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講堂】讓有作為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是國家共識

來 源 | 科學中國人


科技管理:為科研人員“鬆綁”

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歸根結底還要靠科研一線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科研工作者,而科技管理部門很重要的一項職能就是為他們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科研環境,引導他們專注研究、發揮潛能。

現階段,科技部門的首要任務是重新科學界定行政主體與學術主體的權責關係,圍繞“服務”這一主線,使“越位”行政權力“歸位”,為科研工作者創造良好的學術環境。

其次要不斷完善學術、科研評價體系和鼓勵機制,避免過度的功利導向,引導科研工作者回歸科研初心,充分調動科研群體勇於探索的積極性。

最後,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研經費管理機制,注重構建“產學研”一體化體制機制,在科研創新的過程中切實地將成果轉化為技術,成為現實的生產力。

具體來說,科技管理部門的職能已經開始從管理者轉型為兼具政策引導和服務支持的功能,從事無鉅細向抓大放小、簡政放權、搭建平臺、做好服務方面“進化”。

加強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減少微觀管理和具體審批事項,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科研誠信建設。

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深入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減少科技計劃項目重複、分散、封閉、低效和資源配置“碎片化”的現象。

【主編講堂】讓有作為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是國家共識

鬆綁,不讓事務性工作打擾科學家。

政府部門不直接管理具體科研項目,委託項目管理專業機構開展項目受理、評審、立項、過程管理、驗收等具體工作。

對科研機構組建和調整,重在加強規劃佈局,特別是組織和人事部門要進一步改進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鼓勵政策。

科技部、教育部、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以及日前教育部、科技部連續發佈的兩個關於破除“SCI至上”、“唯論文”的文件,已經充分體現了簡政放權和宏觀引導方面的精神。

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三大國家戰略的同步推進,對於廣大科研工作者來說,確實迎來了新時代。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擲地有聲:要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要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並實施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要通過改革,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

,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不能讓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

為科研工作者鬆綁、減負、讓有作為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已經成為我們這個國家上下一致的共識。


【主編講堂】讓有作為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是國家共識

激勵,不在報酬上虧欠科學家。


科研人員:迴歸初心研究真問題

相關部門不遺餘力地破除“SCI至上”、“唯論文”,我們的科研人員也是時候跳出一心一意寫論文的數字迷宮,真正迴歸科研初心,研究一些真問題了,應該做到:

志當存高遠。繼承和發揚老一代科學家艱苦奮鬥、科學報國的優秀品質,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撐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為己任,著力攻克事關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的基礎前沿難題和核心關鍵技術,堅決杜絕為了職稱提升拼湊無病呻吟的論文。

敢為天下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敢於提出新理論、開闢新領域、探尋新路徑,不畏挫折、敢於試錯,在獨創獨有上下工夫,在解決受制於人的重大瓶頸問題上強化擔當作為,要從根本上減少科研項目的重複和模仿,

重複模仿屬於教育的範圍,不是科研的內涵。

【主編講堂】讓有作為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是國家共識

新華社發/翟桂溪作

人無信不立。誠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堅持立德為先、誠信為本,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特別是學術權威要作科研誠信的表率,不過度包裝項目,還要從制度上防止少數權威打著國家利益旗號給自己設專項計劃,減少科研經費浪費。

甘坐“冷板凳”。科研是一個複雜而長期的過程,想要做出大成就必須肯下“數十年磨一劍”的苦工夫。從事基礎研究,要瞄準世界一流,敢於在世界舞臺上與同行對話;從事應用研究,要突出解決實際問題,力爭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真正的科研工作,誠信是基礎,創新是關鍵,解決現實問題才有價值;重複是勞命,模仿是傷財,拼湊和抄襲是無德。(榮譽主編李志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