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龍頭企業該不該為漲價道歉?消費者:你漲吧,我可以不來!

這幾天,餐飲界的大V海底撈和西北漲價的事兒又雙被送上了熱搜。

有些消費者表示:現在這個情況下漲價可以理解。

也有些消費者表示:你漲你的,大不了我不來了。

還有的消費者說: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就有點多了,出門左拐看了下西貝的菜單,發現它也不甘落後。

如果還有不瞭解事件走向的小夥伴,沒關係,想哥在這裡就給大家梳理一下整個時間線過程:

餐飲龍頭企業該不該為漲價道歉?消費者:你漲吧,我可以不來!

瞭解之後,這裡再給大家拋出3個問題,大家可以邊看邊想,文章結尾想哥會給出自己的看法,咱們求同存異嘛:

餐飲龍頭企業該不該為漲價道歉?消費者:你漲吧,我可以不來!

消費者對漲價極其敏感

經濟蕭條時期,漲價本身是餐飲企業應對市場調整的常規操作。之前豬肉大面積漲價,消費者們都在直呼:太貴了,吃不起肉了。但是也沒有發酵到必須公開道歉的地步,為什麼偏偏這次受到了大量網友轟炸呢?

海底撈公關部門是這樣說的:鑑於門店桌數有限制,且人工成本高,部分食材成本上漲等原因,公司於3月底調整了部分菜品的價格。而且各地門店實行差異化定價,會綜合考慮門店所在地的經營成本、消費水平、市場環境等因素,所以每家門店之間的菜品價格會存在差異。

之後又發聲稱自3月下旬上調部分菜品價格後陸續收到批評、反饋和建議。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對此深感抱歉。即日起,所有門店和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停業前的標準。

懷有滿腔“報復性消費”熱情的食客遭遇“報復性漲價”,從而對商家滿意度大打折扣,並在互聯網引爆爭論。

漲價的確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幫助消化成本,迅速補血,渡過難關,恢復正常經營秩序。沒用好,後疫情時代市民兜裡沒糧,漲價可能導致市民更加捂緊荷包,宅家消費,這樣會加劇餐飲業洗牌。

品牌即人品

品牌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低的品牌只有功能;更高端的品牌除了功能還有情感;但最高的品牌就像一個人,通過品牌見人品。

自救刻不容緩,但方式可以多樣。就在海底撈宣佈漲價的時候,麥當勞推出了一款週一會員半價桶,原價81元,售價39元。4月6日,聞訊而來的消費者蜂擁而至,搶到麥當勞小程序崩盤。網友們感慨,在這特殊時期,物美價廉才是王道。

企業越大,期望越高

大V企業較小企業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和自愈能力,所以國民慣性思維對各大龍頭企業抱有更高的期許。

但在調整戰略的時候,忽略了這次疫情的特殊性,對消費群體的抗風險能力估計有所偏差,導致後期事件擴大。

且最初必定是單純的定價策略,後續在其他企業跟蹤熱點,多方效仿的推波助瀾下,逐漸演變成事件營銷。

最後,想哥再來概括一下文章開頭的3個問題:

餐飲龍頭企業該不該為漲價道歉?消費者:你漲吧,我可以不來!

有更多想法的小夥伴可以加入圈子,大家一起解鎖更多新思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