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他媽的”一詞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中的重要作用

01.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指的是那種認識我很久,線下經常聚會的朋友——日常用語中我高頻使用的詞組之一是三個非常奇特的字,以至於一位基友還在文章中專門讚頌了我這一特質。

這三個字的用法可謂詭譎多變,巧奪天工,堪稱漢語言文學中應用最廣、最膾炙人口的三字詞語之一,婦孺皆知、老少咸宜。這三個字可單獨使用,也可置於文中承上啟下。詞性上來說可以作為發語詞、語氣助詞、副詞等等。

但是這麼神奇的三個字,卻老是受到非議、歧視和舉報。即使三個字本身都極其常見,組合在一起又如此神奇,還是免不了日常被屏蔽的命運。因為這三個字是——“他”、“媽”、“的”。

而我們的國運之戰,就藏在這經典的國罵三字箴言中。


02.

我從小到大一直有一個不明白的事情,就是為什麼不能說粗口,不能說“他媽的”。

老師和媽媽都教育我,不能說粗口,因為說粗口不文明。但是為什麼說粗口是不文明的呢,因為不文明就是不文明。再問下去老師就要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不聽管教呢,就告家長去了。但是我從這三個字裡確實沒看到什麼攻擊性哇,於是這個問題成了我從十萬個為什麼裡找不到為什麼的那一個。

別管為啥,照做就行。

後來長大一點,就明白了:不講粗口是對別人的一種禮貌,不能罵人,罵人是不對的,會給別人帶來精神上的傷害,有事情我們要好好說。

那我又不明白了,有時候說粗口也不是為了罵人啊,只是單純的加重語氣和突出重點,怎麼也不行呢?比如:


論“他媽的”一詞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中的重要作用

“你的意大利炮呢,給我拉來”——這就少了點氣勢,臺詞讀起來也沒有抑揚頓挫啊;再比如:

論“他媽的”一詞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中的重要作用

“你還真是個天才”——把這三個關鍵字去掉才比較像是反諷罵人啊..再再比如這段,經典的很:

論“他媽的”一詞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中的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這幾個關鍵字,就變成了:

張麻子:我就想讓你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
湯師爺:驚喜嘛……
張麻子:翻譯出來給我聽,什麼叫驚喜!什麼叫驚喜!


湯師爺:什麼叫驚喜啊?
黃四郎:驚喜就是三天之後,我出一百八十萬,給你們出城剿匪,接上我的腿!明白了嗎?


平淡了很多,並且會覺得張麻子可能腦子有問題..怎麼歇斯底里的。

見的多了,於是我明白了,某些情況下粗口確是有妙用的,但是有妙用你也不應該講,因為這個事情不對。換句話說:

不講粗口——這是政治正確。


03.

而這是最恐怖的一件事情,也是我認為21世紀每個國家命運走向的關鍵伏筆之一,即如何處理“政治正確”這個問題,將極大程度的影響該國家的未來——從特朗普身上,已經可以看到端倪了。

著名政治哲學家兼文化批評家斯拉沃伊·齊澤克(Slavoj Zizek)在那場著名的“世紀之辯”裡說了這麼一段話:

The problem with political correctness,
what appears as its excesses.
Its regulatory zeal is an important reaction:
that masks the reality of a defeat.
政治正確的問題在於,它熱衷於一個非常關鍵的行為,那就是掩蓋失敗(問題)的本質。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我們還是從“不講粗口”這件小事說起。

其實這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政治正確”的案例。只不過這個是人們生活場景中比較常見的一個,成為了約定俗成的道德禮儀,為大家普遍接受。但事實上,仔細想想:講粗口不文明這個說法有很大的侷限性。

侷限之一,由於大部分“講粗口”的人都缺乏教養,所以人們就會默認“說粗口”是不好的行為,默認“講粗口”的人都不是好人。

侷限之二,家長在教育小朋友們要言行得體,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問題本質——即不傷害他人。

什麼是文明的行為,在我看來文明可以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想辦法達到自己的訴求,或者說這是一種帕累託優化式的行為,假設我們可以用數學狹隘的定義一下文明哈。

所以核心點在於,達成自己的目的要以不傷害別人為前提。所以這和講粗口的關係很大嗎?只能說粗口有的時候加重了這種傷害。

有時廣東的父母會說:生條叉燒好過生你。當然大多數時候是開玩笑,但有的父母真的會用這句話去侮辱、貶低自己的孩子。

這種傷害,讓受害者即使在成年以後再回想起來都能感覺到一振惡寒。這句話和“生條他媽的叉燒好過生你”有很大的區別嗎,我認為沒有。

那些戀愛關係中收到冷暴力的一方,精神上的傷害是來自於對方講粗口嗎?或許對方是“文質彬彬”的衣冠禽獸,禮貌又客氣呢。

比起刻意傷害他人的“玩笑”,無心的粗口便顯得有點可愛了。

所以,我們真正做的難道不應該是教育孩子不要傷害別人,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告訴他你不準講粗口嗎?——這才是“政治正確”的原罪,掩蓋了問題的本質。

可怕之處在於某個行為某種人群一旦被貼上了“政治正確”的標籤,那ta就立於不敗之地了。而人們往往會因為道德上的認同而直接產生“快感”,從而趨之若鶩推波助瀾,對於真正問題所在和解決辦法反而不聞不問,甚至扼殺瞭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04.


“政治正確”是怎麼實現自我生長的呢?我把它的內在邏輯分為四步:

1.轉移矛盾、掩蓋焦點。

2.殺死討論空間,立於不敗之地。

3.不斷促使人們向“更正確”的道路前進。

4.也是最可怕的後果:發展成為xiejiao或者jiquan主義。

我們逐點詳細論述一下。

我們不把黑人叫做black people or colored people, 改成為African American,就能夠改善黑人在教育、就業中所面臨的巨大歧視了嗎,或者不說的這麼遠大,就能夠改善那些racist對於黑人的歧視嗎。其實完全改變不了。

但是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如果不這麼“裱糊”的話,就真的要去處理這種階級、種族之間的矛盾了,這是既有利益集團所真正不能接受的。

你讓我給你一個名分,可以;但是你要分我的錢,那是不行的。——劉強東語錄。(大誤

以及聽來的一個段子: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畝地,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萬,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願意。
記者:如果你有一頭牛,你願意捐給國家嗎?
農民:我不願意。
記者:為什麼?
農民:因為我真有一頭牛。

別問,問就是美國記者。

Merry Christmas我們不說Merry Christmas,因為對方可能不是信奉基督教的,那我們說Season's Greetings。祝福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呢?

美國今日的政治正確涉及到了性別,種族,宗教等等,但是就是沒有涉及到財產,沒有一頭牛的故事。富人歧視窮人卻沒有人告他歧視。所以這個社會最核心的問題出在哪,那些左派可是一清二楚。

所以,政治正確是一個轉移矛盾、掩蓋焦點的好手段。什麼都好,卻唯獨忘了,就算把炸彈蓋住,包裝的精美,它最後還是會爆的。

美國人玩這個玩了這麼久,國內的階級矛盾竟然大到了直接把特朗普送上了臺,這是在大選之前所有人都不曾料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特朗普有黨性的原因哇。

這是第一。

第二點,除了掩蓋矛盾轉移焦點之外,政治正確同時殺死了所有討論的空間,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偉大思想見地的誕生。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日前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我們正在經歷西方霸權的終結階段。

法國或者說整個西方世界目前面臨的挑戰非常多,英國的特朗普小號在瘋狂脫歐,法國的失業率全球第二等等。總而言之,經濟方面的挑戰可能來自於tianchao、俄羅斯和印度等國家,但是思想方面的挑戰呢,來自於哪裡?

法國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文學家極其多,孟德斯鳩、雨果等等。

自由、平等、博愛這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概念就是法國人提出來的。一直到近代,法國其實都處於一種思想上傲視全球的態勢。

這種態勢,其實是會反映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上。戴高樂時期,法國是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因為他認為這是正確的事情,不僅如此,你們其他諸國還都會追隨我。事實驗證了他的正確性。

再比如美國對伊拉克發表第二次侵略戰爭的時候,事實上也是法國站出來,當時的法國外長德維爾潘在聯合國發佈了極其著名的演說,正是因為法國聯合德國,當然也包括我們tianchao,才使得美國並沒有拿到聯合國的許可,這場戰爭成為了非法入侵,事實上也以失敗告終。

但是現在呢,《時代週刊》記者曾寫過一篇文章:The death of French Culture. 現下的法國,票房最好的電影不是法國的電影,而是好萊塢電影;最暢銷的書籍也是翻譯進來的外文原著。再也見不到雨果、薩特了。

事實上,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政治正確——已經存在與法國政治、文學、生活等等的所有領域,尤其是在媒體上。

在一個電視節目上說了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以後就不會再有任何電臺請你了。

比如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黑人總統,那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但是現任的特朗普呢,即使美國還是西方世界的一員,但是你說特朗普好,那是萬萬不行的。

所以,政治正確主義就是一個思想先行,以至於現實必須符合這個思想,如果不符合就是萬惡不赦。

這就導致了法國人不敢質疑,而是把某個“不一定正確”的說法當做了行為準則和教條,這也是為什麼法國沒有下一個雨果的原因。而沒有偉大的思想家,哪裡來偉大的進步呢?

這個時候我們再想想法國的罷工運動,從法國曆史上來說這是一件絕對的政治正確的事情,但是實際的效果呢,對於這個國家的影響呢,以及,根本的,有沒有幫勞動人民爭取到爭奪籌碼和權力,削弱不平等和歧視呢,其實沒有人敢去討論這個事情。他們到底在為了什麼而罷工?

還是用“他媽的”來舉例。政治正確就是告訴你,別說“他媽的”。如果你非要說,那你這個人就是不文明,就是沒文化沒素質,就愧對你受過的教育。

這是第二。

第三點,政治正確是沒有盡頭的,在這樣不斷向著“更正確”的道路上前進會消耗極大的人力和物力,以至於很多資源並沒有真的被用到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上去。

當從nigga變成colored people的時候,這是一種進步,再到African American,再到現在大家也都知道這是指黑人,那又怎麼辦呢。換言之,政治正確是一個絕對沒有盡頭的追隨。

一開始可能是把人道主義和人文關懷從50分提到了90分,在接下來,從90到95分,在接下來可能還可以到99,99.9,但就是沒有可能到達一百分。並且,為了最後面提升那0.01的人文關懷,付出的成本可能是收益的百倍千倍。

論“他媽的”一詞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中的重要作用

來自知乎用戶@有個老外叫馬紹飛的回答。正常美國人對以上圖片的簡述:

“圖片左邊的是個黃種男性,右邊的是個黑人男性”。


美國部分白人精英對以上圖片的簡述:
“我無法判斷這兩個人是男性還是女性,或者他們也可能是變性的,所以我將會使用“它”這個代詞來描述這兩個人。它們都有黑色的短髮,除了右邊的人稍微有點鬍鬚外,我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的外貌有任何其他區別”。

我不知道這種政治正確有多大的意義,我只知道這麼描述要浪費很多的時間。並且,關鍵點還不在於裡,關鍵點在於或者說本質在於——政治正確讓這個社會增加了很多信任成本。

因為你如果政治不正確,在美國一旦涉及到了歧視,就是重罪。所以日常生活中,就要不斷地留意自己的言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整理自己的行為,而不是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以免自己陷入這種危險的境地。

不圖創造而是首先防範自保,這樣的生活環境和社會氛圍,其實很能制約生產力。

再舉個美國政治正確的例子:

在街上不要對孩子微笑,除非你是同太太在一起。不要摸不認識的孩子。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單獨呆在一起,哪怕是很短的一會兒。如果一個孩子請你進他或她的房間,不要去,除非有另外一個成人,最好是女的,也在場。在晚會上不要讓小女孩坐在你腿上。如果她自己想坐上來,就輕輕把她推開。萬一在什麼場合看到赤身裸體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趕緊地把目光移開,最好是走掉。


為了謹慎起見,對你自己的孩子也要小心,因為一旦婚姻破裂,你太太可能會對你提出指控,那時就會有人從不利於你的角度來檢視你往日的行為:“說起來,他真是個親切的父親——也許有點太親切了。”或者:“他同孩子們呆在一起的時間真多,他老是呆在家裡……”

為什麼?因為美國所有的所有成年人無論男女都是潛在的戀童癖呀。

這是第三。

第四點,政治正確是一種很強的身份認同和道德綁架,甚至有機會發展到xiejiao和jiquan主義的可能性。

但是這裡我想說的是,這種身份認同和道德綁架是如此的強大,甚至它比以前傳統的父權和封建制度更為可怕。舉個例子:

以前逢年過節了,小明的爸爸讓小明回去看望爺爺奶奶,會很簡單粗暴的說:

你要回去看望爺爺奶奶,因為他們是你的爺爺奶奶,你就應該去看望他,表現得乖巧、和善、懂事一點 。

但是現在呢,這樣的辦法太粗暴了,同時權威性和壓迫性太強,小明成為了爸爸之後對自己的兒子這說:

你知道你奶奶有多愛你。你知道的,我也絕對不會強迫你去看望她,你可以在自己真的想去的時候才去。

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看一個看似自由的選擇後面,其實還傳遞了一個更強烈和更壓迫的隱藏信息。因為小明告訴自己兒子的其實是,你不僅僅要去看望奶奶,你更應該喜歡去看望自己的奶奶。

這是更可怕的一件事情,原因是,傳統的父權或者說社會結構,有權力的人只會說I don't fucking care what you think, just do it. 這是一種直接的命令;但是現在,後現代的壓迫形式變成了,我比你自己更清楚你想要什麼,你喜歡什麼,並且用一種你並沒有察覺的方式去強迫你做那些事情。

在外人看來,這種毫無任何壓迫感的政治正確,讓你根本找不到反抗的餘地,也找不到可以幫你的人。往大了說,前陣子有一個兒子不願回國探望病重母親的新聞;往小了說,如果你的領導對你太好可能你還真的很難開口和他談薪酬不公的問題。

拋開這種點對點的社交場景不說,我們把受眾人群放大,不難看出,政治正確在很多地方已經演變成了災難性的身份認同。

你不上街支持LGBT,或者說你僅僅是不對這件事情發表看法,可能就是災難的。畢竟如果自己不是同性戀人群的話,可能不瞭解他們的生存現狀,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多,當然觀念裡會支持同性戀合法化的行為,但是不一定非要上街吶喊那種。在政治正確的大前提下,保持沉默或者不和他們一起吶喊,或許就成了一種罪。

政治正確是沒有中間地帶的,只有正確,和其他統統都是不正確這兩種情況。不站隊,在某些人眼裡就已經是不正確了。所以我把這個叫做來自少數人的暴政,如果標的選的好,這種模式是極有可能走向極端和jiquan的,比如把這種政治正確放在某些小小的宗教教義裡面去,再稍微點撥一下,嘖嘖嘖。

所以,人們重視情感上的道德姿態,高於對事實的重視,是這個國家基本陷入了政治正確旋渦中的標誌。當政客們找出了這麼一個裱糊和轉移矛盾的辦法之後,自然也要明白,這麼玩是會反噬的,現在很多美國白左小姐姐的腦殘程度並不比中國南方某特別地區的馬賽克青年們差多少啊,只是消息沒傳過來讓我們見識罷了。

一個更為龐大的、系統的、洗腦的、並且讓人生中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自拔的內卷怪圈,其實在很多西方國家都已經形成包圍了。


05.


但咱們有一個大大的好處。

咱們早就搞過了這些意識形態的鬥爭,現在不去爭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了,黑貓白貓嘛,抓到老鼠才是好貓。西方國家,鮮有走過這條路的,所以咱們大抵不用面臨這樣的困境,只管埋頭建設社會主義就行。

而沒有如此條件的西方各國,日子可能就沒有那麼好過了。比如“禁槍”這件事情,在美國就很難推動,再比如,讓渡一部分“YLZY”的權利,在美國也很難推動的起來。

包括前陣子奧巴馬大總統拍的2019年度最火紀錄片《美國工廠》,大家再仔細品品,當政治正確成了某個集團謀取利益的手段呢,這還真是沒處說理呢。別問,問就是民主黨。

這也是為什麼zizek反覆多次表態,儘管特朗普很危險,但是更讓人擔心的還是希拉里。

所以有的時候很慶幸生在tianchao,長在tianchao。我算是留過洋接受過西方的教育吧,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可以看問題。這樣其實就明白我們的很多政策和國情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讓渡了什麼樣的自由,換來了什麼樣的未來。

有些東西,不能說的太細,但我們國家是看的很清楚的。抓主要矛盾、實事求是的道理,西方的XX們就真的還要學習一個。

已存在的政治正確(潛移默化那種)以及所有打著政治正確名義的玩意兒我們統統要警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件很實在的工作,我們要基於事實,而不是情感和所謂的道德。幸福感確實是和物質基礎和道德環境都相關,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並沒有看到哪一個國家在後者的建設上有成功的經驗,反而是誤入歧途的居多。

只有我種花家,天佑我唐,國祚綿長。

話說回來,今天這個論證的邏輯有些長,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打破政治正確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不妨從多說兩個“他媽的”做起。


我們在這裡,用“認真”等候你的參與

論“他媽的”一詞在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