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失敗的人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內耗嚴重。

不得不承認,“拖延症”就是一件內耗特別嚴重的事情。

往往事情還沒有開始,光是說服自己就已經花掉一半的精力。

腦袋裡有兩個小人,一個想做一個想拖。他們總是水火不容,還沒有見到敵人,就已經開始內訌,鬥得你死我活。

最後精疲力盡的你總會說:“唉,管他呢,反正不急,後面再做吧。”

拖到最後,你會發現時間真的不夠了,只能鬍子眉毛一把抓,事情做的一塌糊塗。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拖延症”,拖延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心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事之前,讓我們先來解決“拖延症”。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拖延有什麼後果?

⑴ 拖到迫不得已才開始做,往往只能敷衍了事

我身邊有很多人做事都喜歡拖。

寫一份畢業論文,不拖到交初稿前一週絕不動筆,最後七拼八湊寫完,還要改無數遍;

老闆佈置一份商業計劃報告,光是列提綱就花掉三分之二的時間,拖到最後,只能各種複製粘貼,毫無質量可言;

十一小長假將至,心裡想著提前制定旅遊計劃,結果每次打開電腦就去看劇了,拖到放假,還是隻能宅在家裡。

拖延最嚴重的後果不是你忘了,而是當你開始做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很多人說自己能力不行,做不到那麼好的效果,其實他們不知道,別人做得那麼好,不是因為能力超群,而是別人花的時間是你的幾倍。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⑵ 拖延會導致你心力交瘁,情緒大起大落

拖延就像一場內戰,有限的火力沒有對準敵人,而是對準了自己。

拖延行為嚴重的人,開始做事之前,往往會糾結很久。

導致糾結的因素主要有四個:信心不足,動力缺乏,衝動分心,回報遙遠。

戰勝其中的每一條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等你終於成功說服自己開始行動的時候,你已經感到身心俱疲。

拖延不是遺忘,大多數時候是做了計劃,但沒有及時執行。

做計劃的時候熱血澎湃,執行的時候一次次碰壁灰心,這樣極端的情緒起落,會嚴重影響處理事情的進度和對事情發展的判斷,從而加重你對自己懷疑,進一步削弱你前進的動力。

如此週而復始,處理情緒花費的精力超過處理事情本身花費的精力,得不償失。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拖延有哪些原因?

⑴ 追求完美的第一步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完美的開局確實會給後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是很多時候,追求完美的開始,只會讓你對事情望而卻步,錯失良機。

以跑步為例,很多人剛開始都是信心滿滿,買鞋買衣服甚至下載戰歌,準備從堅持跑步開始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第一天,跟打了雞血一樣,一口氣跑了7公里。中途幾次感覺肺泡已經炸裂。跑完腰痠腿疼,整整三天才緩過來。

開局是很完美,可以在朋友圈好好秀一次。

接下來你會發現,第二次去跑步的心理阻力非常大。想到上次跑步時的痛苦,想死的心都有了。

雖然多跑幾次情況就會好轉,但大多數人熬不過開頭。

追求完美是好的,遺憾的是這個世界總是那麼不完美。

爛的開始是完成的一半!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⑵ 計劃很好卻執行不下去

拖延的第二個原因是計劃執行不下去。

洋洋灑灑幾千的字計劃書,看上去詳實具體,讓你陶醉在短暫的愉悅和滿足當中。但真正吸引你的不是計劃的內容,而是完成“制定計劃”這個任務的成就感。

當你真的按照計劃去做的時候,你會發現漏洞百出,整個計劃裡挑不出幾件具體的事情。

計劃的意義在於分解任務,化繁為簡。計劃執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是計劃沒有層次,很多長期戰略和中期規劃被列為短期計劃,看起來言之鑿鑿,卻不具有操作性。

短期計劃基於個人的經驗和能力,是具體事件;中期規劃和長期戰略更多的是一種願景、一種目標,是很多具體事件完成後的效果。

分清計劃的層次是制定計劃的核心。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⑶ 為了做而做,找不到意義

對你而言有意義的事情,才能讓你有足夠的動力去完成,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時候。

你是否想過六點起床的意義是什麼?堅持背單詞的意義是什麼?每天打卡的意義是什麼?

《自控力》有句話說:正如慢性壓力會影響健康一樣,試圖控制所有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也是一劑毒藥,會給你帶去過重的生理負擔。

不知道意義,而強行控制思想和身體去做一件事,會增加身體和精神的負擔。

如果你每天上班的心情都像上墳一樣,每天做事的心情都像上斷頭臺一樣,那你需要停下來,理一理,看看是不是需要給你的信仰充值了。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克服拖延的方法有哪些?

⑴ 跨出不完美的第一步

《戰勝拖拉》裡說;“知道了我有很多時間可以去玩,我選擇從不完美的一小步開始。”

追求完美往往會鑽牛角尖,在細枝末節耗費大量的經歷。

追求完美的開始,則會讓你遲遲邁不出第一步。

亂拳打死老師傅。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出手再說。

⑵ 分清主次,設定更具體的目標

成功者總是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最緊急的事情上。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優先處理緊急且重要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上。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往往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制定計劃時要將長期目標和中期規劃分解成短期可以執行的計劃。

比如減肥是長期目標,應該把它分解成周一三五跑步,二四六游泳,晚餐六分飽等等。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⑶ 不要給自己太長的時間

心理學家弗瓦爾通過大量跟蹤實驗發現,花兩年寫完論文的研究生總能給自己留一點時間放鬆、修整;那些花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寫論文的人,好像每分鐘都在蒐集資料和寫作。

所以,有時候工作時間拖得越長,工作效率越低。

⑷ 找到意義,而不是隨時設置獎勵

一件事情的意義其實就是完成目標後的收穫,找到意義,就是想法設法知道達成目標後的收穫。用這個更加多元的收穫去代替隨時隨地的獎勵。

如果你完成每個小計劃都需要物質獎勵,那說明你還沒有找到這件事的意義。

克服拖延,減少內耗,你需要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