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三戰”到“七戰”

我們以前講“三戰”,即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其實疫情之下已經發展到“七戰”,我們每個人也早已不知不覺地參與其中。


新冠疫情下“三戰”到“七戰”


法律戰

實施“法律戰”,為戰爭正名。不論戰爭正義與否,戰爭雙方都會不遺餘力地開展“法律戰”,找出或製造發動戰爭的法理依據,證明自己進行的戰爭合理合法。

零號病人的追根溯源就是以新冠病毒為名發起戰爭、索賠的邏輯起點和法律依據,這也是美國為什麼一再掩蓋病毒研究所真相的原因。當然,還有那個到武漢參加比賽的自行車運動員。

輿論戰

輿論戰開展於武力對抗之前,貫穿於武力對抗之中,繼續於武力對抗之後,共激烈的程度不亞於戰場上真槍實彈的戰鬥。 實施“輿論戰”,提高民眾支持率。

《方方日記》德文、英文的出版,就是西方國家進行輿論戰的一種手段,所以很多人說《方方日記》是方方送給敵人的子彈。甚至還傳出方方要獲諾貝爾文學獎。

心理戰

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從精神上瓦解敵軍的作戰,又稱心理作戰。實施“心理戰”,加快戰爭進程。

武漢率先爆發疫情,美國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向中國潑髒水,這既是一種輿論引導,也是一種心理戰。丹麥畫家把中國國旗的五角星P成病毒。加上國內一些內奸走狗,為西方國家搖旗吶喊。這都是心理戰的常用手段

貿易戰

貿易戰又稱“商戰”,指的是一些國家通過高築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限制別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同時又通過傾銷和外匯貶值等措施爭奪國外市場,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報復和反報復措施。

中美貿易戰打了好幾年,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國家禁止出口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給美國捐贈醫療物資要慎重,搞不好因不達標而賠的傾家蕩產。

金融戰

金融戰是指利用貨幣資金、融通手段在軍事或非軍事領域進行和實施的戰爭、戰略、戰術及戰役,爭取利於本國或本集團的利益。

4月9日晚,美聯儲又宣佈新的舉措: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貸款。疫情之後美國股市多次熔斷,然後美國開足馬力印鈔,準備讓全世界為美國買單,一茬茬地薅洋毛。慘烈的石油戰也應該是金融戰的一種表現形式。

美國、英國、印度、澳大利亞,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國紛紛向中國索賠,美國議員甚至提出要沒收中國1.1萬億美債。

網絡戰

網絡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絡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被譽為末日博士的著名經濟學家努里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預測,2020年將首次爆發全球性的網絡戰。 3月11日,一家美國政府機構發佈報告稱,美國面臨災難性的網絡攻擊風險,呼籲進行廣泛的網絡安全變革。同一天,國內某網絡安全權威人士透露,臺灣某些特種部門,利用疫情對大陸發動大規模網絡攻擊行動。奇安信安全專家從1月25日組建的抗疫情報團,至今已經發現了5起以上國家級APT組織針對我國的攻擊事件。

生物戰

生物戰是指使用生物武器傷害人畜、毀壞農作物的一種作戰,舊稱細菌戰。在作戰中,通過各種方式施放生物戰劑,造成對方軍隊和後方地區傳染病流行,大面積農作物壞死,從而達到削弱對方戰鬥力,破壞其戰爭潛力的目的。

這次新冠病毒,就是一場典型的生物戰,只是中國應對得當,控制及時而已。

不管“三戰”也好,“七戰”也好,保家衛國終歸還是要靠忠誠的中國人解放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