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以史為鑑,歷來就是人們的期待。人們喜歡從一場場治亂興衰的經驗中,總結出布衣平民安居樂業的理想,凡夫俗子浪跡天涯的快樂,帝王將相的兇殘,後宮佳麗的怨妒,朝代更迭的規律。而後世也將歷史作為一面光潔的鏡子,照出盛衰存亡的評判與遺憾。在這些對歷史的反思中,以晚唐時期杜牧的“追問”最具特色,我們一起來追問一下吧:

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題烏江亭》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當年烏江亭長勸項羽避一時,等待捲土重來的機會,可項羽仰天長嘆,覺得自己愧對江東父老,終於還是沒有衝破自我的桎梏,刎頸身亡。他人生的這最後一出“霸王別姬”,奪取了項羽寶貴的生命,也成就了他一世英名,至此,後世對項羽的評價,便坐實了“英雄豪傑”的美譽。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觀念也由此深人人心。連顛沛流離、柔若無骨的李清照都贊其“生為人傑,死亦鬼雄。”

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但是,面對眾口一詞的稱頌,杜牧在《題烏江亭》中卻寫下了自己然迥不同的觀點:在這首詩中,他提出了一個“成敗乃是兵家常事”的道理,並且認為能夠“包羞忍恥”才是真正的男子漢,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這個道理吧。此詩最後7字杜牧狠批項羽,大丈夫應當能屈能伸。

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而且杜牧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還提出了充足的論據,江東之地藏龍臥虎,少年才俊自然也是人才濟濟,假如能夠忍得一時的“失敗”,回江東等待東山再起,說不定捲土重來之時也能成就一代霸業。言外之意,項羽剛復自用,一再錯失良才和機會,甚至在最重要的時候都放棄了最有價值的生命,實在有愧“英雄”之名。

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韓信受“胯下之辱”卻終成一代名將,司馬遷受“宮刑”憤而著《史記》成千古絕唱。而項羽卻沒能忍得一時的失敗,西楚霸王死得這般差愧,令杜牧不勝晞噓。在這面歷史的明鏡中,似乎見證了這樣一個真理:但凡オ華橫溢之人如能忍辱負重,他日必定有所作為。而能否承擔起“羞”與“辱”,也算是評價“英雄”的一個重要指標。

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且剛且柔,能屈能伸,是令自己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良策。而所謂“寧折不彎”之人,到最後常常都是被生活折斷翅膀的人。就像那個“老掉了牙”的故事一樣,牙齒總是先脫落,而舌頭卻能夠以自己的柔韌而更長久地保留在人的嘴裡。

烏江亭邊的這首詩有點意思,14字給出歷史假設,結尾7字狠批項羽


自古,詩人們總是喜歡強調極端的感受,覺得至剛至陽,能夠“死得光榮,也便生得偉大”;但這些觀點在杜牧的這首詩中都得到了糾正。以現代眼光來看杜牧的詩,的確具有許多可供借鑑的精神資源。因為只有看淡成敗之事,才能以“進取心做事,平常心做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才能在低谷中尋求絕處逢生的良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