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書院薦書】在當今節奏飛快、海量信息的環境下, 讓你有效、迅速的抓住一本書的精髓,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書中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視角、新主張,將為你我在這場閱讀盛宴中啟迪智慧、潤澤心靈。關注 頭條號,讀書,為遇見更好的自己,為遇見更大的世界。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圖書:《中國通史》

出版社:貴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ISBN:9787516119198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推薦理由】《呂思勉中國通史(套裝共2冊)》分為上古史、中古史、近古史、近世史、現代史五篇,主要內容包括:漢族的由來;古史的年代和系統;三皇五帝;三王時代;春秋戰國等。《呂思勉中國通史(套裝共2冊)》精選此時大師名家之有關學術文化經典著作,以期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文化做一系統整理。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內容簡介】《中國通史》分上下兩篇,五十四章節,內容包括婚姻、中國民族的由來、中國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蹟、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等。《呂著中國通史》給供相關學者參考閱讀。

《中國通史》完成於一九三九年,分上、下兩冊,上冊十八章,分門別類地敘述中國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婚姻、族制、政體、階級、財產、官制、選舉、賦稅、兵制、刑法、實業、貨幣、衣食、住行、教育、語文、學術、宗教等十八類;下冊三十六章,按時間順序敘述中國政治的變革。《中國通史》上冊於一九四零年三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由於當時出版條件的艱難,下冊拖延到一九四四年九月出版。至一九四八年,上冊重印到第七版,下冊重印到第六版。一九九二年八月,《中國通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以《呂著中國通史》為書名新版印行,文字上有不少刪改。一九九七年三月,《中國通史》亦以《呂著中國通史》之名收入中國經濟出版社“企業萬有文庫.文化科學卷”。二○○五年十二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呂著中國通史》第二版,刪改處大都按原貌恢復。二○○八年三月,新世界出版社將書名改為《中國文化史(插圖珍藏本)》出版。二○○八年四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以《呂著中國通史》為名收入“館藏拂塵”叢書。同時,又有海潮出版社改書名為《呂思勉中國文化史(插圖珍藏版)》,收入“國學大講堂”叢書,編者增添了二級目錄,並有較多的刪節。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作者簡介】呂思勉(1884—1957),中國近代著名史學家,字誠之,江蘇武進人。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呂先生一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史研究,1923年出版《白話本國史》四冊,是較早的一部有系統的中國通史,對當時史學界很有影響,後又著成《呂著中國通史》兩冊。晚年從事斷代史研究,先後出版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還著有《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等書。

呂先生一生治學嚴謹,勤於著述,其對中國文化史的研究,在當時得風氣之先,《呂著中國通史》堪稱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此書由開明書店於1940年出版上冊,1945年出版下冊。出版後深受學術界和廣大讀者的歡迎,曾數次重印。可惜當時正值多事之秋,此書的作用和影響很快被獨裁、內戰和飢餓所掩蓋,以致絕版。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精彩書評】孔子所謂小康之世,大約從有史時代就開始的。因為我們有確實的歷史,始於炎黃之際,已經是一個干戈擾攘的世界了。至於亂世,其機緘,亦是早就潛伏的,而其大盛,則當在東周之後。因為封建制度,是自此以後,才大崩潰的(封建制度的崩潰不是什麼單純的政治作用,實在是社會文化進步,而後政治作用隨之的,已見第三章。新文化的進步,就是舊組織的崩潰)。然在東周以後,社會的舊組織,雖已崩潰,而人們心上,還都覺得這新成立的秩序為不安;認為他是變態,當有以矯正之。於是有兩漢時代不斷的社會改革運動。醞釀久之,到底有新室的大改革。這大改革失敗了,人們才承認社會組織的不良,為與生俱來,無可如何之事,把病態認為常態了。所以我說小康的一期,當終於新室之末。

漢代人的議論,我們要是肯細看,便可覺得他和後世的議論,絕不相同。後世的議論,都是把社會組織的缺陷,認為無可如何的事,至多隻能去其太甚。漢代人的議論,則總是想徹底改革的。這個,只要看最著名的賈誼、董仲舒的議論,便可見得。若能細讀《漢書》的《王貢兩龔鮑》和《眭兩夏侯京翼李傳》,就更可明白了。但他們有一個通蔽,就是不知道治者和被治者,根本上是兩個對立的階級。不知領導被壓迫階級,以圖革命,而專想借壓迫階級之力,以進行社會改革。他們誤以為治者階級,便是代表全社會的正義的,而不知道這只是治者階級中的最少數。實際,政治上的治者階級,便是經濟上的壓迫階級,總是想榨取被治階級(即經濟上的被壓迫階級)以牟利的。治者階級中最上層的少數人,只是立於兩者之間,使此兩階級得以保持一個均衡,而實際上還是偏於治者一方面些。要想以他為發力機,鼓動多數治者,為被治者謀幸福,真是緣木求魚,在理論上決不容有這回事。

理所可有,而不能實現之事多矣,理所必無,而能僥倖成功之事,未之前聞。這種錯誤,固然是時代為之,怪不得古人。然而不能有成之事,總是不能有成,則社會科學上的定律,和自然科學上的定律,一樣固定,決不會有例外。

在東周之世,社會上即已發生兩種思潮:一是儒家,主張平均地權,其具體辦法,是恢復井田制度。一是法家,主張節制資本,其具體辦法,是(甲)大事業官營;(乙)大商業和民間的借貸,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見《管子·輕重》各篇)。漢代還是如此。漢代儒家的宗旨,也是要恢復井田的。因為事不易行,所以讓步到“限民名田”。其議發於董仲舒。哀帝時,師丹輔政,業已定有辦法,因為權戚所阻撓,未能實行。法家的主張,桑弘羊曾行之。其最重要的政策,是鹽鐵官賣及均輸。均輸是官營商業。令各地方,把商人所販的出口貨做貢賦,官販賣之於別地方。

弘羊的理論,略見《鹽鐵論》中。著《鹽鐵論》的桓寬,是反對桑弘羊的(《鹽鐵論》乃昭帝時弘羊和賢良文學辯論的話,桓寬把他整理記錄下來的。賢良文學都是治儒家之學的。弘羊則是法家,桓寬亦信儒家之學)。其記錄,未必會有利於弘羊,然而我們看其所記弘羊的話,仍覺得光焰萬丈,可知歷來以弘羊為言利之臣,專趨承武帝之意,替他搜刮,實在是錯誤的。但弘羊雖有此種抱負,其籌款的目的是達到了,矯正社會經濟的目的,則並未達到。漢朝所實行的政策,如減輕田租,重農抑商等,更其無實效可見了。直到漢末,王莽出來,才綜合儒法兩家的主張行一斷然的大改革。

在中國經學史中,有一重公案,便是所謂今古文之爭。今古文之爭,固然自有其學術上的理由,然和政治的關係亦絕大。提倡古文學的劉歆、王莽,都是和政治很有關係的人。我們向來不大明白他們的理由,現在卻全明白了。王莽是主張改革經濟制度的人。他的改革,且要兼及於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方面。今文經是隻有平均地權的學說,而無節制資本的學說的。這時候,社會崇古的風氣正盛。欲有所作為,不得不求其根據於古書。王莽要兼行節制資本的政策自不得不有取於古文經了。這是旁文。我們現在且看王莽所行的政策:

(一)他把天下的田,都名為王田(猶今言國有);奴婢名為私屬;都不得賣買,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的,分餘田與九族鄉黨。

(二)設立六筦之制:(甲)鹽,(乙)酒,(丙)鐵,(丁)山澤,(戊)五均賒貸,(己)鐵布銅冶。其中五均賒貸一項,是控制商業及借貸的。餘五項,系將廣義的農業和工業,收歸官營。

(三)五均,《漢書·食貨志》《注》引鄧展,謂其出於河間獻王所傳的《樂語》《樂元語》。臣瓚引其文雲:“天子取諸侯之土,以立五均,則市無二賈,四民常均;強者不得困弱,富者不得要貧;則公家有餘,恩及小民矣。”這是古代的官營商業。其為事實或法家的學說未可知,而要為王莽的政策所本。王莽的制度:是改長安東西市令,又於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五處,都設司市師(師是長官之意)。各以四時仲月(二、五、八、十一月),定該區中貨物的平價。貨物實繫有用而滯銷的,照他的本錢買進。物價騰貴,超過平價一錢時(漢時錢價貴,故超過一錢,即為騰貴),則照平價出賣。又在司市師之下,設泉府丞。丞是副官的意思。經營各種事業的人,都要收稅,名之為貢(其額按純利十分之一)。泉府收了這一筆貢,用以借給睏乏的人。因喪祭等事而借的,只還本,不取息,藉以營利的,取年息十分之一。

王莽的變法,成功的希望是不會有的,其理由已述於前。固然,王莽的行政手段很拙劣,但這只是枝節。即使手段很高強,亦不會有成功的希望。因為根本上註定要失敗的事,決不是靠手段補救得來的。但是王莽的失敗,不是王莽一個人的失敗,乃是先秦以來言社會改革者公共的失敗。因為王莽所行,並不是王莽一個人的意見,乃是先秦以來言社會改革者公共的意見。王莽只是集此等意見的大成。經過這一次改革失敗之後,人遂群認根本改革為不可能,想把亂世逆挽之而至於小康的思想,從此告終了。中國的社會改革運動,至此遂告長期的停頓。

……

雖然在停頓時期,枝節的改革,總還不能沒有的。今亦略述其事如下:

當這時代,最可紀念的,是平和的、不徹底的平均地權運動。激烈的井田政策既經絕望,平和的限民名田政策還不能行,於是又有一種議論,說平均地權之策,當行之於大亂之後,地廣人稀,土田無主之日。於是有晉朝的戶調式,北魏的均田令,唐朝的租庸調法。這三法的要點是:(一)因年齡、屬性之別,以定受田的多少。(二)在北魏的均田令中,有露田和桑田的區別。唐朝則名為口分田和世業田。桑田和世業田,是可以傳世的,露田和口分田,則受之於官,仍要還之於官。(三)唐制又有寬狹鄉之別。田畝之數,足以照法令授與的為寬鄉,不足的為狹鄉。狹鄉授田,減寬鄉之半。(四)有餘田的鄉,是要以給比連之鄉的。州縣亦是如此。(五)徙鄉和貧無以葬的人,得賣世業田。自狹鄉徙寬鄉的,得並賣口分田(口分田非其所有,無可賣之理。這該是獎勵人民從狹鄉遷到寬鄉去的意思。法律上的解釋,等於官收其田而賣卻之,而將賣田所得之款,發給為獎勵費。許其自賣,只是手續簡便些罷了)。(六)雖然如此,世業田仍有其一定製限,買進的不得超過此限度,在最小限度以內,亦不得再賣卻。統觀三法,立法之意,是不奪其私有之田,無田者則由官給,希冀減少反抗,以漸平均地權,其立法之意誠甚善。然其實行至何程度,則殊可疑(晉法定後,天下旋亂,曾否實行,論者甚至有懷疑的。北魏及唐,曾實行至何程度,歷史上亦無明確的記載)。即使實行了,而人總是有緩急的;緩急的時候,不能不希望通融,在私產製度之下,誰肯白借給你來?

救濟的事業,無論如何,是不能普遍的(救濟事業之量,決不能等於社會上需要救濟之量,這是有其理論上的根據的。因為救濟人者,必先自覺有餘,然後能斥其所餘以救濟人。然救濟人者的生活程度,必高於所救濟的人,因而他所拿出來的,均攤在眾人頭上,必不能使被救濟者之生活程度,與救濟之者相等。而人之覺得足不足,並不是物質上真有什麼界限,而往往是和他人的生活狀況相比較的。如此,故被救濟者在心理上永無滿足之時。又在現在的社會組織之下,一個人的財富,往往是從剝削他人得來的,而他的自覺有餘必在先,斥其餘以救濟他人必在後。自剝削至於救濟,其中必經過相當的時間。在此時間之中,被剝削者,必已負有很大的創傷,即使把所剝削去的全數都還了他,亦已不夠回覆,何況還不能全數還他呢)。於是不得不有抵賣之品。而貧民是除田地之外,無物可以抵賣的。如此,地權即使一度平均,亦很難維持永久。何況並一度之平均而不可得呢?再者:要調劑土滿和人滿,總不能沒有移民,而在現在的文化狀況之下,移民又是很難實行的。所以此等平均地權的方法,不論事實,在理論上已是很難成立的了。

據記載,唐朝當開元時,其法業已大壞。至德宗建中元年(民國紀元前一千一百三十二年),楊炎為相,改租庸調法為兩稅法,人民的有田無田,田多田少,就無人過問了。

自晉武帝太康元年(民國紀元前一千六百三十二年),平吳行戶調法至此,前後適五百年。自此以後,國家遂無復平均地權的政策。間或丈量,不過為平均賦稅起見,而亦多不能徹底澄清。兼併現象,依然如故,其中最厲害的,為南宋時浙西一帶的兼併。因為這時候,建都在臨安,浙西一帶,闊人多了,競以兼併為事,收租奇重。宋末,賈似道要籌款,就用低價硬買做官田。田主固然破產了。佃戶自此要向官家交租,又非向私家交租時“額重納輕”之比,人民已受了一次大害。到明初平張士誠,太祖惡其民為士誠守,對於蘇松、嘉湖之田,又定以私租為官稅。後來雖屢經減免,直到現在,這一帶田賦之重,還甲於全國。兼併的影響,亦可謂深了。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上編中國文化史

第一章婚姻

第二章族制

第三章政體

第四章階級

第五章財產

第六章官制

第七章選舉

第八章賦稅

第九章兵制

第十章刑法

第十一章實業

第十二章貨幣

第十三章衣食

第十四章住行

第十五章教育

第十六章語文

第十七章學術

第十八章宗教

下編中國政治史

第十九章中國民族的由來

第二十章中國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古代的開化

第二十二章夏殷西周的事蹟

第二十三章春秋戰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一

第二十四章古代對於異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古代社會的綜述

第二十六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二十八章漢武帝的內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前漢的衰亡

第三十章新室的興亡

第三十一章後漢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後漢的分裂和三國

第三十三章晉初的形勢

第三十四章五胡之亂(上)

第三十五章五胡之亂(下)

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第三十八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人

第四十二章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變

第四十三章北宋的積弱

第四十四章南宋恢復的無成

第四十五章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漢族的光復事業

第四十七章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明清的興亡

第四十九章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漢族的光復運動

第五十二章清朝的衰亂

第五十三章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革命途中的中國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分享薦書】薦書一向是我樂意做的事,因為讀書既是一個人的事情,又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謂“一個人的事情”,是因為讀書本來不是群體性行為,獨自一人面對青燈黃卷,也能思接萬里,窮覽千載,和古聖先賢心有慼慼。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不怕孤獨,甚至期待有孤獨下來的時間和能力。所謂“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因為《禮記》有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一個人看人、看事、看書,都有可能陷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擾,而把自己的心得與他人分享剖辯,不僅自己能獲得更深更廣的見解,也能啟發同好者的視野與思維,讓信息和見識在更大的範圍內傳播。分享薦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把自己認為最值得閱讀,乃至一讀再讀的書分享給大家,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於人於己,不亦樂乎!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歡迎關注 ,讓思想充實生活。閱讀可以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一日一書 ‖《中國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