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央企和国企招聘都要应届毕业生,而不要往届毕业生?

网友一:

就是他们是央企,是国企,要承担为国家吸收优秀毕业生的职责,我们每一年都看到,今年是最难就业的一年,而这些国企的央企,必须要帮助整个国家提升就业率,因此他们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往往要大量的招收应届毕业生来帮助国家解决问题。所以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发布招聘需求的时候,往往岗位名称都叫做管培生,而管培生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企业暂时不需要某一个岗位,具体的人员,我们需要储备一些优秀人才,当某岗位需要人的时候,再让他进行顶上,这其实就印证了刚才那一点,他们暂时并不缺人,但是主要从国家的层面考虑,为了帮国家解决就业率的问题,因此需要先招一些人进来。

为什么央企和国企招聘都要应届毕业生,而不要往届毕业生?

网友二: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型的国企和央企,在招聘的时候往往只对外去招应届毕业生,而很少进行社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你看到的这些公开招聘,只要应届毕业生的企业,一般是效益较好,营收规模较大,很多人都抢破头皮想要进的企业。

第二点:你所不能看到的社招其实依然是存在的,但更多的是采用内部推荐的方式,因为这些企业所需要的熟练工种在市场上规模并不大,而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员工的直接介绍来解决招聘需求。

网友三:

对比私企和国企的校招大家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国企校招年年有,而且不仅招聘场次多,招的人还多。为什么?是因为国企缺人吗?别闹了,就国企那个体制会缺人?是因为国企每年都背负着国家促进就业的指标。

去过国企校招的人都知道,国企校招除了技术岗等位置以外,招的最多的都是管培生。根本原因就是,除了技术岗,那些管培生其实国企都不需要,只是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罢了。这种情况遇到中建、中铁这种现在发展态势还很好的国企还好。上面没有岗位让你上,那就只能一直在基层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还不能晋升。

网友四:

第一,是基于政策和外部环境的考虑。不少国企每年都有招聘任务和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国家为了稳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毕竟现在大学生就业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啊,各大高校和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

第二,是基于自身人才的需求。现在国企也重视人才发展的,尤其是好的国企,很多都会去打造人才梯队,培养骨干或后背管理干部。这时候应届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1.工作经验方面比较少,但是受到的“污染”比较少啊,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可塑性很强,反之,那种工作了的不少就像大家说的都是“老油条”了,反倒不怎么受欢迎;2.大学生总体能力和素质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也还不错。

第三,是基于招聘角度的考虑。大学生大多背景相对简单,之前接触过一个国企,因为单位性质比较敏感,对于社会上来应聘的都需要格外关注他们的背景。而且校园招聘的时候可以用硬指标如学校和学历来卡很多人,也较少受各种关系的影响,相对更容易找到自己真正想招的人。

网友五:

应届毕业生就是当年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就是去年或者前面毕业的,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字面的意思应该是这样。咱们不去谈什么体制内的招聘机制,咱们只单独的说这个问题。首先往届毕业生与应届毕业生有什么不同?

往届毕业生也可以称之为社会人士,因为已经毕业1年以上甚至更久,他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了,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社会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也是值得他学习的。在毕业后的1年里他已经了解了社会的正反两面,也就说已经开始像“社会老油条”过渡了。可塑性、积极性和心态都趋于成熟,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有点变聪明了,不好控制。很多人说根本不论那个,那我只能说你没有培训过社招和校招的人。

为什么央企和国企招聘都要应届毕业生,而不要往届毕业生?

网友六:

主要原因是,国企央企都是集体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企业。按照计划经济公有制来讲,人的一生都是包分配的。这就是大概20多年前我国施行的制度。随这种制度而来的就是人的档案和组织关系。人在哪学习工作,档案和组织关系就放到哪里,你的任何履历,奖惩,都在档案中写的很清楚。虽然随着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人不再包分配,国家也允许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这一套流程目前并没有废除。

在中国,人分为农民,工人,和干部三种身份。只有经历了全日制大中专教育得到报到证派遣证到就业单位才能获得干部身份。为什么会有报到证派遣证呢?这就是计划经济年代,组织把你派遣到某个岗位,然后你去报道,你的档案、组织关系和户籍也会转到你的工作地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