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從古至今,人們都會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運用一定的意義表達和記錄體系記錄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的知識。家譜作為一種特殊的文獻長存於歷史的長河中傳承許久,那麼你瞭解它嗎?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01家譜

家譜,就其內容而言,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蹟等方面情況的歷史圖籍。家譜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是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02起源

家譜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的歷史圖籍。是由記載古代帝王諸侯世系、事蹟而逐漸演變來的。先秦時,社會上流傳有《周官》、《世本》等譜學通書;秦漢以後,又出現了《帝王年譜》、《潛夫論·志氏姓》、《風俗通·姓氏篇》等譜學著作。到魏晉南北朝時,門閥制度盛行,家譜成了世族間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據,於是便迅速發展起來。隋唐五代後,修譜之風更從官方流行於民間,以至遍及各個家族,出現了家家有譜牒、戶戶有家乘,並且一修再修、無休無止。因此每次修譜,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間的大事

03編撰家譜興盛

到了宋代,由於官方修譜的傳統禁例被打破,民間編撰家譜風氣開始興盛。於是家譜也日益多了起來。在這一時期的家譜中內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世系圖,若想知道譜中某人世系所承,屬於何代、其父何人,一看此圖便即瞭然;第二部分是家譜正文,是按世系圖中所列各人的先後次序編定的,分別介紹各人的字號、父諱、行次、時代、職官、封爵、享年、卒日、諡號、姻配等。這些介結性的文字,長者50餘字,短者僅二三字,實際是人物小傳。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第三部分為附錄。對研究姓氏的源流、遷徙、分佈、文化等都有較大價值。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04世系表

“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

歐式,又稱橫行體,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特點: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特點: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係。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採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係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係,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係。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05家譜的修繕

族譜修繕自古有之,歷史上家族大規模修繕族譜的時期,往往是這個家族最為繁盛的時期,因為這樣的時期通常都是家族內部團結、生活安定富足、能人輩出,家族對國家或是對地方有一定影響力。修繕家譜還需要的就是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社會威望,在這一系列的保障下,族譜修繕工作才能細緻入微的開展,從而得到的信息和數據也是最完整、最準確和最詳細的。

06家譜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家族為傳承家族文化,開始修繕族譜。族譜可以讓後世子孫瞭解自己的根脈,更可以令家族文化得以傳承。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記載,通過家譜,我們能夠比較真實地瞭解當時的歷史面貌、時代精神、社會風尚,瞭解在那個歷史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家譜是和正史、方誌一樣重要的歷史典籍,是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家譜留根脈,文化永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