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OPPO 啟動自研 SoC 芯片?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海思麒麟?

如今的智能手機在外觀設計上逐年進步,但是對於手機廠商來說要跟其他品牌形成差異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一個手機品牌要在這個領域掌握話語權,那麼必須就得對外部的依賴性,而這一點許多的手機廠商都有著自己的計劃,但目前做得最好的便是華為。

去年11月,曾有報道稱OPPO正在研發一款名為OPPO M1的芯片。並且這款芯片已經在歐盟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商標註冊。

如何看待 OPPO 啟動自研 SoC 芯片?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海思麒麟?

隨後的去年12月,OPPO又召開了未來科技大會2019活動。

在這次活動上,OPPO創始人、CEO陳明永曾表示,在未來的三年中,OPPO在技術方面的總研發投入將達到500億,那麼這其中肯定包括了自研芯片。

如何看待 OPPO 啟動自研 SoC 芯片?是否會成為下一個海思麒麟?


OPPO 芯片到底在產業鏈中扮演什麼角色?

不管是 IoT 還是 CMOS,OPPO 都逃不過芯片產業鏈。

“在電子產業,每個製造環節都有不容易跨越的技術以及資本門檻,而且在每個技術環節都存在不可取代的公司。”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生李柏升曾對媒體這樣說道。

目前,芯片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個環節。

對於 OPPO 來說,這裡面的每一環,都有對應的專利授權和法則,也有很多國外廠商參與其中,如何繞過部分企業的高昂授權,如何做出自研的芯片產品,成為了一個關鍵性的課題。

根據半導體行業觀察的說法,OPPO 如果想“造芯”,應該會走小米和華為的路子。

儘管 OPPO 擁有自家的工廠,但在芯片製造、封裝與測試環節,OPPO 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技術沉澱,就目前的報道來看,雄立科技也沒有代工知名大廠的經驗。所以,OPPO 的這款芯片,很大程度上將會使用行業上下游標配供應鏈廠商封裝而成。

而關於芯片工藝過程中最難的部分,自然就是 Mask,也就是“光掩膜”。在半導體制造的整個流程中,其中一部分就是從版圖到晶圓(wafer)製造中間的一個過程,即光掩膜或稱光罩(mask)製造。這一部分是流程銜接的關鍵部分,也是造價最高的一部分、限制最小線寬的瓶頸之一。

OPPO 不會只製造一顆芯片,而光掩膜也不是一片、一套,所以流片率會非常高。有業內人士指出,每個光掩膜都需要一百萬美金起步,一套下來的價格非常昂貴。

舉個例子, 2017 年,國內的垂直產業網站曾指出,小米旗下手機芯片廠商松果在臺積電的 16nm FinFET 工藝下,開始生產澎湃 S2。業內人士指出,這次生產流片,大概花了四百萬美元,假設 OPPO 也用 16nm 或最新制程工藝的話,應該不會低於這個數。

關於芯片設計層面,OPPO 或將會做出針對性的技術優化,這是唯一可以“創造”的地方。通過前期的自主設計與研製,定製委託代工廠生產,最後 OPPO 將芯片集成在設備終端上進行銷售。

從產業角度來說,OPPO 的這次“造芯”行動,或將給行業更多的洗牌機會。

在最近 OPPO 公開引述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9 月 OPPO 以 266 件發明專利授權量榮登企業專利權人榜首,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華為和國家電網。而在 H04(電通信技術)大類中,OPPO 與華為的專利數量相差僅 50 個,暗示在通信技術創新方面,OPPO 正在奮勇向前。

事實上,正如上文所說,國產手機廠商中做芯片的企業,微乎其微,小米嘗試過,華為在壓力下狂奔中,而 OPPO 卻剛剛起步,這是一次非常嚴峻的考驗,成敗或將決定國產手機芯片的未來。最後按照小編的看法,一個手機品牌必須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否則終究會被卡脖子,希望OPPO的自研芯片能馬到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