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海南母親河南渡江的下游

有一條支流名曰美味河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美味河畔的海口市龍塘鎮國倉村

自古就在河上用當地火山岩

修建了一座彎彎曲曲石橋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形如蟒蛇,被稱為“蛇橋”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數百年來

蛇橋只在冬末春初的枯水期才浮現水面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村民踏橋前往田洋勞作

其餘時候部分橋面淹沒在水下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河岸成為臨時渡口

人們泛舟出行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

雨中的“蛇橋”更顯神秘!


海口百年蛇橋浮春水 清明時節雨紛紛


蛇橋的由來

為何在這裡有一座石橋?又為何建造成蛇形狀?每位慕名而來的遊客都會有這兩個疑問,解開這些疑問還要從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明代丘濬說起。據介紹,明成化六年(1470年),在京身居要職的丘濬回鄉為母守孝時聽聞,當地地主長期對美味河進行堵截,將河水用轉車引向自家地勢較高的農田進行灌溉,造成河水上漲時淹沒了新舊溝田洋低處不少農田。於是,丘濬召集地主商量合理的解決方法:每年年末春初,南渡江水位較低時,位於低處的農田開始耕作;進入夏末秋初,當南渡江水位開始上漲後,位於高處的農田再開始種植稻田,兩方互不干擾。隨後,丘濬帶領村民修復農地,修建石道、石橋、渡口。就地取材的火山岩壘成石橋由於縫隙大,在用於村民出行的同時,還利於河水流過。而石橋建造成彎曲蛇形,能最大程度地分散河流對橋的衝力,這也是蛇橋歷經500餘年,仍服務一方百姓的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