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納蘭與顧貞觀情誼深厚,這首詞中句句可感,得一知己人生幸事

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

德也狂生耳②。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③。有酒惟澆趙州土④,誰會成生此意⑤。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⑥,向樽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蛾眉謠諑⑦,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⑧。一日心期千劫在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然諾重⑩,君須記。


註釋


①梁汾:即顧貞觀。


②德:作者自指。


③京國:京城,國都。烏衣門第:指世家望族。


④趙州土:平原君好養士,死後雖未葬趙州,但他是趙國公子,又是趙相,故稱他的墓為“趙州土”。


⑤成生:納蘭性德自指,納蘭原名成德,故云。


⑥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間,青眼看人則是表示對人的喜愛或重視、尊重。相傳晉阮籍為人能作青白眼,見愚俗之人為白眼,見高人雅士、與己意氣相投者則為青眼。


⑦謠諑:造謠誹謗。


⑧翻悔:對先前允諾的事情後悔而拒絕承認。


⑨千劫:佛教語,指曠遠的時間與無數的生滅成敗,現多指無數災難。


⑩然諾:允諾,答應。


賞析

這首詞是詞人與顧貞觀相識不久的題贈之作,表達了誠摯的友情,顧貞觀在此詞的後記中記雲:“歲丙辰,容若年二十有二,乃一見即恨識餘之晚,閱數日,填此曲為餘題照。”


詞一開篇,容若就寫到:“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意思是說:我天生痴狂,生長在豪門望族之家,又在京城裡供職,這一切實屬偶然,並非我刻意追求。在友人面前,容若並沒有以貴族公子自居,而是自詡“狂生”來打消友人的顧慮,使其不至於因為身份、地位上的懸殊而不敢接近自己,而且容若還用“偶然間”三字來表明自己如今所取得的榮華富貴純屬“偶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出身寒門的顧貞觀能夠理解他,以常人對待他。


都知納蘭與顧貞觀情誼深厚,這首詞中句句可感,得一知己人生幸事


接下來容若用李賀《浩歌》“買絲繡作平原君,有酒唯澆趙州土”成句,進一步表明自己仰慕平原君的人品,並有平原君那樣禮賢下士、喜好交友的品格,但是容若感到並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這一片苦心,因此發出“誰會成生此意”的感慨,其中所透露出孤寂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詞到此,容若的筆鋒突然一轉, “不信道、竟成知己”,正當容若深感知音難覓時,想不到竟然遇到了顧貞觀,“不信”與“竟”的連用,表現出容若意外得到知己後的狂喜之情。

隨後,容若開始寫兩人相逢時的情景。“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相傳阮籍能““青白眼”,碰到他尊敬的人,則兩眼正視,露出虹膜,為“青眼”,碰到他厭惡的人,則兩眼斜視,露出眼白,為“白眼”,這句中,容若用到了“青眼”的典故,是說自己與顧貞觀彼此青眼相對,互相器重。

上闕尾句以景做結,那一夜,月色如水,照徹晴空,這不僅象徵著兩人春節的友誼,也營造了一種高潔的氛圍。

下闕首句中的“沉醉”,表明容若要和顧貞觀一醉方休,甚至要醉得不省人事。,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是因為“酒逢知己千杯少“,二是因為“且由他,蛾眉謠諑,古今同忌。”在這裡,容若勸慰顧貞觀不要把小人的造謠中傷放在心上(顧貞觀在此前三年曾遭人陷害而被罷官),因為這種卑鄙的事自古以來就屢見不鮮,不合理的現實既已無法改變,那為什麼不與知己一醉方休,以求解脫。

都知納蘭與顧貞觀情誼深厚,這首詞中句句可感,得一知己人生幸事


接下來容若由好友想到了自己,“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容若認為,在這個汙濁的社會中,自己顯貴身份完全不值得一提,只需冷笑置之即可,這也就照應了上闕的“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正式因為對榮華富貴的蔑視和現實社會的不滿,容若才會產生“尋思起、從頭翻悔”的想法。

在激動之餘,容若把筆鋒拉回,與友人開始正面訂交。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裡”,容若對顧貞觀鄭重的承諾:我們一日心期相許,成為知己,即使橫遭千劫,情誼也會長存的,但願來生我們還有交契的因緣。

尾句“然諾重,君須記”,緊承前兩句之意,容若表明自己一定會重信守諾,不會忘記今天的誓言

相傳容若去世之後,顧貞觀回到故里,一天晚上夢到容若對他說:“文章知己,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尋息壤。”當天夜裡,其子就生了個兒子,顧貞觀就近一看,發現長得跟容若一模一樣,知道是其再世,心中非常高興。一月後,再次夢到童若與自己作別。醒來後連忙詢問別人,聽說孩子已經夭折,這段傳說足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和生死不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