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二十七,始發憤

二十七,始發憤"是三字經中對蘇洵的評價。對於一個生活在宋代的人來說,蘇洵二十七的時候才去學習確實有點偏晚。那麼,是什麼蘇洵為什麼能二十七年不讀書。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二十七歲的蘇洵發奮讀書呢?

蘇洵:二十七,始發憤

蘇洵,字明允,自號老泉,蘇洵的父親是四川的一名官員,蘇家算是一個詩書禮儀之家,生活在衣食無憂的家庭中的他,從小不喜讀書,最大的樂趣就是遊山玩水,與李白和杜甫的任俠與壯遊有點相似,他在青少年時代,走了不少地方。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蘇洵:二十七,始發憤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蘇洵二十七始發憤呢?

直接讓蘇洵二十七始發憤的事件,發生在他的母親去世之年。奔喪的二哥讓他寫一些文章來讚美一下游覽過的名川大山,但蘇洵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將肚子裡那些壯麗景色寫到紙上,看著焦急的弟弟,二哥讓他編寫蘇家族譜。在編寫的過程中。他看到祖先的事蹟,不覺羞愧難當,這才拿起書看了起來。

蘇洵:二十七,始發憤

後來,蘇洵多次趕考失敗,憤懣的他看了自己以前寫的文章,一氣之下將它們焚燒殆盡,下決心要好好讀書,寫出真正的好文章來。這就有了蘇洵二十七始發憤的故事。

蘇洵後來靠著自己的天分和勤奮成為了當時的文學家,並且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蘇洵作為北宋有名的詩人之一,與自己的兩個兒子並稱為"三蘇",創作的詩篇不計其數。

蘇洵:二十七,始發憤

《權書》是蘇洵中年時期的作品,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學底蘊,也有了更多的經歷經驗,所以寫作的過程中,也有了很多自己的見解。蘇洵擅長寫散文,而其中多以論述政治為主,《權書》一書就憑藉了其特長,將主旨說明得十分清楚。

蘇洵在《權書》一書中,可以看出他對歷史的研究很深,在這本書中,蘇洵主要想闡述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針對領導者的,告誡領導上戰場的將士,要懂得如何領兵打仗,不能有勇無謀,而其中先天的性格和後期對於軍法的學習,在裡面佔據了主要的地位。

蘇洵:二十七,始發憤

另一種觀點是說,在處理日常有關於軍營內部的事務時,比如糧草的調運,兵器、戰車的籌集,一定要靈活,不能刻板的按照規定去做,最起碼也要懂得順應時勢,如果一味的不知道注重實際,那就不可能將整個隊伍帶領好。

蘇洵的《權書》這一著作,可以算得上是經典,蘇洵用畢生所學,將歷史、兵家戰術、政治結合在一起,說的不是空話、套話,而是實實在在的起著作用。

從紈絝子弟到文學巨匠,二十七始發憤的蘇洵,可見,只要肯努力,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