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教育如何行動

縣域教育,我們該如何行動

唐河 袁丁

2020年,註定是教育不平凡的一年,光說不練假把式。一要認清存在的問題,二要找準解決問題的措施,三是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尊重規律,研究規律,總結規律,踐行規律。

一、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不到位。教學管理是一項老老實實的工作,來不了半點虛誇和缺失,必須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備、講、批、輔、考、評、補這些常規教學環節被當做落後的東西丟掉了,僅僅突出了課堂的“演”和題海戰術的“考”,常規教學環節一定是經過幾百年、上千年的實踐得來的,一定是經過教育專家論證來的,忽視它、藐視他、顛覆他使我們喪失了教育的傳承。有些學校六年級現在一輪、二輪、三輪複習備考,這是不是“磨洋工”?“填鴨式”?“題海戰術”?“應試教育”?初中的九室、小學的六室形同虛設,初中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沒有做過演示實驗。課程開不齊開不全導致小學、初中、高中知識鏈斷裂,造成小學影響初中、初中影響高中的惡性連鎖反應,比如小學學習光的直射,初中學習光的折射,高中學習光的波粒二重性,學習階段的知識鏈不可缺失。一個學生說:“只要不按課表上課,不上體育、音樂、美術、微機等課,我就不聽講,就與老師對抗。” 這個學生的說法很有代表性,值得我們深思。

2、學校管理不精細。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管理一個學校也是如此。學生水沖廁所的異味常期得不到解決。食堂每天的留樣得不到堅持。學生晚上入寢後不能及時入睡。安全演練缺失、生命教育失當。檔案造假滿天飛,上級檢查是想通過檔案看你平時的工作情況,而不是檢查你的檔案多而全的,讓領導班子造假、讓全體教師造假、讓學生跟著造假,這樣衍生的負能量不可低估。

3、學校文化不突出。學校的文化是內涵,是裡子,是磁場,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文化缺乏載體,牆上貼了《三字經》《千字文》無法表明學校開展了“國學誦讀”活動。教師問卷有雜音,學生問卷有抱怨,說明領導班子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不強。學校文化符號不明顯,比如校訓、校歌、校徽、校旗、校報、學校廣播電臺,校史、校長意見箱、文化長廊、社團活動等。只會吹獨奏,不會彈鋼琴。

4、課改推進不紮實。對課改的偏見和不接地氣導致課改推進工作誤入歧途,很多同志把“周賽課”“月賽課”“期賽課”和取得課改過關證當做課改的主要工作。忽視了課改的基礎性工作、過程性工作,弱化了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名師名班主任培育工作,省略了教師對“課標”“教材”“教學參考書”“考綱”和“考試說明”的解讀和學習。課堂是教師素質的體現,而不是通過課堂技巧來提升教師素質。這是我們年年說課改、年年無成效的根本原因。

二、突破點

1、用“三改一提升”的思路、思維來解決當前和今後發展中的問題。第一改,改革績效考評辦法,這是學校管理、教學管理層面問題,排比亮兌,突出指揮棒的作用。第二改,改革教師培訓和名師培育機制,這是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抓住了教育發展的關鍵,沒有人的發展不可能有教育的發展。第三改,改革教科研和課堂方法,這是教育發展的動力所在,是發動機。第四,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2、迴歸教育本來面目。常規教學常抓不懈,備、講、批、輔、考、評、補這些常規教學環節不能丟,一定要強化。 哪裡有什麼模式教學,看看我們的學生千差萬別,教出來的畢業生參差不齊,就別再迷信了。

3、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抓起來。 形式主義要不得,找到一條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新路子。比如:開辦校本課題,學校要拿出一定的資金進行扶持。比如,幫扶結對,排比亮兌,同獎同罰。只有這樣才能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4、教師的基本功一定抓好。三筆字、普通話、信息技術等是教師的基本功,好多年沒有抓了,這是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的基本素質,普通話就說不好,如何當中原名師? 不去研究以上的教學“綱領性東西”,得到的一定是學生成績提升慢。高三的教師、初三的教師每學年自己不去親自做上20套的高考題、高質量的模擬題,你就根本找不到出題的方向。

5、簡政放權,放管結合。(1)把小學教育質量監管權完全交給中心學校,由轄區的初中出題、監考、評價小學教育質量,形成小學、初中捆綁式發展,既鞏固了生源,又提升了質量,教體局只要結果,不評比。如果縣教體局管得越細,漏洞就越大,作假、作弊就無法根除,導致縣教局信譽低落。(2)改革初中評價辦法,借鑑高招評價辦法,以上年省級示範高中上線人數為基數,當年多一個人加一分,少一個人減一分,然後排出名次。達到好學校有壓力、差學校有動力的目標。(3)管理重心下放,縣局只注重頂層設計,不再具體操作,有的事情與其管不了不如不管,與其讓基層有意見不如讓中心學校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