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保險的這麼多?找誰買,最靠譜

今天跟大家說說保險行業的情況,說說大家買保險的一些渠道,和各渠道之間的優缺點。從而讓大家在購買時,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渠道購買,少掉入坑!

另外,也請大家記住,這也是大家購買保險時,首要解決的問題,解決這個後,再考慮買啥產品...會輕鬆好多。

一、買保險的4種渠道

1、傳統保險公司的保險代理人渠道

首先,保險作為可購買的東西,可以理解成一件商品,但及其特殊。因為跟其他商品相比,保險產品看不見摸不著,也不能立即體驗,也沒有店鋪陳設讓你挑選。買完後,也不能立即帶來實用性,價值還需要各種“腦補”,相比你買個包,買個手機等,立刻感到的愉悅感少了很多。

為此,最早生產設計保險的各家保險公司,比如,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平/太平洋等傳統保險大公司代表,瞭解到問題後,經過借鑑海外保險公司的經營制度。引入了保險代理人制度來進行銷售。這種主動賣保險的模式,推出後保險公司業績上去了,也提高了國民的就業崗位,各方都大受好評。而加入保險代理人呢,時間自由,門檻極低,久而久之,無論我們是在一線城市還是邊遠小縣城,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幾個賣保險的朋友,哈哈...

賣保險的這麼多?找誰買,最靠譜

而這個渠道呢,是絕大數人購買保險的主力渠道,也是當下最龐大的銷售群體。截止2018年,該群體近764萬人,早期成立的保險公司都會有自己的保險代理人團隊其中,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 新華保險四大A股上市險企代理人合計超過400萬人。其中每個代理人只能售賣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主要以產品為主。

2、保險經紀公司的保險經紀人渠道

隨著大家對保險需求的不斷提高,在考慮購買保險的時候,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保險公司數量多,誰最好?保險產品種類繁多,該買什麼?代理人各說各話,該相信誰?怎麼買才合算?如何確定需要多少保障,怎麼計算?等等需求。單一的保險代理人何難滿足需求了。

為此,保險經紀公司在2000年左右孕育而生,發展至今已經有2647家保險經紀公司,保險經紀人也已經超過百萬人。其主要職責就是從中立、客觀、專業的角度來為大家解決保險需求和對比出性價比最高的投保方案,而不在單一的銷售某個保險公司的產品。這樣一來,也保險行業有了更加專業化的服務力量,

而當下這個領域也是很多朋友購買保險的主要途徑。

從數據上來看,中介渠道的保費佔比保險行業總保費87.4%,也證明了很多朋友對保險經紀公司的偏好還是非常信任的。但是實話實話,保險中介公司也並非是全部都非常專業,更多的要以頭部的幾家公司為準,比如:慧擇、泛華、大童、明亞、江泰等保險專業中介機構。

賣保險的這麼多?找誰買,最靠譜

3、傳統金融機構兼業-銀行客戶經理渠道

與保險中介公司一同發展的,還有以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兼顧本身業務外,對外售賣保險的渠道。因為其線下的網點和客戶資源優勢,也是保險售賣的一個重要渠道之一。除了銀行,還有4S點也是保險公司車險的重要的合作伙伴。

目前中國市場有約3.2萬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兼業代理網點22萬餘家。

4、互聯網保險平臺

15年前後,互聯網金融大爆發。金融行業+互聯網化後,用戶基數翻翻。保險+互聯網後保險產品以超高性價比優勢,虎口奪食,佔領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使得很多85後、90後成為互聯網保險消費的主力軍,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之一。

代表公司有:微保、螞蟻保險等,其他國內知名公司也已經加入保險銷售大軍的行業,

具體如下:

賣保險的這麼多?找誰買,最靠譜

二、4大渠道的優劣分析。

1、巨頭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渠道的產品應該是最貴的,主要是因為保險公司為代理人隊伍招募、培訓、激勵、日常管理需要大量的成本。另外市場傳統保險公司巨頭因為展業較早,業務員龐大,市場佔有率極高,產品價格不會輕易降價。

巨頭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渠道,產品面豐富,產品也最全。可以滿足市場大多數人的需求。但是因為代理人加入門檻不高,素質參差不齊,很容易遇到黑心代理人亂忽悠購買上當。

2、銀行兼業銀行客戶經理渠道,銀行員工整體素質較高,無論是教育程度、知識結構、專業技能,確實都要遠遠高於代理人的平均素質。加上銀行作為渠道,有較強的能力提供保險售後服務。但銀行渠道也有坑,比如會強推萬能險這類性價比超低的險種,或者定期返還的分紅險。所以銀行客戶經理,也最好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3、互聯網保險渠道,產品因為運營成本低,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但是需要你自己研究產品,看條款算費率。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以及精力。還有,網絡平臺因為風險難以控制,因此保額都有上限,比如重疾險,最多也就做個 50 萬。

4、保險經紀人渠道,這個是騎士君最推薦的渠道。因為保險經紀人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能為你提供保險需求分析等,會根據你的需求來進行保險產品方面的推薦。而保險經紀人渠道也有互聯網性價比高的保險產品,能兼顧買對保險,且不買貴的原則。但是也有缺點,保險經紀公司並非有所有互聯網性價比較高的產品,有時只推薦自己有合作的公司產品,容易錯過真正的好產品!

最後,通過以上四個渠道的分析,到底哪個渠道合適自己,哪個渠道靠譜。

原則如下:

1、基本的、簡單的家庭保障需求,網絡平臺就可以解決,性價比高。條款內容都比較透明。

需要你自己做功課,做對比,能找到最好的產品。不足的是保單的後續服務主要靠自己和保險公司溝通。建議50萬以內的重疾險,醫療險,各種意外險,都可以在網上選擇。

2、身體健康復雜一點的話,比如身體做過手術,或者自己不想做任何功課,可以交給代理人或銀行或者保險經紀人,在線下幫你解決和處理。產品選擇面也更廣,但費率可能沒那麼有吸引力。至於是選代理人還是銀行還是經紀人,就看你信任的人在哪個渠道。當然,高淨值客戶的整體資產配置,更容易在外資銀行或者私人銀行這種地方得到更好的實現。

總之,靠別人的話,就要考慮他的靠譜程度!

三、如何判斷向你推薦保險的人是否靠譜

這裡從兩個層面出發來考慮,一個是自己,一個是保險業務員!

第一、自己層面

如果賣保險是親戚/朋友等認識的人。千萬不要從面子出發,也不要被對方返佣金誘惑,更不能因為對方嘴巴甜,口才好等出發。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溝通考慮,參考以下兩點:

1、學會提問。就是在相互聊保險過程中,學會以問問題判斷對方是否專業,比如條款能解釋一下嗎?為什麼一定要買這款保險?為什麼要保終生等。如果提問後,對方答不上來,或者邏輯混亂,答非所問,或者說其他產品的壞話。建議不要成交。

2、要充分相信,要有自己的需求。購買保險產品就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轉移。辣麼做規劃時,就必然涉及個人情況(比如,收入、負債、家庭人數、疾病歷史等),相互坦誠交流和相信,才能獲得較好的保障方案。

其次,要明確自己自己的需求。畢竟保險產品是在未來不確定風險發生後進行賠付的,比如意外,重疾,看病貴等,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最擔心啥,就買啥,不要瞎買。另外一定要問清楚,自己出了哪些問題才能賠,理賠事宜如何,理賠注意事項等。讓自己明明白白購買一份保險。

第二、業務員層面

如何找到靠譜的渠道和專業的購買人?這個是我們購買保險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騎士君總結了以下4個方法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1、保險從業時間

從概率上說,從業時間長的比從業時間短的保險銷售人員,保險知識更專業、靠譜一些。

保險銷售職業,淘汰率很高,因為基本是沒有底薪,有些經紀公司有底薪,但是很低。所以不出單,就會無法依靠這個職業生存,從而離職。

能長期做保險銷售的人,說明有出單,有收入。能出單就進一步表明,這個人的銷售能力不錯,而銷售能力好要有兩方面做支撐:第一就是誠信,忽悠別人一兩天可以,長期忽悠肯定不行,否則就長期生存不下去。

第二就是有專業度較高。銷售員如果只有誠信,沒有專業,是不行的。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很多知識都能搜到,如果不專業,就容易別人識破,後面就難以成交。

2、保險觀念是否是先保障後發展

保險最基礎的功能就是保障。我們在配置保險時,先購買的應該是保障類產品,如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而非理財性質的險種。

因此一個保險銷售人員,在跟你交流保險時,如果不詢問你具體情況,而是直接給你推薦理財性質的保險給你購買。這說明對方專業能力不行,或為人不靠譜,只考慮自己的利益。

按照正確的流程,銷售人員應該詢問消費者的情況,比如之前有沒有配置保障類型的產品,如果配置好了,再推薦年金產品。

最後騎士君想說,我們有時聽到有些人購買了保險,出險後不能理賠。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銷售人員誤導導致。所以購買保險時,找到一個靠譜、專業的銷售人員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