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為「錨」選新房,尋找樓市的窪地……

滿城盡是降價盤?

金九銀十,樓市的降價促銷新聞不斷。

似乎一夜之間,滿城盡是降價盤。猛聊購房群裡也很熱鬧,朋友們熱心地發了不少項目的優惠促銷信息。

那麼,如何讀懂樓盤的輸出價格呢?

首先,要注意標價旁小小的“起”字。起價並不代表樓盤均價即主流房源的價格,而是吸引購房者注意力的手段。打起價的樓盤,往往是這個樓盤裡有明顯缺陷的房源價格。而均價,往往比起價要高1000元/平甚至更多。

其次,要注意標價旁註明的戶型面積。某些樓盤推的特價房,是特定面積段的房源。比如某大在9月下旬推出的特價房不到13000元/平,在市場上吸睛無數。實際上,這些房源均為240-250平米的大平層產品,總價至少300萬起。

而這些,讓不少吃瓜群眾認為房價開始跳水了。

當然,這些對於有點經驗的購房者而言都是小兒科。下面,和大家聊聊如何以二手房為價格錨來選新房。

很多人都知道一二手房倒掛,這往往意味著新房處於價格窪地。

那麼,只要新房價格低於二手房,就可以稱之為一二手房倒掛嗎?

當然不是。

首先,不能拿老破小來對標,而是房齡不超過10年的次新小區。拿同地段的新盤和老破小做比較,沒有任何可比性。老破小的優點,新盤幾乎都有;而新盤的優勢,老破小一樣不佔。

因此,新盤更適合和周邊的相同規模、相近定位的次新小區比較。

二手為「錨」選新房,尋找樓市的窪地……

▲ 石家莊部分熱點小區最新成交均價(來源:鏈家網)

客觀地說,新房的配置一般要高於二手房。比如現在的新房,中央空調、新風系統大都成為標配,人車分流不再是項目賣點。前些年被視為高端配置的斷橋鋁、可視對講、指紋密碼鎖,已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三重精裝大堂,在前幾年的高端小區都很罕見,而現在在剛需盤也不少見。

如果新房價格與二手房持平,甚至低於二手房,這就是買入信號。價差越大,購買價值越大。特別是品牌房企開發的項目。

這種價格倒掛不可能長期存在,一定會被填平。

比如在東三環板塊,恆大綠洲就是一個很好的“錨”。猛哥在去年就說過,周邊新房價格低於恆大綠洲的,可以買入。

而有質疑者認為,如果批量新房低價入市,將帶動二手房價格下跌,逐步和新房持平,價格倒掛的現象將不復存在。

仍以恆大綠洲為例。去年周邊迎來了保利堂悅、融創臻園、萬科新都會等項目集中入市,今年又有保利時光印象、華遠海藍和光加入戰團,競爭不可謂不激烈。但恆大綠洲二手房均價一直集中在1.3-1.4萬/平區間,會不會有價無市呢?據猛哥監測的鏈家和國大數據顯示,一年來該小區成交80餘套,成交量位於區域榜首。

二手為「錨」選新房,尋找樓市的窪地……

▲ 恆大綠洲二手房部分成交數據(來源:鏈家網)

為啥和他們想象中會持續下跌的結果不一樣呢?答案就是買賣雙方形成對小區價格底部的確認,也就是說跌不動了。

利用“一二手房倒掛”選新房,去年以來被成功驗證的項目不少,比如:萬科新都會的首開,花語原鄉的加推,同祥城的新地塊,東良廂改造項目的重新入市,等等。大家可以瞭解下這些項目最新均價的變化。

但要提醒的一點,現在新房買得便宜、未來進入二手市場賣得也便宜的,必然不是筍盤。筍盤意味著成長性好,能跑贏大盤。比如確定性強成長性高的區域,性價比高於區域內其他項目,或者實打實地割肉促銷不減配等,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把握。

最近,經常有網友發來中介的信息,某小區房源驚爆價,房東跳樓大甩賣,滿滿都是驚悚的字眼。

二手房價真的大跌了?沒有。

當下房東急於成交,必須拿出真金白銀的優惠來,

有些房源的性價比確實很高,但這並不意味著二手房市場出現了大跌空間

二手房是一個個體房源特徵很明顯的市場。不僅小區和小區之間,由於定位、品質的差異導致價差巨大,即便在同一個小區裡,房源價格也能差出數千元。

比如,同個小區裡商品房單價高,回遷房單價低;改善小區裡大戶型單價高,剛需小區裡小戶型單價高;一樓頂樓價格低(不帶院或頂躍),中間樓層價格高;臨街樓座價格低,中間樓座價格高;非標戶型價格低,標準戶型價格高。

因此,拿個別房源來衡量一個小區的房價漲跌,參考價值並不大

還有的房源價格偏低,是因為不滿兩年有雙稅的緣故。

如果沒有二手房來對標,怎麼辦?

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在石家莊一些新熱點板塊,幾乎沒有二手房小區,比如正定新區。

沒有二手房交易,或二手房交易量很低的區域,要考慮短期內房產的流動性問題。

如果同時新房市場供應量很大,流動性會更差。

“一二手房倒掛”,只是我們篩選新房價格的方式之一。購房者可以結合參考的,還有區域項目橫向對比法,以及項目價格縱向對比法等。

但還是強調一句老話:價格低,並非意味著性價比一定高。

有的坑,要避開。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