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房車系列(10)-談談房車技術跨界的發展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房車系列(10)-談談房車技術跨界的發展

這幾年關注房車,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 房車每年都有會有發展,技術一直在發展。關注房車的人群也越來越低齡化,很多人都在工作,所以這篇文章,我們來談談房車跨界的事。

其實目前房車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房車廠包括從業人員都是解決住的問題,單品的設計也處於行業隔離狀態,一輛房車目前是房和車分離的,唯一有聯繫的可能只有行車充電了。 房的部分比起家庭智能化來說差的太遠了,可能連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在打折扣。 所以今天談談跨界的事。 看能做點什麼,也為一些年輕人或想從業的人一些參考。

一、 車的部分: 車的部分相對成熟,車輛有自己的CANBUS總線協議,車輛是一體化管理集成度很高,也有很多先進的技術在使用,電子穩定性也很好。這方面可以做的事並不是太多。 能做的跨界東西,也就事外圍電子設備的加裝。還有房車化電子儀表臺的設計,因為我發現很多房車前車駕駛位儀表臺空間可以充分利用,這樣和後車控制可以做到聯動,包括狀態顯示。一個人出去玩了, 開車前要一鍵檢測一下後車的整體情況,外部的踏板有沒有收起來,後掛的拖車架有沒有鎖止,外推玻璃有沒有收起來, 有液化氣和水路的開關有沒有關閉。周圍的可視區域進行環視,車底的支架有沒有收起, 對後備電池的行車充電需不需要打開。 這些對於一個房車駕駛者,在駕駛之前都需要做的事,完全可以智能化檢測完成。 包括限高預警,這些都可以在車內知道。 也可以放到車輛前部。很多大咖說車都一直強調要有機械按鈕,降低故障率,這個說法沒錯。 其實這些都可以放到駕駛艙內, 畢竟駕駛艙內空間挺大的。對於房的部分還是要怎麼簡潔,怎麼舒服怎麼來。 這就和家裡的配電箱一樣,裡面都有空氣開關,但真正家庭用的時候真不多。 一般出現跳砸才會動那裡, 平時家裡用的還是常用的功能和開關。 所以那些機械的不常用的,佔地方的完全可以放到駕駛艙裡。 房的部分還是儘量少點開關,少點佔地方的東西, 如果想了解狀態,一塊顯示屏隨時可以搞定,家就要有家的樣(完全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二、房的部分: 房的部分可做的領域就多了。 產品配件化,這是一個可以很快變現領域,房車裡的很多配件其實技術壁壘並不是很高,只是對質量和品質稍微高一些,相關都有參考。這部分要做的其實就是模塊化分離加開模,有過相關配套領域經驗的人,應該很好入門,比如房車傢俱,其實房車底盤種類不多。基礎佈局配置不多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批量化套件化, 按照一個套件來賣。 其實有經驗的傢俱廠,模型庫完整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在線下單,在線雕刻機出套件。這個相信市場潛力很大,因為很多車友選擇車廠的原因是因為傢俱做的是在太看不下眼了,尤其一些動手能力強的車友。 目前還有很多車友把電模塊化,很多東西做好電箱在出售,這部分其實說門檻高也高,說沒有門檻也沒有門檻,這就和攢電腦一樣,自己能改的東西真不多。專業理論很多,但真正自己要做的時候很多都是買的成熟模塊,最多就是實現連接和調試。這部分有用電經驗的或則電子類的達人一般能夠入手,這部分的服務主要是套件化,把要做的東西的輸入輸出整的越簡單越好。

房的部分還有一個藍海領域就是智能化,目前看到很多房車,加個APP,加個平板就叫智能房車了。 對車內的數據只有展示功能,沒有控制功能。有些更離譜的是加入了雲概念,其實很多東西強加給房車就會走樣,其實房車的應用環境,並不適合做在線全互通,畢竟行車的時候沒有信號,或則信號不好,駐車地信號不好,這些不適合做全互通的, 房車上可以使用一些工業協議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把很多房車上離散的模塊用專用傳感器網絡信號互聯起來,做到車輛內部設備互聯互通,互不干擾,用戶永遠都可以實時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東西,房車內的房的控制都可以一部終端全部搞定。不用到處找遙控器,到處找開關,避免小朋友誤操作,寵物誤觸碰, 環境自動檢測,隨時給出預設方案。讓玩房車做成一個享受,而不是比在家裡還不方便的臨時住處。 包括車內風道管理,通風管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預警功能。 這些可能聽的都很高大上的,但實際在智能家居領域已經很普遍,很多智能家居在家庭中不方便實現的功能,在房車中可以很好的應用,因為房車面積不大,信號完整性會好很多也會穩定很多。 在房車中做個懶人多好。 畢竟空間就不大。 何必走來走去,忘這個忘那個。 這個是房內智能化領域,也是符合中國特色的,畢竟地域遼闊。每次出行之間也不長。 匆匆的來匆匆的走,難免有些會遺忘,所以讓智能化做好服務,相信能大大的提高旅行的幸福感,關於智能化這塊內容大家可以和我探討。 合理的話,我這邊可以出樣品給大家使用。 除了車內智能化,還有車外智能化,停車穩定性調整,很難人工自己完成 ,尤其南方人,經常喜歡洗澡, 如果車輛沒有停穩定,車輛不好排水,車內要是要積水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影響。 所以怎麼把車體停好,怎麼自動化完成,說起來很難,其實做起來並不是很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討。 還有就是房車新能源的應用, 很多因為經驗主義的原因, 車上太陽能,風能一直並不被看好,都是說在浪費錢,其實這種情況是有很多原因的, 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安裝使用角度問題,這些如果要有智能化控制,會讓您的綜合能源使用上一個高度。其實看到網上已經有些車友在努力了,做了光跟蹤設備,角度調節器,多風路發電設備, 但沒有一個產品化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原因是跨界的壁壘導致的。 所以建議很多跨領域的行業專家,可以一起探討做些好玩的東西,適合國情的東西, 讓旅行成為一種享受,更加合理,不要把房車做成打折扣的家, 感覺都是在將就。 大家一起努力,歡迎私信我。

極客匠人,您身邊的技術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