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我因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一粒米的前世今生”活动与中粮结缘,至今已经整整五个年头。五年来,从参加湖北仙桃举办的主题为“享舌尖好米、倡爱粮节粮”的第一届福临门水稻开耕节;到今年顺利完成黑龙江虎林主题为“火火的大米”第五届开耕节,跟随中粮的脚步也是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刻解了中国自古以来对世界农业四大贡献之一的水稻文化,更结识了很多央企优秀员工,一大批耕耘在天地间的中粮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断创新,有很多可以书写的故事。原来,守护我们生活一日三餐主粮的背后,有太多的传奇。

一粒米的来之不易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多年之后,依然记得那个早春,这样一个感受稻米全流程活动,对于多年从事农业节目的报道的我来说,让人倍感兴奋。“一粒米的前世今生”活动五天四个城市,行程跨越海南、湖北等地的多个企业,我们先后走进中化集团海南三亚育种试验田、中种公司海南三亚育种站、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中储粮荆门直属库、中粮仙桃米业工厂。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同行的媒体朋友和网络达人都在手机上第一时间去分享新闻。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参与农业节目报道十多年,还是第一次如此详细了解粮食育种、种植、收购、储存、加工、销售、消费等各环节,中化、中储粮还有中粮,都是很厉害的央企,在这样一个认知之旅、体验之旅的过程中,我们真的是睁大了眼睛,用心去感受。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一流的育种专家在阳光下耕耘,走在田间带上草帽,生活工作场景与普通农民一样,周而复始和不会说话的稻田打交道,偏偏还要付出爱和情感,才能懂得种子,用好种子。一粒种子所携带的基因,不仅能决定产量、品相、遗传抗体,甚至还能通过基因的改变,对自然环境带来改善或侵略性。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从一粒种子到播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生长,成熟最后收获稻谷,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还有付出辛劳和汗水,有科技的力量更有精确的服务和管理。

一个人代表的央企

中国实现了粮食安全的根本来源于一粒米在各个环节的精确保障。保障的背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央企,所承担的责任,是一个个人的力量。中粮粮谷大米管理部副总经理于文海老于就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被感动,也特别被震撼。回忆起来,多年来到过众多工厂,中粮虎林米业的工厂是从一片杂乱的荒地中拔地而起,虽然生长在祖国东部边陲鸡西虎林一个小镇上,却是国际上称得上超一流的大米工厂,工厂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得益于央企团队的精心耕耘,老于是这个工厂的主角。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水稻开耕节仪式老于就坐在我旁边。我们《乡约》栏目精心策划安排的虎林农耕之火,生态之火,文化之火,金田之火,伴随着各个流程和环节的展示,他的心情是最被跌宕起伏的,因为老于在这里已经扎根九年啦!九年是他生命中最年富力强的一段青春年华。

一个占地300亩地的国际一流大米工厂,从选址,设计,开工,建设,投产,每一段时间都有很多故事。老于刚到虎林时,很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荒地上还有很多蚊虫,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扎根这么久。可是,当他投入全身心的感情在这块土地上时,曾经的抱怨或者退缩的情绪全都忘记了。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老于来虎林时满头黑发,现在已是历尽沧桑,白发还有刻在额头的皱纹,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而虎林生产的金田米,享誉全世界,为了守护我们餐桌上一日三餐的主粮,他们也是用尽全力啦!

原来,中粮大米是一首赞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杰出的代表人物,老于就是其中之一。

米文化是中国骄傲

中粮开耕节成功打造了一个极具文化特色的品牌IP,每年聚焦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线上线下共庆开耕大吉:不仅在微博、微信上与网友们共赏诗词歌赋,在诗意田野里感受千古农耕;每年活动都力邀农业专家现场论稻,文化学者吟诗说词,更有书法家田园泼墨……一场场文化盛宴,我们和与会宾客共同在诗情画意里感受中华农耕的独“稻”魅力。

开耕节在不同城市每年都有一个文化主题,第一届在湖北仙桃举办“享舌尖好米,倡爱粮节粮”主题;第二届在宁夏平罗举办"寻华夏稻源,享舌尖好米‘’;第三届在江苏盐城举办“好米开耕,幸福开始”;第四届在黑龙江五常为“粮满·福至,”;今年则是“火火的大米”。从这些精心打磨的字眼中,一个是感受到了舌尖好米的文化内涵,再一个也看得出组织者的匠心独运,策划人的良苦用心。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众多文化学者纪连海、王立群、于赓哲、孔庆东等专家教授,在开耕开镰文化节的舞台上讲述了中华米食文化。无论是在现场活动中倾听或者看文字感悟,都十分赞叹。

于赓哲教授

(左一)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于赓哲是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他经过精心整理和认真准备在虎林的中粮开耕节,作了题目为“米文化是中国骄傲”的文化分享。如他所说:渊远流长的稻米文化精髓早已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自古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文化渗入骨髓,土地是我们的命根,我们为世界农业做出过的四个最大的贡献就是水稻、大豆、茶叶、蚕桑业。所以水稻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稻米,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人的饮食代名词,从宋朝就有句话叫“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米是中国的骄傲。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三字经到古诗词,关于稻米有太多说不尽的话题,能见证参与策划开耕文化节活动,一样播种快乐,收获满满。

一粒米背后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