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死亡诗社》

打开这部片子,看到是1985年的作品,一股浓浓的历史感上来了,但当看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佳作。打开导演的介绍页,会发现,他也是《楚门的世界》的导演。《楚门的世界》电影的点子实在是太经典了,又有着对预言一般的精确性。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在教学严肃,素以升学率高闻名的威尔顿预备学院,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文学老师——约翰·基丁。为什么说他不寻常呢?

他上的第一节课是带领学生在校史展柜出感受死亡,这是一堂死亡教育课。他告诉学生“seize the day”,只有理解死亡,才能更深刻地明白生的意义。

第二节诗歌课,基丁老师就让自己的学生把课本的序言全部撕掉。把那些对诗歌的刻板的,教条的评论,把那些条条框框都扔了。诗歌是用来感受的。

之后他还带着学生站在课桌上展开与平时生活不一样的视野角度;带着学生在院子内活动,理解从众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操场上大声朗诵诗篇,宣读理想……学生们也在压抑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丝春风般的温暖。

特别有意思的一段是他们一群学生半夜偷偷跑出去,找到当年基丁老师创办的死亡诗社的山洞,一起在里面吟诗唱歌。(基丁老师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这也是电影名字的来源。

看完电影之后,非常感慨,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尾很现实,基丁老师被开除。这些诗社的成员都在文件上签了字,否则他们就会被开除。只有一个孩子(查理)一直很刚,潇洒不羁,于是被开除了。一定程度上查理的潇洒,对条条框框的不屑来源于他有个富裕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