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四不漏”编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疫情发生以来,易门县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多措并举有序推进,以“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四举措编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县不漏乡重布防

一是筑牢堡垒“严守阵地”。疫情发生后,易门县委、县政府及时按下疫情防控应急“启动键”,7个乡镇(街道)党(工)委立即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外线”,第一时间在主要道路沿线、村庄口、小区门口组建临时党支部45个,设置疫情防控监测点72个,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询问排查、登记监测,同时做好人员劝返、隔离工作,确保不漏一车一人,实现“防输入、防蔓延、防输出”的疫情防控目标;各县属党委(党组)积极响应,构建疫情防控“内线”,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后勤保障组,加强物资供应与保障,形成密切配合、协同战“疫”的良好局面,全面夯实全县抗击疫情的“防御工事”。

二是组建队伍“分兵把守”。卫健工委、公安局党委、应急管理局党组“关口前移”,组织139名党员组成“先遣队”,“分兵把守”辖区北大门、南大门以及高速路口,坚守疫情防控流观点。366名党员志愿者向党旗宣誓,在临时党支部的引领下,“陈兵”主要道路沿线、村庄口、小区门口带好头、站好岗、担好责,确保指令下达更加顺畅,指挥调度更加有力,检查流程更加优化,构建起“外防输入、内防输出”的防御体系。

乡不漏村重联控

一是全面拉紧“责任链条”。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及时建立“三级书记”抓防控、“四级包保”抗疫情的防控机制,充分压紧、压实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责任,将防控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干部职工、村组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志愿者身上,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责任压实到位、工作部署到位、任务落实到位。二是综合开展“环境消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坚持无死角、去“真空”,全面对县城各社区进行喷洒消毒,有效铲除疫情滋生“土壤”。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定期对各村组进行“大消杀”,发动乡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办公场所、集镇、活动广场、道路沿线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公共场所卫生死角,整治乱堆乱放问题,切实阻断病毒滋生传染源。

村不漏户重宣传

一是及时传递“好声音”。为加强群众对疫情防控的正确认识,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有效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小喇叭全天候轮番播放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和相关公告,利用流动音箱分别录制彝话和充满地气的地方“土话”,强化宣传效果。云岭先锋综合服务平台、手机微信群及时把“疫情快报”发送至千家万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举措及时传递了疫情防控“好声音”,有效避免了不良信息传播引起的混淆视听,全面提升了群众的科学防范意识。

二是深入传播“正能量”。不聚会、不信谣、不造谣、不走亲串户、停止农村自办宴席,各村(社区)党组织发动党员深入每家每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政策。针对年龄较大、出行不便群众,组织党员志愿者采取上门宣传方式开展宣传讲解。全覆盖、“地毯式”的宣传让疫情这位“不速之客”顿时家喻户晓、全面深入人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起了磅礴正能量。

户不漏人重排查

一是全面摸排“底数清”。各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党员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与公安人员、医务人员等组成摸排队伍,逐户逐人开展全面摸排,定期上门对各个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进行核查,全面掌握人员信息。紧盯重点人群,对外省务工返乡人员特别是从湖北武汉返回的人群进行动态监控、重点监测,每天通过电话询问、视频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其“朋友圈”和“生活圈”的了解掌握,切实做到“底数清”。

二是重点监控“情况明”。

各村(社区)认真对辖区内有感冒、发烧症状人员进行排查并登记造册,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行“一对一”的包保户与包保责任人制度,对每一位人员的基本信息、接触人群、每日身体健康状况做到密切关注、实时跟踪、详细记录,确保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加大源头治理管控力度,及时对县、乡、村医院、卫生室、诊所、药品零售店开展检查排查,对就诊人和购药人基本信息、体温情况进行登记,明确信息上报机制,摸排登记信息做到一日一登记、一日一汇总、一日一上报,定期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其患者身体状况,准确掌握辖区内群众健康状况。

下一步,全县各级党组织将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各项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精准细致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扎实推进复工复产、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落实,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原标题:易门县“四不漏”编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审核:李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