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東北經濟

淺談東北經濟

東北經濟在這近十年中迅速下滑、引起很多人的反思、筆者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人對這片土地的現狀也深感無奈。

東北的經濟有著明顯計劃經濟的影子、這是不能辯駁的客觀事實、建國七十年來東北一直是國家工業建設的重心、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東北的經濟結構是“國重民輕”的客觀事實。 東北的城市、產業結構、乃至整個產業鏈、甚至是人口及國民教育方向都高度服從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東北的民營經濟是為這一整套國家工業體系做配套的、這就從根本上遏制了東北民營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韓的產業轉移、讓東北迎來了一次產業結構轉型的契機、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次日韓的產業轉移被打斷、繼而東北的產業結構調整也胎死腹中。但是奇怪的是那段國際關係詭譎的時間段、愛國熱情最高漲的“江浙滬”確是日韓企業最集中的地區。筆者百思不得其解甚是疑惑。

淺談東北經濟

中國的經濟騰飛離不開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東北沒有趕上這班車甚是遺憾、東北有全國最成規模的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帶原本有著“大灣區”的巨大潛質。可惜東北亞這塊地方的地緣因素影響太大。很難保持長久的關係穩定從而實現經濟的互通繁榮。

最近這十年東北亞的局勢真的是風雲詭譎,沒一天消停。

淺談東北經濟

東北今天的經濟形態和東歐各國很相似、特別是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工業化的紅利已經見底而以互聯網信息經濟的春風還未能吹開這片產業板結的土地、東北的工業在東北亞地區沒有比較優勢、而在全國的產業結構中去看東北的工業又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設備和其他地區新興的工業裝備製造業沒有技術優勢、這就很尷尬了、外銷沒技術優勢、內銷沒價格優勢。想轉型又面社會壓力、想引進外資又投資不過山海關、想承接產業轉移又讓人搶了飯碗。想發展信息產業互聯網經濟又缺人才,缺資本、缺思維。所以東北今天的經濟全靠向南方輸出農產品、工業原材料和國家產業救濟維繼。

未來的東北經濟該如何走這是一億東北人需要共同探索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