是在玩弄視覺效果,其背後往往蘊含著對生命和社會的思考。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飽含禪宗思想的TV Buddha。與他的其他作品相比,這件作品顯得十分“簡單”。

從1974年的第一件起,白南準為這件作品創作了多種形式,但基本形式是相同的——一尊放置在顯示屏前的佛像。佛像的影像通過電視後的攝像頭,顯現在屏幕上。這樣的形式展現了一種冥想內省的外化。1974年在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展出的版本中,電視被埋在土堆中,形似古印度供奉舍利的墳冢。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Buddha 1974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Buddha 1974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Buddha 1992

禪宗思想是白南準作品中並不少見的主題。照片Nam June Paik, Zen for Film記錄了白南準站在投影儀與屏幕之間的畫面。屏幕上投射的是一部空白的影片,而他的身體作為畫面與觀眾之間的導體而存在著。這張照片是以觀眾的視角拍攝的,於是,當觀眾看著這張照片時,彷彿形成了一個觀眾-影片-藝術家與表演-觀眾的交流循環。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Nam June Paik, Zen for Film 1964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Zen for TV 196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is New Hearth 1989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Digital Buddha 1991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Mind 1992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Gene Temple 199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emple guards 1993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Buddha in My Heart 1996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Golden Buddha 2005人體

如果說白南準通過藝術創造了自己與世界對話的獨特語言,那麼人體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字母元素。通過人體在作品中的加入,白南準重塑了電視與人的關係,使得電視和人體同為媒介,讓單向輸出的方式變為雙向交互的形式。

1962年名為Zen for Head的表演中,白南准將頭髮作為筆刷,沾上墨水和番茄汁,跟隨La Monte Young的音樂在紙上畫出長長的線條。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Zen for Head 1962

1964年來到紐約後,白南準結識了大提琴演奏家Charlotte Moorman,並開始了長期的合作,完成了一系列舉世聞名又充滿爭議的作品,被稱為活體雕塑。

他們在表演26’1.1499 for a String Player時,白南準扮演成樂器,背上拉著一根弦,展現了人體大提琴。

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中,Moorman胸前戴著兩臺微型電視屏進行大提琴演奏,TV Cello則由三臺大小不一的電視組成,構成提琴的形態。Moorman在演奏時,屏幕上播放著大提琴家們演奏的片段。

TV Glasses在前者的基礎上,讓Moorman戴上了顯示實時圖像的小屏幕。在這些作品中,白南準也在預言著未來科技與人體的融合。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26'1.1499 for a String Player表演現場 1965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 1969

白南准 | 领带 电视 人体

TV Cello 1971

我們的生活一半是自然的,一半是科技的。這樣的兩半是好的。你不能否認高科技是進步,我們需要科技進行工作。但如果你僅僅製造高科技,你就會製造戰爭。所以,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人文元素,以保持生活的謙虛和自然。

撰文 Mia

本文作者其他文章

Yves Klein|絕對的唯一可見

Hans Haacke|以藝術武裝

水谷吉法|幻境東京

Tracey Emin|直白的性與隱晦的愛

常玉|荒漠野獸和冷傲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