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如果我們生下來就是八十歲,慢慢長到十八歲的話,人生會更快樂無窮。————馬克·吐溫

導語——

短篇小說《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是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於1865年11月18日發表在《星期六新聞》上的一部短篇小說,據說曾讓“整個紐約頓時大笑”。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馬克·吐溫一生有三個不同的創作時期:前期作品稚嫩,充滿幽默感,中期筆鋒辛辣作品中帶有暗喻和嘲諷,後期因為家庭變故,作品透露出一種厭世情緒,嘲諷意味更加濃郁。

小說《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雖比不上《百萬英鎊》《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等作品家喻戶曉,但著實可圈可點,在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美國邊疆文學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該小說講述了“我”受朋友之託到美國西部礦區安吉爾,找西蒙·威勒打聽一個名叫利奧尼達斯·斯邁利的下落。

可我卻被西蒙·惠勒堵在牆角,聽他講故事。故事中在一個叫做卡拉維拉維縣的地方,嗜賭如命的吉姆·斯邁雷訓練了只狗,馬和一隻可以跳得很高的青蛙,他經常和人賭錢,幾乎每次都贏。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外鄉人,想要與對方進行跳蛙比賽,還專門為沒有青蛙的外鄉人去尋找了一隻青蛙,而這個外鄉人卻在他去尋找青蛙的時候,往青蛙肚子裡裝了鐵砂,使青蛙無法跳起來,最終外鄉人贏了比賽,拿走了所有獎金。

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裡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

確實,沒有人會不喜歡馬克·吐溫。

1.現實主義與幽默諷刺帶有暗喻人物的結合。

作品《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小說背景是19世紀後半期美國西部淘金熱時期,當時的美國處於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整個美國都十分熱衷於商業投機,唯一評判地位的高低就是金錢的多少,所有人為了追逐金錢和名利相互欺騙不擇手段,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該小說作為現實主義者文學作品,在這樣背景下自然少不了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對資本主義和統治階級的批判,以極其冷靜的態度去真實地描繪當時的場景,力求還原美國西部最真實的一幕。

小說中故事主人公吉姆·斯邁雷就是作者筆下為了還原真實西部生活而帶有暗喻的人物。

為了塑造吉姆·斯邁雷的形象,馬克·吐溫這樣描寫到——

如果遇到賽馬,賽完時你會發現他發了財,或者輸得精光;遇到狗打架,他要打賭;遇到貓打架,他要打賭;遇到小雞打架,他要打賭;哎,即使遇到兩隻小鳥停在籬笆上,他也要跟你賭哪一隻先飛走;甚至如果他看見一隻屎殼郎在走,也會跟你打賭要多久它才會走到它要去的地方。如果你答應他了,他會跟著那個屎殼郎走到墨西哥,不過他不會去弄清楚它要到哪兒去或者在路上走多久。

在這段描寫當中,作者通過馬,狗,貓,小鳥,屎殼郎等一次又一次排比,為細緻的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嗜賭如命的人物角色,他愛賭喜歡賭,什麼都可以拿來賭,哪怕是一隻骯髒的屎殼郎,他也愛屋及烏,願意去接觸,只要有人願意賭他便會賭。

有一回,沃克爾牧師的老婆得重病,躺了好久,彷彿他們都救不了她了;可是有一天早晨,牧師來了,斯邁利問起她身體怎樣,牧師說好多了,感謝上帝無限慈悲,她身子輕鬆多了,靠老天保佑,她還會好的。斯邁雷想也沒想先說:“唔,我願意賭上兩塊半,她不會好,怎麼也不會好的。”

如果上一段只是簡單的向我們展現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形象,那麼這一段就將這一角色形象描繪的淋漓盡致。

當牧師的妻子得了重病好轉時,吉姆·斯邁雷卻語出驚人,想要花兩塊半和在場的人賭牧師妻子好不了。

這一件細微的小事,可以看出他從沒有將牧師的熱切的希望和病人的傷痛放在眼裡,甚至以此作為賭注,這不再單單是賭徒,而是一個狂熱到骨子裡,連生命都不都放在眼裡,喪失理智與基本道德的人,讓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吉姆·斯邁雷痴迷於賭的行為中,就像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因賭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暗喻當時人們為了金錢不擇手段,不把底層人命放在眼裡,金錢才是唯一道德與地位的衡量標準,再現了美國當下金錢盛興的社會象徵。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通過賭徒的人物塑造,馬克·吐溫批判了當時的投機主義,而賭徒作為投機主義的代表充分的表達了人們想要不勞而獲,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的行為,而這種行為使人們不再願意去努力奮鬥,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相反變得淡漠親情,無視生命冷漠且瘋狂,同時也批判了當下美國金錢至上和腐敗只顧享樂主義的扭曲人性。

2.擬人化的動物描寫以及“我”的出現。

該作品中讓我感到有趣的是作者馬克·吐溫對於小動物的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動物蠢萌可愛,可以治癒一切不美好,但是在這部小說中馬克·吐溫筆下的小動物卻跟主人吉姆·斯邁雷一個德行,陰險狡詐,愛耍聰明。

在不少文學作品中作者為了將故事講的生動有趣,帶有深厚情感,都會使最基礎的擬人修辭方法,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情感的事物變得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情感,既能生動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又展現了不一樣的效果,讓讀者更好理解作品,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①該作品中第一個描寫的動物是一隻被人稱作是“十五分鐘駑馬”的馬,它氣喘啦,馬腺疫啦,要不就是肺病啦,有著數不清的毛病,可最後一刻它總能讓人充滿驚喜,讓人記憶猶新。

它會柔軟靈活地撒開四蹄,一會兒騰空,一會兒跑到柵欄那邊,踹起好多灰塵,而且要鬧騰一大陣,又咳嗽,又打噴嚏,又淌鼻涕,可它總是正好先出一頭頸到達看臺,跟你計算下來的差不離兒。

因為這隻馬有“毛病”,所以比賽的人總是不忍心先讓它跑上二三百米,然後再開始比賽,但這一切都是假象,只是這馬的詭計。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說的就是這匹馬,它總會比別的馬不多不少剛好多一個頭,讓評委可以看的清楚,由此贏得比賽。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馬雖然是動物,但卻跟著主人吉姆·斯邁雷學會了人類之間的爾虞我詐,懂得欺騙,投機取巧和利用人性,表現了當時美國沒有人能夠在金錢的誘惑下保持“初心”,就連馬都如此,人又能怎樣?

②第二個出場的是一隻名叫安德魯·傑克遜的狗。如果有關注美國過往新聞的人,都會知道這個名字是1829到1837年,美國第七任總統的名字,馬克·吐溫將他比喻成狗是一種戲弄。

這時候,猛然間,它會正好咬住另外那條狗的後腿彎,咬緊了不放,不只是咬上,你明白,而是咬緊了不放,直到他們認輸,哪怕要等上一年。

安德魯·傑克遜的勝利戰術就是在上一刻裝作唯唯諾諾害怕的樣子,一旦賭金上漲下一刻它就氣勢昂揚,咬住對方的狗腿不放鬆。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與馬一樣安德魯·傑克遜也十分善於偽裝,因此也贏了所有錢,可是突然有一天,它遇到了一隻沒有後腿的狗後,它彷徨無措,不知如何是好,輸了比賽,暗示一直處於“舒適區”的人們終將會被這時代所殺死。

③最後一個出場的名叫丹尼爾·韋伯斯特的青蛙。和安德魯·傑克遜一樣,丹尼爾·韋伯斯特是1782到1852年美國政治家的名字,將美國總統與政治家比喻成動物,可見馬克·吐溫對其的嘲諷與不滿。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一開始吉姆·斯邁雷抓到丹尼爾·韋伯斯特後對它耐心教導,贏了不少錢。吉姆·斯邁雷和丹尼爾·韋伯斯特變得自負,認為全天下沒有比他們跳得更遠的青蛙,他們目空一切自信的和外鄉人比賽,最終卻輸了比賽。

安德魯·傑克遜和丹尼爾·韋伯斯特曾經不可一世,贏了所有比賽,最後卻殘敗落場。馬克·吐溫用著兩個動物擬人的形象諷刺了統治者目光短淺的愚蠢和無能,預示著他們終將走向滅亡。

馬克·吐溫還在故事中設計了一個“我”的形象,這個“我”不在故事中,無名也無姓不參與故事,一直處於旁觀者的身份看著“悲劇”的發生而無動於衷,冷漠的看著一切,不與故事中的“虛擬”人物一樣虛偽奸詐,相互欺騙,懂得爾虞我詐,金錢至上。

“我”保持著作為旁觀者的理性和清醒,“我”是馬克·吐溫在文中最美好的期望,同時也為故事增加了趣味性和獨特魅力。

3.《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和《百萬英鎊》反覆出現的荒唐事情,使文章具有張力,影響深刻,嘲諷的內涵,表達了馬克吐溫對人性的諷刺。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那些越是荒唐越是不可捉摸的離奇故事,它越是真實的。要相信,故事遠沒有生活那麼精彩。那些荒誕不羈的事情,在現實中總是可以找到它的縮影或者原型的。”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總而言之就是小說故事越是荒唐就越真實,越能做到“現實主義”。

1.《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中出現的荒唐事。

  • ①該故事中吉姆·斯邁雷作為主人公卻出現在故事中的故事裡,而“我”以旁觀者去解了吉姆·斯邁雷的過往事蹟。

西蒙·惠勒讓我退到一個角落裡,用他的椅子把我封鎖在那兒,這才讓我坐下,滔滔不絕地絮叨著從下一段開始的單調的情節。

“我”受朋友的委託打聽朋友的童年摯友,現如今的奧尼達斯·斯邁利牧師,可我還沒等找到這位牧師朋友,就被一個叫做西蒙·惠勒的堵在角落裡聽枯燥乏味的故事。

小說中“我”認為西蒙·惠勒一個安閒自得地信口編出這樣古怪的奇談,從不露笑,這種景象十分的荒誕。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我”和西蒙·惠勒兩人牛頭不對馬嘴,各有各的小心思,“我”只是想要打聽奧尼達斯·斯邁利牧師的下落,而西蒙·惠勒卻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講我不感興趣的故事。

可即使這樣我們依舊能夠如無其事的“和平”共處,故事的結尾西蒙·惠勒還要重新講一遍,我知道無論他講多少遍,我都不會知道牧師的下落,於是轉身告辭離開。

  • ②作者用兩個擬人化動物和吉姆·斯邁雷的故事,將荒唐的事情描述了三遍。

安德魯·傑克遜的最擅長咬別人狗的狗腿,可是卻被一隻沒有後腿的狗所打敗,丹尼爾·韋伯斯特最擅長跳遠,卻被外鄉人灌了鐵砂,輸給了一隻淤泥地裡的青蛙,而吉姆·斯邁雷最擅長用欺騙,耍小聰明利用詭計贏錢,是個常勝將軍,最終卻被一個外鄉人用“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贏了比賽。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世事無常,荒誕無稽的事情,處處讓讀者捧腹大笑,可重讀後又值得深思。

2.《百萬英鎊》中出現的荒唐事。

  • ①用錢為賭,考驗人性。

東野圭吾曾說:世上有兩種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可見人心是最經不起考驗的東西。

可是在《百萬英鎊》中卻有兩個富翁花錢考驗人性:兩兄弟決定給誠實聰明的人一張百萬英鎊的鈔票,既無法花出去,也無法證明這張鈔票屬於他本人,以此來打賭。哥哥說會餓死,弟弟說不會,幸運的我成了拿著鈔票完成他們的賭約的人。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用百萬鈔票打賭本就是一件荒誕的事情,但故事的結尾,我完成了賭約不僅沒有餓死,相反獲得了一大筆財富,擁有了地位。

  • ②不同人物的反應,凸顯了社會的扭曲和荒唐。

這個世界是瘋狂的,它只以金錢來決定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只要你有錢彷彿做什麼事情都對,你可以任意拿錢“侮辱”一個窮人的自尊心。

亨利是個聰明的外鄉人且很窮,符合富翁兄弟賭約的一切條件。

一開始亨利要製作一件新衣,服務員一臉刻薄地嘲諷,當亨利拿出鈔票時,服務員變成了的另一副滑稽模樣——

他微笑著接了過去,那種笑容是遍佈滿臉的,裡面還有褶紋,還有皺紋,還有螺旋紋,就像你往池塘裡拋了一塊磚那樣;然後當他向那張鈔票瞟了一眼的時候,這個笑容就馬上牢牢地凝結起來了,變得毫無光彩,恰似你所看到的維蘇威火山邊那些小塊平地上凝固起來的波狀的、滿是蛆蟲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短短几秒鐘的時間服務員的神色和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立刻給亨利準備了合適服帖的衣服,其中包括晚禮服、便裝、襯衫,以及其他一切。

亨利還是那個貧窮的亨利,僅僅因為一張花不出去的鈔票,小到服務員大到高層階級的人,對他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善意。

3.吉姆·斯邁雷和年輕人亨利看似人設背景不同,但都由一個相似點鏈接,實則內涵了拜金主義。

在《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中吉姆·斯邁雷是個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嗜賭如命的人,而在《百萬英鎊》裡亨利是一個窮人,他沒有錢,但卻因為一個小小的賭,擁有了金錢和地位。

馬克·吐溫將吉姆·斯邁雷和亨利因為“賭”聯繫到了一起。其本質都是投機取巧的僥倖心理,批判了拜金主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幽默背後是對人性無盡的嘲諷和期望。

當人們將金錢作為目標,將希望寄在“賭”上,這個世界已經變得瘋狂且荒唐,預示著終將走向毀滅,一方面馬克·吐溫批判了金錢至上的世界,另一方面馬克·吐溫依舊希望人們可以從故事中發現他對這個世界潛在的期望,希望人們可以有底線道德,善良正直,保持初心。

總之馬克·吐溫作為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是“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他的短篇作品短而精,經得起時間考驗,值得我們細細推敲。

撰文:白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